论舟山海岛及环境保护问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8007649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舟山海岛及环境保护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舟山海岛及环境保护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舟山海岛及环境保护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舟山海岛及环境保护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舟山海岛及环境保护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舟山海岛及环境保护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舟山海岛及环境保护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舟山海洋环境的保护摘要:近年来,舟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但舟山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初探了舟山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舟山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关键词:舟山,海岛,海洋,环境保护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共识和潮流,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海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服务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环保业、海洋工程等。事实证明, “向海则兴 ,背海则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

2、荣败,与海洋经济的强弱休戚相关。而海洋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海洋产业的发展质量,而且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就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海洋。因此关注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特别是近海海域的治理与保护,提高海洋水质是我们以及世世代代的历史重任。近几年来,我国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把域水质受到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一、舟山海岛是资源的宝库, 主要拥有以下资源(一)水产资源主要有: 1、鱼类资源. 大体可分以下 4 种生态类型 : (1)回游性鱼类. 是我国传统的高经济价值的种类, 如大黄鱼、 带鱼、 鲥鱼、 鳗鱼等; (2

3、)近岸性鱼类. 一生栖息于海岛近岸浅海水域, 如鱼 是鱼、 沙丁鱼等; (3)河口性鱼类. 常年栖息于河口附近的浅盐海域, 如鲈鱼、 梭鱼、 黄枯鱼等; (4)岩礁性和底栖性鱼类.栖息于岛礁周围或海底, 如真鲷、 石斑鱼、 鳐类等. 我国近岛海域鱼的种类较多, 组成复杂, 资源相当丰富。2、海珍品资源. 我国众多海岛及其周围岩礁区, 是诸多海珍品生物生长、 繁殖的优良场所, 近岛海域的海珍品种类繁多, 资源相当丰富, 仅海参类就有 22 种, 鲍类 5 种, 龙虾类 5 种, 还有马蹄螺、 砗磲类、 扇贝类等.3、虾、 蟹、 贝类资源 . 虾类有对虾仁、 2毛虾等, 蟹类以梭子蟹为主, 贝类有

4、蚶、 贻贝、 牡砺、 蛤、 螺等. 此外还有经济藻类和药用水产资源, 如紫菜、 海带、 石花菜、 鹿角菜、 鹧鸪菜和章鱼等.(二)生物资源主要有: 1、植物资源. 有药用植物、 用材林、 防护林、 纤维植物、 杀虫植物、 油料植物、 可食用植物及绿化美化环境的植物等等. 如红树林是热带、 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植物群落 ,耐盐、 耐碱, 分布于底质是淤泥或泥沙且风浪较小的海滩上, 是防止海岸遭受海浪潮和风暴侵蚀的天然防护带, 又有固定土壤, 扩大陆地面积的造陆作用. 红树林又能够提供给人类多种木材、 食品、 医药、 造纸和制革等原材料, 经济价值很高, 多分布于海南省, 其次是广西

5、、 广东、 福建、 浙江和台湾等省(区). 2、动物资源.有珊瑚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岛类和兽类等 . 例如, 珊瑚种类就有 400 多种, 大部分是造礁石珊瑚. 珊瑚非常美丽 , 人类利用珊瑚优美的造型, 做成供摆饰的工艺品, 珊瑚还可分离提取有天然活性物质的药物.(三)森林资源海岛森林有自然林和人工林, 森林覆盖率 21% , 活立木蓄积量约有 3 . 5106m2. 森林类型主要有黑松林、 油松林、 刺槐林、 栎树林、 水杉林、 榆树林、 香樟林、 马尾松林、 相思树林、 桉树林和椰子林等.(四)矿产资源海岛金属矿产资源较为贫乏, 非金属矿产资源则相对丰富, 尤其是建筑材料矿产分布广

6、且储量大. 据初步调查, 海岛较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是石油、 天然气、 煤、 钛铁矿、 铁矿、 标准砂、 玻璃沙、 花岗岩、 粘土、 建筑砂等.(五)海盐及海化资源500 m2 以上的海岛, 有着广阔的海涂 , 利于海盐生产. 海岛周围海水一般盐度在 30 左右, 在季风气候影响下 , 风速大、 蒸发量高, 利于海盐生产. 海水中还有大量镁盐、 溴、 钾盐、 碘、 铀、 重氢、锂等 90 多种元素, 可弥补陆地上有些元素短缺, 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六)旅游资源海水很少受到大陆沿海工业发达城市的三废污染, 绿化覆盖率高, 均在 40%以3上. 一片自然生态 “净土” , 成为各种陆生动植物、

7、 海洋生物的乐园, 是旅游者休闲观赏、 度假疗养的胜地, 是科学考察教学研究的 “实验室” . 海岛既有着适宜旅游的气温, 还有海市蜃楼的奇观、 洁净的滨海沙滩、 奇特的山石胜和珍稀动、 植物的自然旅游资源, 以及远古先民的文物、 历代名人的踪迹、抵御外夷的故址、 宗教文化的观庙、 阁建筑和佛像雕塑等人文旅游资源, 海岛开发旅游业的潜力很大.(七)土地资源海岛土地资源数量和面积密不可分, 海岛土地资源实际上是人口资源经济环系统运行比较有限的空间区域. 海洋是人类开发自然资源最大潜力的所在, 海岛将构成未来综合性海洋业主要物能库之一, 海岛是开发海洋产业的主要基地. 作为自然资源的有价值的土地资

8、源, 管好用好, 以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八)可再生能源资源海岛及其周围有较多的太阳能、 风能和海洋能( 包括潮汐能、 波浪能、 海洋( 潮流 )能、 温差能和盐差能) , 例如东海沿岸海岛, 潮差一般在 3 5m , 可充分利用, 潜力很大.(九)港口资源和淡水资源不少海岛具有建设海港的良好条件, 多数港口终年不冻 , 深水水域广阔, 岸线曲折漫长, 岬角和海湾相间形成许多避风条件良好的港湾, 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长, 这些海岛又多分布在大陆附近, 利于开发港口资源. 例如山东省荣成市镆耶岛, 距岸边 3 km 处水深已达 10 m 以上, 可建 50 000 t 以上大型码头等.近年来

9、,海洋资源逐年枯竭,渔业资源已经面临着衰退的威胁,同时在海洋经济开发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二、舟山近海海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舟山近海海域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陆源污染物陆源污染物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随着舟山沿海化工园区等重大用海项目的开工建设,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等陆源污染物直接人海或未经达标处理排放人海,导致水质富营养化严重,N、P 比例严重失衡,海洋环境质4量下降,进而引起赤潮等海洋灾害 ,对海洋生物资源、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二)船舶排放的污染物船舶造成的油污染,船舶运输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船舶垃圾污染,运载有毒有害

10、物质的船舶在航行中因过失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所形成的污染等等。 舟山市现有码头泊位 153 个,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8 个, 2006 年临港工业总产值实现 335.5 亿元, 同比增长 30.4%, 港域吞吐量完成 1.14 亿 t,海运业成为全省第一大市。全市港口物流业面临着“ 百亿项目” 、 “ 提量冲亿” 、 “ 两港一体”三大任务。 “百亿项目”是指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册子原油中转项目、万向成品油中转基地、马迹山二期扩建工程等一批总量在几百亿的大项目 2005 年相继投入建设,舟山市的港口业将从兴中岙山基地、马迹山的“一枝独

11、秀” 。然而在舟山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船舶在运输中及生活中的一些污染无疑对舟山海域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三)粗放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开发粗放的海洋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舟山的海洋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说, 表现为产业发展对市场变化的被动适应, 未能在市场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形成高适应性与应变能力, 致使舟山海洋产业结构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第一产业的重心地位延续至今, 比例高于其他沿海地区, 但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却在减弱; 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不够明显,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须进一步提高; 第三产业借助于发展的两大基点运输与

12、港口仓储业、海洋旅游业。舟山海洋产业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 造成了对资源的高消耗, 大大加剧人与资源的矛盾,影响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舟山市渔业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 20%以上, 占全市农业产值的 85%以上, 舟山工业的涉渔比重高达 45%以上, 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也与渔业休戚相关, 水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创汇额超过 80%。然而舟山海洋渔业由于近海捕捞渔船增长过快和捕捞技术的改良, 鱼类捕5捞量已达到极限, 沿岸鱼类种群处于急遽衰退之中, 一些经济鱼类正面临着濒危绝迹的威胁, 如大黄鱼原是舟山沿海渔场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2007 年产量仅2 000 t 左右, 带鱼

13、、银鲳等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也逐渐减少, 幼鱼比例增加。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受过度捕捞的影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过量捕捞,利用量大大超过资源更新量,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部分区域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较高,养殖水域环境缺乏有效监控,也给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三、海洋污染的原因分析(一)经济角度人类最初对海洋的开发是由于渔业而产生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捕鱼方式, 也加速了人类对海洋各种资源的开发.同时,海洋污染的重头戏就是陆源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工业污染企业将污水废物不

14、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大海。(二)政治角度首先,政府部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由于“以 GDP 论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各地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其次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政府腐败问题严重。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门槛准入没有到位,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从此类企业中捞得税收以及高额的贿赂,放低这些高污染企业的门槛标准,甚至视若无睹。(三)法律角度 首先,有关海洋环保法律的行政与刑事立法及规定,海洋污染等都很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解决海洋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规定模糊

15、不清,不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如“海岸工程” 、“海洋工程”两章, “海岸工程污染”抑或“海洋工程污染”是各成一类的污染源?还是可以分别归到陆源和其他污染源中?还是像“约”中规定的一样,归到国家管辖的海底活动造成的污染和“区域”内活动的污染?其次,各个部门职责不清,执法不严。海洋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只靠某一部门显然孤掌难呜,而依靠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海洋却面6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尽管国家已经规定了涉海各部门的职权范围,明确了他们的职责分工,但各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依然存在。环保、海洋、海事、渔政、军队环保部门共同参与有关海洋环境的污染治理, “五龙治海”导致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影

16、响了海洋污染治理的效果。(四)文化意识角度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极其薄弱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被破坏。由于社会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四、舟山海洋污染的防治建议(一)政治法律手段 政府应该对沿海的企业制定进入门槛,同时进行年鉴,实行企业进入的“环境准备金制度” ,一旦污染超标,就要进行罚款,退出经营等措施。在法律方面,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只是初步形成,大量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应向国际公约看齐,明确有关规定,尽可能地符合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 (二)经济手段 第一,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