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95802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思考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的经验,通过实例分析教学方法,引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思路。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C+;实例分析;错误分析;课后实践 1 引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通常以 C+语言为模型进行讲解。本人多年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一线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试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课程知识点多,综合性、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教学效果往往和期望值有差距。为此,必须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2 学生现状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基

2、础”这门课程的学生一般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年级学生,没有任何编程语言的学习背景,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程序设计思想不能理解。部分学生听懂了 C+的语法、语句结构和使用规则,但由于课程内容多、环节多、难点多,如果将语句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综合性的源程序来让他们分析,他们就不知从何入手,无法理解程序运行结果,更不要说让他们来编写一个类似的程序。因此,如何根据 C+语言的特点,把课程内容介绍得通俗易懂,突出 C+语言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程序设计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好 C+语言,确需多费心思。 3 教学方法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语法实例错误分析

3、课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也就是说从案例入手,通过案例讲解语法,学生理解语法和语句结构后,在课堂中留出时间给学生编写类似案例的程序,然后再汇总学生编程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深化讲解。课堂教学结束再布置适量的课后上机实验题目,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点,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精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能涵盖要讲解知识点的案例程序。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范例来教,正是为了学生主动起来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案例程序讲解之前,最好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开头来说明一下要讲解语法的含义,再通过对案例程序的讲解引出要讲的语法知识。语法清楚后来分析程序中语句的

4、执行顺序,根据程序的执行过程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及实现功能,通过分析程序功能反过来理解编程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了编程思路后,运用这种方法结合原程序结构再来完成类似程序的编写。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和语句结构的使用,学会分析程序的方法,并能够动手来编写完成一定任务的程序。在学生编程过程中要细心发现学生的问题,汇总起来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课堂教学结束,还应布置习题,要求学生课后上机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点。4 实例解析教学方法下面以“while 语句”的教学过程为例,结合上面的教学方法来详细阐述一下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根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学

5、生应掌握循环结构,熟练 while 语句的使用。首先以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明循环结构的使用场合以及它的作用。比如:我们要去关门,门离我们的距离是 10 步远,那我们可以写这样的 11 条指令的集合来完成任务。(1)走一步;(2) 走一步; (3)走一步;(4)走一步;(5) 走一步;(6)走一步;(7) 走一步;(8)走一步;(9) 走一步;(10) 走一步;(11)关门。这个写法是可以完成任务的,但如果门离我们的距离是 1000 步远怎么办呢?要写 1000 个“走一步”指令吗?那么如果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问题是不是更好呢?步数=0; 当(步数小于 10)走一步;步数= 步数+1 ;关门;由上面的例

6、子可以看出,我们需要一种程序结构用于处理需要指令反复执行很多次的情况,这种程序结构就是循环结构。下面选择案例程序来说明循环结构。例如:求解1+2+3+4+5+6+7+8+9+10 的结果。首先我们分析问题,发现在这个问题中一共做了 9 次的加法,既然重复做了 9 次同样的事情,那这个题目里一定应该存在循环结构。下面我们看一下程序的写法:#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void main( ) int sum=1; int i=2;whilie(isum=sum+i;i=i+1;cout然后,我们以案例程序引入 while 语句的语法知识。(1)

7、while 语句的一般形式while (循环条件 )循环条件为真时处理的一条语句或语句块Ø每个循环都包含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Ø出现在循环开始处的循环条件,确定了循环内部指令的处理次数;Ø循环条件可以是包含常量、变量、函数、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的表达式;Ø循环条件的结果值只能是 true、false;(2) while 语句的执行过程先判断循环条件的值,若循环条件的值为 true,再执行循环体语句。若循环条件的值为 false,不再执行循环体语句。一般来说,在循环体中,应该包含改变循环条件表达式值的语句,否则,会造成无限循环(

8、死循环) 。通过前面 while 语句语法的讲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案例中去,说明程序执行的实际过程,从而得出程序运行结果。在整个程序中存在两种程序结构,顺序和循环结构。我们从 main 函数的第一条语句开始执行,int sum=1;(sum 的初始值为 1)。第二条语句 int i=2;(i 的初始值为 2)。接着判断循环控制条件 i再针对案例进行编程思路上的分析,以便于学生可以独立编写程序。经过上面的例子分析,学生看到语句 sum=sum+i;i=i+1 ;在程序中执行了 9 次,使用 while结构可以很方便的表达这种需要重复执行语句的情况,而且可以灵活控制某些需要重复执行语句的执行次数。

9、当我们编写程序时,如果某些语句需要重复执行,我们可以考虑使用 while 循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清楚哪些语句是要重复执行的,这些语句组成循环体,到底需要重复多少次,我们通过循环控制条件表达式来控制。所以在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要不要使用循环结构,如果需要,循环体怎么写、循环条件怎么写才可以完成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加深对 while 循环结构的理解,并且学会分析、处理其他相似问题。例如:如果做 1+2+3+4+5+6+7+8+9+10+100 这个程序该如何改写?如果做 12310 这个程序该如何改写?如果在循环体中缺少了 i=i+1;语句程序又会怎样? 通过前面的学习,

10、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编写类似案例的程序,这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比如,可以要求学生编写程序1+3+5+7+9+11+13+15+17+19 的例子。在学生自己写循环结构程序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循环控制变量忘记赋初始值,用于累加的变量忘记赋初始值,循环控制条件的写法和数学的写法混淆,循环体语句设置不正确等情况。发现上述问题,以某个学生的程序为例进行说明,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布置课后上机练习题目,让学生消化所学内容,学会自己动手编写类似的程序题目。在下一节课,以某个学生的程序为例讲解他的编程思路,让学生理解编程的思维过程,逐步学会程序设计方法。5 结束语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 “计算

11、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实例的方法解析了“案例语法实例错误分析课后实践”的课堂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 任小康,李喜平,范蓉 CC+程序设计M.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2 王永 C+程序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观念存在的某些问题,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可以借鉴的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灵活性理论等新的教育理论,并介绍了应用这些理论来改革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

12、的一些做法。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多元智力;建构主义;认知灵活性;教学改革 当前,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正在开展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这些工作的根本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这一工作遇到的共同难题之一是,如何才能将高考中分数相对较低录取的高职生培养成社会期望值相对较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要破解难题,首要的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没有观念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改革就缺少了灵魂,就容易迷失方向。而要转变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科学规律办好高职教育,就必

13、须加强学习。要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示范性院校的好经验,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借鉴新的教育理论,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1 “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应用 1.1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传统的智商(IQ) 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如今的学校教育和各种各样的考试,都受到了这一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近十几年来,西方不少心理学家在批评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不仅具有多种智力,而且人的多种智力都与具体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的观点。其中,美国哈佛大学

14、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更是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加德纳认为:(1)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人除了拥有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至少还拥有音乐- 节奏、视觉-空间、身体-动觉、自知-自省、交往- 交流等多种智力形式。(2)智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拥有的“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和“发现新知识或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 。(3)智力之间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

15、力发展倾向,存在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教育要承认和满足人的智力差异,因人而异地提供个性化教育。其实,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也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的“古为今用”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采用答问方式教育学生时,就知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所其安。 ”既使是同样的问题,视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回答也各不相同,因材而教之,使之各成其才。只不过,孔子所处的背景和培养人才的目标与当今现实有很大差异,故今人可以领会其精神,实际操作却难以仿效;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具体的、有科学依据的,对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2 用多元智力理论克服对高职生的偏见几年前,我院计算机专业招收了第一批的高职生。我们曾仿照本专科院校的做法,第一学期就开设了“C 语言”课程的教学,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有 20%几的学生不及格。在当时的教学分析会上,有不少教师都对此表示了“这可能与高校扩招使高职学生素质下降”的意见。而一些接受了新的教育理论的教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的看法是:(1)目前的高考主要与学生的言语 -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相关,而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