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蝉及生活特性及对果树及危害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8003684 上传时间:2018-0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蚱蝉及生活特性及对果树及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蚱蝉及生活特性及对果树及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蚱蝉及生活特性及对果树及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蚱蝉及生活特性及对果树及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蚱蝉及生活特性及对果树及危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蚱蝉的生活特性及对果树的危害蚱蝉,俗称知了。成虫体色漆黑,有光泽,长约 46mm,翅展约124mm;中胸背板宽大,中央有黄褐色“X 形隆起,体背金黄色绒毛;翅透明,翅脉浅黄或黑色,雄虫腹部第 1-2 节有鸣器,雌虫没有。栾椭圆形,乳白色。若虫形态略似成虫,前足为开掘足,翅芽发达。一生活史蚱蝉一般 35 年完成 1 代,也有 56 年或 1213 年完成 1 代的情况。以卵群体在当年生或二年生的幼小枝条上和各龄若虫集中于土壤中植物根系上越冬,即越冬虫态为两种,卵和大小不同的若虫;越冬场所也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环境。越冬卵于翌年 5 月中旬开始孵化,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为孵化盛期,6 月下旬孵化

2、活动结束。卵多在白天下午孵化,占 80左右,夜间孵化的较少,约为 20。卵期接近 300 天。越冬若虫的活动受地温和寄主植物树液的影响最大,在低温高于 1015时,树体汁液开始流动,越冬若虫随之开始刺吸取食活动。从越冬卵中孵化的若虫(称之为蝉蚁),潜入土中,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活动性较小。随着龄期的增长,营造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土室,栖居其中。土室外表粗糙,内壁光滑湿润,壁的一部分附着在植物根上,以便取食。秋后温度下降,便钻入深土层中越冬,春暖后又向上迁移至树根附近活动。一年中以 5 月份在土中的若虫数量最多,此时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又是末龄若虫即将出土蜕皮变为成虫的时期。在土中完成若

3、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若虫于 5 月下旬至 8 月中下旬从土中钻出来,并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干等处,用爪及前足的刺固着于树皮枝叶上,蜕皮羽化为成虫。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为成虫出现盛期,10 月上旬为末期。成虫羽化后 20 天左右,交尾产卵,6 月下旬开始产卵,6 月底至 8 月下旬为成虫产卵盛期,9月上旬至 10 月上旬为产卵末期。成虫的终见期为 11 月上旬。即成虫的产卵期可以持续在 6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成虫多在夜间 810 时和早晨 46 时羽化,雌雄比基本保持11 的比例。成虫常栖息于树干枝梢上,具有夜间扑火的习性。成虫产卵于一二年生,27 毫米粗度的枝条上,卵产在枝梢的

4、木质部内,卵窝密接,多为单行、也有双行的,呈直线排列,少数弯曲或呈螺旋状排列。每一卵窝内有卵 68 粒,一根产卵枝内有卵12479 粒,一般为 20200 粒,平均有卵 146 粒。每根枝条上有卵穴 60146 个。每头雌虫腹内怀卵 5001000 多粒,最多达到 1500粒,最少 20 粒,平均 800 粒。成虫寿命 3 个月左右。发生期一般在每年的 79 月份。二对果树的危害蚱蝉喜欢木质松软、汁较多的树种,如苹果、桃树、梨树、榆树等,成虫有翅能飞,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树木幼嫩枝条中的营养汁液为生。交配以后的雌蝉在产卵前先用主卵器插入当年生或二年生细嫩树枝木质部,然后再将卵产放。同时使嫩枝条脱水

5、干枯死亡,其上的叶和果脱落,影响当年产量和次年产量,对树木造成危害。三、防治方法由于蚱蝉成虫发生量大,危害时期长,成虫易受惊扰而迁飞,因此在防治上连片果园种植区统一行动,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结合冬季和夏季修剪,剪除被产卵而枯死的枝条,以消灭其中大量尚未孵化入土的卵粒,剪下枝条集中烧毁。由于其卵期长,利用其生活史中的这个弱点,坚持数年,收效显著。此方法是防治此虫最经济、有效、安全简易的方法。 2、老熟若虫具有夜间上树羽化的习性,然而足端只有锐利的爪,而无爪间突,不能在光滑面上爬行。在树干基部包扎塑料薄膜或是透明胶,可阻止老熟若虫上树羽化,滞留在树干周围可人工捕杀或放鸡捕食。 3、在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雌虫未产卵时,夜间人工捕杀。振动树冠,成虫受惊飞动,由于眼睛夜盲和受树冠遮挡,闯落地面。另外用稻草或是布条缠裹长的果柄(如沙田柚)或是果实套袋可避免成虫产卵危害。 4、化学防治。5 月上旬用 50%辛硫磷 500600 倍浇淋树盘,毒杀土中幼虫。成虫高峰期树冠喷雾 20%甲氰菊脂 2000 倍,杀灭成虫。澄城县果业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