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分课时教学设计合集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9769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分课时教学设计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分课时教学设计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分课时教学设计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分课时教学设计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分课时教学设计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分课时教学设计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分课时教学设计合集(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公社 】: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教学重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教学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课时安排:2 课时第 课时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 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

2、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二、解题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 1925 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

3、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三、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奔丧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迂 蹒跚 箸 拭 琐屑 晶莹3、朗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 4,6 段,7 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6 段齐读四、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

4、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 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 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五、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1 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

5、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 绝人之路! ”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2.(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体会:l 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 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

6、,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 泪。 (3)第三次流?目:“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一 第 课时一、导入新课、积累语言 1 设置情境,导人新课: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1)“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 ” (2)“父爱是一

7、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 (3)“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 ”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 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的线索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

8、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三、体悟作者平实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 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还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体会一下。如: ()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作为全家顶梁柱的父亲,

9、在祖母去世和丢了差使的逆境中,心情无疑是沉重、难过的,但是在儿子面前,父亲不仅不把自己沉重、难过的心情外露,而且还反过来安慰儿子,更可见父亲的体贴。) ()“他颇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父亲的“不放心”正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爱护。) ()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忙着”讲价钱;终于“讲定”了价钱,为“我”“拣定”了座位;“嘱”“我”小心,又“嘱托”茶房照应“我”。表现了父亲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事事都要替儿子安排好的心情(无微不至的关心);而“我”当时只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还“暗笑他的迂”,“我”当时的不理解恰恰从侧面反衬出父亲深挚的爱子之情。 ()到这边

10、时,我赶紧去搀他。 (“我”理解了父亲的爱,对父亲产生疼惜之情。) ()橘子买回来后,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实满足。 ()临别时,父亲说的话虽然很简单、朴实,但里面包含着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 ()“他触目伤怀,自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背影” (两个“自然”表现了“我”对父亲更深的理解,泪光中的背影已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影的再现,其中还包含着老境颓唐、每况愈下而又爱子心切的老年父亲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父亲更为深切的疼惜、怀念之情。) 四、总结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

11、的背影,通过特写;【语文公社 】: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 五、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2、感受有二:a、我们知道: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B、写人,并不一定要写人物的全貌,完全可以抓住人物身上一部分,比如人物的手、眼睛等等最能体现人物特色的部分来细致刻划。 3、作业:学了这篇课文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取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人物身上最有特色的部分,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歌颂生活中的真情的作文。 附板书设计 背影

12、 朱自清 点题的背影 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悲哀的泪 买橘子的背影 感动的泪 分别时的背影 惜别的泪 想念中的背影 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伤心的泪 文章的线索:明线一背影;暗线一父子深情。 教学反思:识与能力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

13、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教学难点: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教学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作业设计:课后练习一、二、三、四。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 课时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

14、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板书课题。二、分析课文第 l、2 自然段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 l、2 自然段。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4师:作者在第 1 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1请学生默读课文。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

15、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 l、2 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第 课时一、复习提问:解释下列词语:迎养 盈眶 简陋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二、阅读理解 3、4 自然段1让学生阅读第 3、4 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