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95873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可调节 U 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分析作者:李园珍 刘路秀 邓苏娟 贺德行 周艳红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的研究我院研制的可调节的 U 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09年至 2011 年间治疗的小儿手术患者 60 例,术中对患儿的上肢固定使用可调节 U 型槽状上肢托具,定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手术患儿60 例,给予常规托具固定上肢,定位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体位摆放花费时间、血氧探头及上肢的滑脱、术中发生挤压伤、电烧伤、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结果显示,小儿的各种需要固定上肢的手术中使用可调节的 U 型槽状上肢托具在术前体位摆放花费

2、时间、术中血氧探头及上肢滑脱、术中发生挤压伤及电烧伤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对比中都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托具。结论 我院研制应用于小儿手术中的可调节 U 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的各方面指标的观察中明显优于常规上肢托具,对患儿术中的手术成功及术后的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关键词】可调节托具 小儿患者 U 型槽状上肢托具 术中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retrospective study hospital developed an adjustable U-shaped groove care of children with upper extrem

3、ity surgery in pediatric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9 to 2011 between 2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 60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for children with fixed adjustable upper U-shaped groove with care, as the study group; select the same period in childre

4、n with surgery, 60 cases received conventional care with a fixed arm, positioning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placed in a position to spend time, oxygen sensor and the upper detachment, intraoperative crush injuries, electrical burns,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s.Resul

5、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ous needs of children with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using fixed adjustable U-shaped groove in the upper extremity with preoperative care placed in position to spend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oxygen sensor and the upper detachment, intraoperative crush injuries elec

6、trical burns and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surveys are much better than comparison with a conventional fixed prop. Conclusion I have used in pediatric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developed the adjustable U-shaped groove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care in all aspects of the observation targ

7、et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care with upper limb of children with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uccess has a positive role in healing,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surgery. 3【Keyword】Can be adjusted with care Pediatric patients U-shaped trough-shaped arm with care Intraoperative 手术

8、体位指的是手术过程中患者保持的姿势,它是由患者的卧床姿势、体位垫的摆放方式及手术床的操纵 3 部分共同组成的1。安全而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成功手术的关键。需采取仰卧位固定小儿上肢的手术,如普外科的胸腹部的手术,骨科的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的内固定等都要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上肢的外展平放,但是小儿的手术配合性较差2,术中容易发生上肢的滑脱,干扰手术的成功进行并影响预后,所以为防止患儿损伤,必须要求术中体位安全而牢固。笔者参与我院 2009 年至 2011 年间与我院 120 例患儿的手术治疗及我院自制的可调节 U 型槽状上肢托具的研发和术中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 选取我院 2009 年至 2011 年间治疗的小儿手术患者 60 例,其中臂丛神经探查术 15 例,骨折内固定术 19 例,胸腹部手术 10 例,血管瘤摘除术 10 例,肱骨髁上骨折 6 例,患儿年龄0-12 岁,术中对患儿使用可调节 U 型槽状上肢托具固定上肢,将此组患儿选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我院行小儿手术 60 例,其中臂丛神经探查术 11 例,骨折内固定术 20 例,胸腹部手术 10 例,血管瘤摘除术 16 例,肱骨髁上骨折 3 例,患儿年龄 0-12 岁给予常规托具固定上肢,定位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手术方式,年龄及性别等方面均无差异。 41.2 方法 1.2.1 可调节 U 型槽状上肢

10、托具的研发:第一部分为 U 形槽状托具,它是放置前臂和上臂前段的托板。U 型槽状托板整体除 U 型模具外均由橡胶海绵包裹而成。橡胶海绵具良好的延展性,术中能随着肢体的变化与肢体完好的吻合且不容易在肢体上留下压痕,术后不会引起水疱的产生而导致关节肿胀的加重3。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经常需要采用特殊体位满足手术要求4及手术配合性较差,术中易乱动导致上肢的滑脱和移位。海绵托的基底宽和稳定并且轻便可以动,它能将患儿的上肢完整的包裹,患儿不会因托具的重量和自身的作用引起患侧向外侧移动及滑脱。托板槽底部固定有粘性束带,螺杆可固定于托板外侧方。第二部分为连接第一部分并将它固定于手术床侧面的装置,这是由连接杆

11、和插杆构成的。连接杆内侧端焊接一段方向向下的挂钩,用插杆插入手术床两侧的插孔用螺栓旋紧固定将在手术床的两侧。整个装置可根据患儿的体型进行内外调节。第三部分为一个有可移动性的指套,指套的内里为橡胶海绵外侧用人造革包裹,可将血氧探头及指头固定包裹住,整体用黏性束带固定在患儿的指根以保证术中麻醉监护的稳定性。 1.2.2 术中的应用,我可研发的这个可调节 U 型槽状托具适合 0岁至 12 岁患儿手术中使用。具体术中操作如下: 1 将可调节的 U型槽状托具用螺丝固定于手术床位的两侧。2 依据手术患儿的上肢调剂 U 型托具的长度,外测用螺帽固定好托板,将小儿上肢放置在U 型海绵托板内。将患儿的上肢前臂及

12、上臂中前段用已经固定于 U5型槽状托具底部的粘性束带固,固定前可用纱垫或棉垫外围包裹患儿裸露上肢,防止患儿上肢发冷及捆绑的损伤。3 再根据患儿的体型调整托具的整体位置,选择合适的角度将托板固定。 1.2.3 术中观察指标 我们从术中患儿在体位摆放花费时间、血氧探头脱落、术中发生挤压伤、电烧伤、术中上肢滑脱的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等多方面来对比观察可调节 U 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的效果。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 P0.05 时,认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术前的体位摆放所花费的时间,术中血氧

13、探头及上肢的滑脱次数方面的差异,使用 U 型槽状上肢托具的患儿术中未发生一例血氧探头及上肢的滑脱,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在术前摆放体位耗时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具体见表一。 表一 对比体位摆放耗时、血氧探头脱落及上肢滑脱的差异3 讨论 手术的体位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体位的要符合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量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目前临床上小儿手术体位的固定方式和上肢托具有很多种,但任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小儿手术中仰卧位的摆放重点是准确的上肢固定,要求双上肢6的摆放既要快速,又要安全、牢固,还必须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以及方便麻醉、生命体征的相关监护。为了达到这种高要求,我院专

14、门设计出此款适用于小儿手术中固定上肢的可调节 U 型槽状托具。 该托具的优点:1 可以根据患儿上肢长度、粗细而改变其长短及宽窄度。2 放置患儿前臂及上臂前段的托板由橡胶海绵及复合材料制成,可塑性高、轻便并且不会导电,术中可以放心使用电刀。3 托板的不同位置均安装有可黏性束缚带,患儿躁动时不会脱出。4 可调节托具可以固定在手术床两侧。此部分可根据患儿的体型进行内外调节。5 创造性的设计了指套血氧饱和度探头,用可黏性束缚带固定于指头上,保证麻醉生命监护的稳定。6 托具可调节,使用简单方便,可以根据患儿上肢的长度及体型调节。7 托具托板外侧用人造革缝制而成,固定部分使用不锈钢材料,用后消毒方便,可以

15、反复使用。8 方便手术体位的快速摆放,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减轻了医生及护士的压力,让护士与麻醉师的配合得以很顺利和快速地进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注意事项:在使用本托具可粘性约束带的时候要记住在患者的裸露处外加纱布或棉垫,松紧要合适,过紧易导致皮肤、血管的损伤,过松起不到固定的效果。 结果显示,小儿的各种需要固定上肢的手术中使用可调节的 U型槽状上肢托具在术前体位摆放花费时间、术中血氧探头及上肢滑脱、术中发生挤压伤及电烧伤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对比中都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托具,所以经研究表明我院自发研制的使用可调节的 U 型槽状上肢托具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小儿手术的上肢固7定中。 参 考 文 献 1邱惠琴,托手架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创新应用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 (10 ) ,1478. 2周茜,张秀丽,改良小儿手术体位架的制作与应用 J护理学杂志200722(2):61 3谢镒辉,易银芝,吴丽霞,自制橡胶海绵外展体位托具应用于儿童上肢骨折J.护理学杂志, 2008,23(8) ,68. 4Greenberg SH,Hand book of NeurosurgeryGreenberg GraphicsInc1997.3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