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97782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一次月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一、积累运用(22 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2 分)A妖娆(r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qin bo) B田圃 (f):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丝线。 凝望(nn wn) C成吉思汗(h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n):大声喊。 冻僵(jin)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D颤抖(chn du)。 枯黄:干枯焦黄。 微漾(yn) :微波荡漾。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下列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2 分)A 一代天娇 媚上欺下 狐军奋战 黎民百姓B 温声细语

2、断章取义 恼羞成怒 重蹈履辙C 根深谛固 恪尽职守 气吞斗牛 弥留之际D 无与伦比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一抔黄土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顿失滔滔(立刻) 略输文采 (差) 不言而喻(明白)B 断章取义 (分开) 强聒不舍(舍不得) 孜孜不倦(勤勉)C 理至易明(极)惟余莽莽(只) 化为乌有(没有)D 廓然无累(牵挂,连累) 良师益友(好)本题主眼 (重点)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C、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

3、这样的学习态度, 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D 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 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了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 .B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习电脑充满了信心.C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D 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6、下列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雨说-抒情诗- 郑愁予-台湾诗人B 敬业与乐业- 演讲稿-梁启超-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C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莫泊桑美国短篇小说家D 故乡小说鲁迅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7、名著阅读(4 分)学校举行“读名著,助成长”的读书

4、活动。请从下面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谈谈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50 字左右)备选名著:繁星春水 西游记 安徒生童话 名人传 水浒 傅雷家书7 综合实践题。 (6 分)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1) 竹韵 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材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

5、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此名言流传甚广。【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 、 竹梅双喜等。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2_;人们爱竹,爱它那_。 (2 分)(2) 竹韵 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

6、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 (2 分)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3) 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 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2 分)前不久, 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 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 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 “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_二、阅读(一)

7、沁园春 雪(15 分)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况折腰。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唯余莽莽; 唐宗宋祖,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原马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分外妖娆。8、词中“望”字在诗中统领到哪句话?(2 分)答:_9、词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个句子?(2 分)答:_10、词中点明主旨的是哪一句话?(2 分)答:_11、与“江山如引多娇”的“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话?(2 分)答:_12、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中的“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8、(4 分)答:_13、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在词中的意思是什么?(3 分)答:_ (二) (16 分)聪,亲爱的孩子。收到 9 月 22 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 ,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

9、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

10、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到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 ,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14、结合画线的句子请你按下列要求再写两句。 (2 分)风雪太大,会把_;风沙太猛,也会_。15、解释下列词语(2 分)1.重蹈覆辙:_2.刻骨铭心:_16、找出选文中的排比句,用“ ” 画出。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3 分)答:_317、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把什么比做高潮?

11、把什么比做“低潮”?把什么样的生活比做死水?(3 分)答: _18、文中“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一句中“这一套”指的是什么?(3 分)答:_19、课文举了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坚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事例,试举一例,并说说当你在精神消沉的时,你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 (3 分)答:_(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2024 题(17 分)爱如茉莉那是一个漂浮着橘红色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口说: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 我

12、见从妈妈口中诱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很是轻视的一句话“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回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 ”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