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卫: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程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8006928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红卫: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许红卫: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许红卫: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许红卫: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许红卫: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红卫: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红卫: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进程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与城市化进程研究一、城镇发展概况建国五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省城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镇的数量、地位以及等级结构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期间的城镇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稳步发展期(1949-1957 年)。随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而稳步发展,特别是一大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家落户,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城市规模、增强了城市功能。2波动发展期(1958-1978 年)。这期间受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城镇发展处于非正常状态:大跃进时期,工业建设盲目大上快上,城镇非正常增长;文革中受上山下乡以及三线建设等的干扰,城镇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3快速

2、发展期(1979 年至今)。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提高了对城镇发展的认识,加强了引导,并制定了有利政策,使得城镇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同发展时期,城镇数量的增减以及规模等级的变化如下:其 中规模等级数量(个)年份设市城市 特大城市 大城 市 中等城市 小城 市建制镇1950 4 l O 0 3 1821958 5 l O O 4 1951965 5 l 0 O 4 1891980 9 1 O l 7 2151985 14 l O 5 8 2641990 30 l 0 5 24 84

3、11997 36 l 3 6 26 837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发展的成就尤为突出,可归纳为:城镇数量大幅增长,城镇地位日渐提高,城镇等级结构逐步完善,城镇发展空间局限有所缓和,城镇户籍制度正在改革,小城镇发展十分活跃。回顾建国以来我省城镇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其经验教训是深刻的。在稳步发展期,过分强调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走的是一条纯工业化的城市化道路;在波动发展期,本文刊于计划与市场1999 年第 6 期:73-78,署名: 湖北省城 镇发展战略与城市化进展研究课题组;为湖北省“十五” 计划研究成果,作者:许红卫 ,合作者:占世良、章明龙、易亚苏, 2001 年获武汉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

4、术论文贰等奖。第 2 页 共 7 页受人为因素干扰,城镇发展违背其自身规律,导致城镇发展出现大起大落,走的是一条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在快速发展期,由于政府加强了对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特别注重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注重城镇个性职能的发挥,使得城镇发展出现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而且根据城镇发展进程,及时解决城镇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乡改镇、县改市、县级市升地级市、发展空间局限、户籍管理问题等,全省城镇才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二、城镇现状特征同比分析表明,我省城镇有以下主要特征:1城市化水平中等偏上1997 年,我省以辖域内城镇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市化水平为 26.27,在全国居第 10位,而居第

5、 1-9 位的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广东、新疆,仅次于我省的依次为宁夏、江苏、山西等,同时,全国的平均水平为 23.54,我省高出 2.73 个百分点。从城市个数来看,1997 年,全国共有设市城市 668 个,我省就有 36个,居第 5 位,其中,多于我省的 4 个省为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此外,城市数量超过 30 个的省还有浙江、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城市密度(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市数),全国平均为 0.7 个,我省为 1.8 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6 倍。我省城市化水平在全国中等偏上,是与我省经济实力在全国的位次基本一致的。2城镇等级结构两头大中间小

6、1997 年,我省 36 个设市城市非农业人口按 200 万人以上、100-200 万人、50-100 万人、20-50 万人、20 万人以下规模分级,等级结构为 1-0-3-16-16,而国内同类省(有 200万人以上级的,直辖市除外)的等级结构分别为:辽宁 1-3-5-7-15,吉林 l-1-0-7-19,黑龙江 l-l-6-4-19,江苏 l-0-4-8-3l,广东 l-l-2-17-33,四川 1-0-0-12-17,陕西 l-0-0-5-7。从完整性而言,我省不及辽宁、广东、黑龙江,与江苏、吉林、陕西、四川同为两头大中间小结构,即城镇等级结构中有断层,造成龙头与龙身、龙尾出现脱节问题

7、,按市区总非农业人口在全国的排序看,1997 年,我省的武汉市居第 4 位,而其次的荆州市居第 54位,其间位次间距过大,使城市职能传递不畅。武汉之所以与省内其它城市规模相差较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武汉不仅是湖北的中心,还是华中地区的中心,长江中游地区的中心,建国以来,这种差距已经有了较大缩减,导致首位度大幅下降。3城镇空间布局东密西疏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空间分布呈现东密西疏格局,如果以丹江口-远安-宜昌-枝城一线分界,其西部面积占全省的 42,而设市城市仅占 l7;再看我省的 1 个特大城市(武汉)和 3 个大城市(黄石、襄樊、荆州),都分布在丹江口-远安-宜昌-枝城一线以东;从我省四个经济区

8、来看,1997 年,我省共有 10 个省辖市(非农业人口为 763.71 万人),鄂东经济区就有 5 个(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非农业人口合计 5l8.59 万人,占67.9,鄂中南经济区有 2 个(荆州、荆门),非农业人口合计 103.13 万人,占 13.5,鄂西北经济区有 2 个(襄樊、十堰),非农业人口合计 94.98 万人,占 12.4,鄂西南经济区只有 1 个(宜昌),非农业人口为 47.01 万人,占 6.2。我省城镇空间分布上的这种差异,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在丹江口-远安-宜昌-枝城一线以东,以平原为主,次为丘陵岗地,山地很少,且水源丰富,适合人类生活、生产以

9、及城镇的发展,而西部则基本为山地,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城镇发展。第 3 页 共 7 页4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我省设市城市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1997 年的数据详见下表:项 目 全国平均 我省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8.83 9.18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 213.49 255.50用水普及率() 95.16 95.78每万人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 8.57 8.08用气普及率() 75.7l 73.39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 7.84 8.97排水管道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5.76 3.58污水处理率() 25.84 23.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10、5.54 7.11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55.41 55.51进一步分析我省城镇现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武汉市功能不强,竞争力有限;大城市实力偏弱,与武汉脱节;小城镇发育不足,规模偏小;城镇发育集约化不够,城镇群不明显。三、城镇发展战略依据我省城镇发展的总体趋势,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确立我省城镇发展的战略部署为: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协同发展。以此为依据,确立城镇发展战略重点如下:1提升武汉城市功能鼎盛时期的武汉,曾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埠。而目前的武汉,仅作为华中地区或长江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且其辐射功能和吸引功能还不太强,地区中心作用并不突出;

11、作为我省的中心城市,则其规模块头又与我省的其它市、镇的规模间距过大。因此,武汉发展的重点,当在提升城市功能。而且,武汉正处于我国四大经济增长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唐和新直辖市重庆)之间,若其功能得不到提升,辐射力和吸引力得不到加强,则其华中地区中心的地位也会受到其它增长极的“蚕食” 。提升武汉城市功能关键是要改变目前武汉企业相对老化、地位相对下降、功能相对单一的局面,优化武汉的经济社会结构,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特别是要密切武汉市与湖北省其它市、镇的联系,使之凭借其地理、科技、产业优势,真正成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 。为此,必须按照把武汉建设成内陆中心城市的要求,把增强城市的凝聚

12、力放在首要地位,加速实现武汉经济的国际化和现代化,避免走传统的低水平数量型扩张的道路,通过收缩传统产业领域、退出传统服务功能、实施特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特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来完成,如白沙洲大桥、京珠高速公路(武汉段)、轨道交通、越江隧道以及武钢二热轧、生态农业园、激光系列产品、软件产业基地、锂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等。2增强大城市实力目前,我省的大城市不仅数量不够,已成为大城市的也还仅仅只是城市人口数量上的大城市,经济实力有限,地域中心职能不突出,亟待发展、壮大。其一,我省实行的是地改市、市带县管理体制,但由于由原地区改为的市规模偏小,第 4 页 共 7 页难以从经济上带动所辖地域市、县的发展,形成

13、所谓“小马拉大车”的局面,特别是由原所辖地域偏大的地区改成的市。如襄樊、宜昌、荆州、十堰等,更要加快发展步伐。集中力量建设,以适应地改市后由行政中心到经济中心的职能转换。其二,我省目前有鄂东、鄂中南、鄂西北、鄂西南四大经济区,鄂东经济区以武汉为龙头,经济实力雄厚,而其它经济区则因龙头的经济实力明显不够,吸引力和辐射力均有限,难以起到凝聚全经济区作用。经济区发展水平偏弱。从目前情况看,鄂东还要加强黄石发展,鄂西北要加强襄樊和十堰的发展鄂中南、鄂西南分别要加强荆州和宜昌发展,以此增强各经济区龙头实力,支撑全省经济发展。其三,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由沿海向沿江地区转移,长江流域成为国家新一轮大开发、大

14、发展重点,与周边省市比较而言,我省沿江岸线最长、经济实力最强,但除武汉外,其它城市实力偏弱,明显不相称。应抓住机遇,选择宜昌、黄石、荆州等基础条件好的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直接参与全流域性的协作、竞争,促使我省在长江流域的大开发、大发展格局中抢占制高点,并以此为载体和纽带,构筑我省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和骨架,南北辐射,带动全省经济腾飞。综合上述分析,要将襄樊、黄石、宜昌、荆州、十堰等发展为名符其实的大城市,壮大大城市队伍,增强大城市实力。增强大城市实力,最关键是要解决城市职能单一问题。目前,我省除武汉市外,其它规模相对较大的城市的职能多以第二产业为支撑,而且还多以第二产业中某一方面为主,优势工业突出,

15、如十堰以汽车工业为主、黄石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宜昌以水电工业为主等等,由于城镇职能单一,规模实力有限,地域中心作用很难发挥,也难以抵御市场多变的风险。为此,要引导大城市第二产业多样化,促进大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上述五城市中,应优先加快宜昌和襄樊的发展步伐,优先增强宜昌和襄樊的实力,扩大两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使它们通过“十五”时期的大发展,逐步迈人 100-200万人规模城市,填补我省这一规模级城市空白。3大力发展小城镇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广大农村人多地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推广,大量剩余劳动力,一直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为主要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种就地消

16、化、分散转移的方式,虽然大大地推进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也带来或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广大农村劳动力这种就业空间上封闭性和分散性的转移,不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另一方面出现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局面,不仅滥占耕地,而且破坏环境,留下诸多隐患。目前,我省正在大力推广农村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必将出现更多、更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充分发挥小城镇更大规模和更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小城镇,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乡镇企业集中于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农村工业的依托和重要载体,促进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并通过集约经营和规模效应,节省能源、交通、仓储、给排水、电力电讯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带动文化、教育及其它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快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化。为此,必须明确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来抓,第 5 页 共 7 页大力发展小城镇,并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总的思路是以促进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