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及立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8004141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及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及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及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及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及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及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及立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国政府从 60 年代开始治理该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 450 多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污水近 43 万立方米。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在那里经过沉淀、消毒等处理后才能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根据有关法律,工业废水必须由企业自行处理,并在符合一定的标准后才能排进河里。没有能力处理废水的企业可将废水排入河水管理局的污水处,但要交纳排污费。检查人员还会经常不定期地到工厂检查。那些废水排放不达标又不服从监督的工厂将被起诉,受到罚

2、款甚至停业的处罚。经过将近20 多年时间的艰苦整治,耗资 20 亿英镑,如今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已由一条死河、臭河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水道之一,泰晤士河终于又焕发了生机。现在该市中心著名的伦敦塔桥江段见到清晰的水流,垂钓者亦可钓到名贵的鲑蹲鱼。据调查,该河鱼类品种已恢复到一百余种。同时由于该河水质良好使原盛产中国的中华绒鳖蟹在该河中生存、繁殖,并形成优势种群,目前在伦敦庸人街的水产经营者已大量收购上市,其收购价格较中国大防空运去的低 45。 泰晤士河的治理成功,关键并不是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而是开展了大胆的体制改革和科学管理,被欧洲称为“水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他们对河段实施

3、了统一管理,把全河划分成 10 个区域,合并 200 多个管水单位而建成一个新水务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然后按业务性质作了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在水处理技术上运用传统的截流排污,生物氧化、曝气充氧及微生物活性污泥等常规措施。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养鱼、栽培等,从而给水务工作带来活力,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集中统一管理,使水资源可按自然发展规律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提高了水的复用系数。改变了以往水管理上各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和重复劳动的局面,建成了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建立了完整的水工体系,从水厂到废水处理以至养鱼、灌溉、防洪、水域生态保护等综合利用,均得到合理配合,充

4、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现代城市一般指二十世纪以来的城市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二次大战前、战后四十年代后期、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一、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城市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随着工业革命后,新阶级的迅速成长,促成当时社会秩序的变更,以及继十九世纪以后,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其二,新技术的问世造成的城市变革,其中诸如单轨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最为有力。从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171923 年,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强烈震撼的时期,这一时期

5、内产生了新建筑运动思潮,各国为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作出了一些努力;19241929 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国经济复苏,建设活动兴盛,城市中出现了许多高层摩天大楼;19291939 年,是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和酝酿新的世界大战的时期,建设运动重新活跃了一个短时期。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各交战国的城市建设趋于停顿。具体内容如下1、 19001918 年的欧美城市:a、城市规划立法工作:当时,欧美一些国家认识到城市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物质环境的一项经常的和重要的职能。1909 年,英国第一次通过了城市规划法;同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会议;德国、瑞典以及其他欧洲国家

6、相继建立了规划行政机构并制定了相关法律。b、田园城市与城郊居住区的建设: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被英国的一些忠实的追随者所发展:翁温和帕克设计了英国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始建于1903 年,位于伦敦东北 64 公里,城市和农业用地共 1840 公顷,规划人口35000 人,但到 1917 年,仅达到 18000 人;1919 年建造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距伦敦 27 公里,城市和农业用地共 970 公顷,规划人口五万人。田园城市的设想未能解决大伦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问题。翁温和帕克于 19051909 年在伦敦西北建设了汉普斯特德田园式城郊居住区,这是创造社会性综合社区的一个成功实验,是当时英国在

7、规划设计方面的重要成就。c、盖迪斯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学科的贡献:d、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e、未来主义城市设想:f、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2、 19181945 年的欧美城市a、 新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b、英国的卫星城市理论与田园城市的建设: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雷蒙.翁温于 1922 年出版了 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的概念,即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聚集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翁温的助手帕克,于 1930 年在英国建设了第三个田园城市-威顿肖维,位于曼彻斯特的南面,人口 10 万人。它具有莱

8、奇华斯和韦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特征:围绕着城市的绿化带,工业和居住区的有机组合和精心设计的独户住宅。帕克在威顿肖维实行了他从美国获得的把城市明确的划分成相互结合的邻里单位的思想。c、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d、区域规划:e、雅典宪章:在 1933 年的雅典会议上,与会者研究了现代城市规划与与规划问题,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会议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著名的雅典宪章 。大纲指出,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在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大纲列举了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存在的严重问题后指出居住为城市主要因素,应多从人的需求出发。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

9、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古建筑,强调城市规划是一个三度空间的科学,应考虑立体空间,要以国家法律形式保证规划的实现。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 f、广亩城市:e、带形与指状发展城市:g、三十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城市建设:h、苏联社会主义城市:二、 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战后欧洲和日本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恢复生产,解决战后房荒,进行若干重点的恢复和改建;二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改建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建设新城,整治区域与城市环境,以及对旧城市规划结构进行改造。具体内容如下:1、 英国的战后重建a、大伦敦规划: 1937 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 1

10、940 年提出的 巴罗报告 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 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 1944 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 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 6731 平方公里,人口为 1250 万人。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 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

11、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 1944 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

12、力吸引中心 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b、哈罗新城c、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区2、 法国的战后重建a、 勒 .哈佛的重建b、勒.柯布西埃的居住单位3、 东欧、苏联与日本的战后重建a、 波兰的战后重建b、苏联的战后重建c、日本的战后重建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五十年代,二次大战各参战国不同程度的从战争的破坏中得到恢复,各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大城市的建设与改造、大城市周围的新城建设以及各种具有新的职能的城市如科学城的建立。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对象伦敦那样的一元化结构体系,即大城市只有一个中心,然后在环绕这个

13、中心来进行规划布局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促使六十年代以后,大城市多中心规划结构的采用和推广。这个时期各国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对市中心和重要商业街区的建设,对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塑造了新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提高了城市的环境面貌和文化特征,满足了时代要求。这时许多国家在大城市地区和重要工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区域规划工作,并有不少国家实现了有计划的国土整治。这个时期环境的兴起和 CIAM 第十小组的建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历史性变革,它为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如下:1、五十年代的城市化与郊区化运动: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商业经济迅速发展,相应城市化速度也日益加快。

14、世界人口向大城市涌流的势头十分猛烈,已达到失控的程度,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问题,如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塞、环境恶化、失业人口增长。各国都试图通过颁布法律来控制人口向城市聚集,但均未奏效。而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交通、通讯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城市人口出现了离心流动,即郊区化现象。这时的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分布渐渐突破了城区界限,向周围的郊区发展,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其他毗邻的内地、腹地,形成统一的大城市地区,即人口集中在各个城市点的形式发展到城镇群体,即城市聚集区的形成,这是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表现之一。2、五十年代的新城建设3、五十年代的步行商业街、郊区购物中心、室内商业街和地下商

15、业街4、五十年代的新建大城市-印度昌迪加尔和巴西新都巴西利亚5、朝鲜平壤的重建6、五十年代的科学城7、五十年代的欧洲古城古建筑保护8、五十年代新建的城市中心9、五十年代的居住区10、五十年代的区域规划与国土整治11、五十年代环境科学的兴起和 CIAM 第十小组的建立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出现了一大批理论著作,标志着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在城市规划编制上,各国政府对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从过去的物质建设规划发展到多学科的综合规划,把物质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规划、科技文化

16、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互相结合,并采取综合评价,以系统论的观点进行主总体平衡。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的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概念在大多数国家中仍受到重视。在大城市的布局形态上,封闭式的单一中心的城市布局渐为开敞式多中心所取代。规划的范围从国土、从区域、从大城市圈、从合理分布城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布局,使全国的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与城市规划协调,使城乡融为一体,并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世界城市将进一步现代化,这包括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将产生愈益显著的影响。建设技术密集型的科学园区或科学城是各国为发展尖端技术与新兴产业的一种重要建设任务。城市群体布局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模式之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着众多的城市,组成一个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称为大城市连绵区。具体内容如下:1、六十年代以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