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P03.大足石刻_解说词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84.56KB
约7页
文档ID:2792494
EP03.大足石刻_解说词_第1页
1/7

1 大足石刻 世界文化遗产1999.12 公元1945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年四月的一天,杨家骆、马衡、顾颉刚,这些中国最为著名的史学专家,从当时中国的临时首都重庆出发,前往一百六十多公里外的大足县考察一个当地人叫做大佛湾的地方他们穿过这条荒草丛中的林荫小道,顺着狭窄湿滑的石梯攀上谷顶,进入一个昏暗幽深的洞窟当队员们拧亮手中的电筒,一个奇妙的神话般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 一尊尊精美绝伦的栩栩如生的摩崖造像带领着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触摸历史的印迹一座石窟艺术的宝库在乱世杂草和历史的烟尘中湮没了千年之后抖落历史的尘埃,重新进入了世界的视野 石窟造像原本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雕满了佛像的石窟就是僧侣们的修行之地后来佛像越雕越精美,种类越来越丰富石窟造像也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那么大足石刻是在什么原因下开凿的?为什么要选在这个今天看来较为偏僻的地方进行呢?公元880年唐朝的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大批优秀的画师和石刻工匠跟随唐僖宗李儇流亡四川四川盆地一直是中国较为富足的地区那是的大足是四川东部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而唐僖宗的这次政治避难为石窟艺术在长江流域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这时一个叫韦君靖的人成为了大足石刻的始作俑者。

韦君靖原是一名地方小官安史之乱后,他趁时局动荡攻占了大足韦君靖打了一辈子仗杀人如麻由于他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担心自己大开杀戒死后会下地狱,于是他在北方来的难民中招募了一批画师工匠,并由他个人出资于公元892年5月的一天,在大足北山崖壁上开始陆续凿刻毗沙门天王和千手观音这一来便拉开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继云冈龙2 门之后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石刻造像的序幕 毗沙门天王造像是大足石刻中的第一尊雕像有趣的是这尊造像虽说有着一个印度神的名字,身上却披着中国古代武将的铠甲大足的佛和菩萨都长着中国人的面孔,完全摆脱了印度犍陀螺雕刻艺术对中国早期石刻造像的影响,创造了一种纯中国式的石窟雕刻风格宝顶山的九龙浴太子图,生动地刻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后天上的九条金龙为他沐浴洗身在原先的印度佛教里为太子洗浴的不是龙而是蛇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蛇,认为蛇是邪恶的象征,所以把蛇改成了象征权威和吉祥的金龙 观音在印度佛教中,原本是一位男性进入中国后,却演变成了一位广结善缘颇具母仪风范的东方女性北山的这尊数珠观音,身高不过一米左右,手持念珠,在椭圆形的背光衬托下,更显得这位女菩萨体态轻盈妩媚可亲故又被称为媚态观音千手观音是佛教中常见的神灵。

中国许多地方的千手观音有的是六只手有的是八只手还有的是十二只手大足宝顶山的这尊千手观音充分利用了岩石空间,强调气势和真实,一手一态千手千姿,造像面积达八十八平方米,有如孔雀开屏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这尊千手观音到底有多少只手,很多人都数过但从来没有人能数清楚直到公元十七世纪时一位和尚利用给观音贴金箔的机会,贴一只手投下一根竹签才弄明白观音一共有一千零七只手,是个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 在大足石刻群中,人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北山石刻造像以佛教人物为主,而和北山相距不足十里的南山,则是道教的石刻造像(三清古洞、儒道佛三教合一造像)各教的造像有的独居一山,而有的又共居一窟为什么呢?这还要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体发展的历史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先师他所主张的忠孝伦理,至今被中国人视为正统文化道家学说是由另一位3 哲人李耳所创,其哲学思想自成一派,道家讲究的是清净无为大道无痕,后来道教信徒把李耳奉为太上老君而佛教则讲究吃得今生苦修得来世福三教的哲学体系和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大足宝顶山的这幅《六道轮回图》阐释了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宣扬人在三界六道中转世轮回,眼前的猪狗牛羊前生有可能是自己的生身父母,现在的父母后世也许是自己的子孙。

但这种思想进入中国后受到了儒家和道教的强烈攻击公元325年,东晋大臣庾冰上书皇帝,对僧徒见了皇帝不行跪拜大礼提出批评很多饱读儒家经典的官员和士大夫们,对佛教徒年纪轻轻就抛下父母出家修行表示不满他们认为不跪拜皇帝是不忠,不侍奉父母为不孝这种无君无父无母的思想与儒家的忠孝观格格不入 佛教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儒家和道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公元三世纪,一个叫帛远的和尚和一个叫王浮的道士,两个人经常在一起争论佛教和道教的优劣短长,每次争论王浮总是处于下风王浮为了证明道教的正统地位,冥思苦想了几日,便编出了一本《老子化胡经》,讲的是道教始祖老子后来去了印度并派他的弟子投胎变成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徒也不甘示弱,于是编了一部《清净行法经》加以回击,说佛祖释迦牟尼派了三位弟子下凡教化人类,一个叫儒童菩萨就是孔子、一个叫光净菩萨是孔子的徒弟颜回、还有一个叫摩珂迦叶就是道教的始祖老子佛教在反击道教时也不忘记把儒家当成自己的攻击对象后来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参与和左右下,佛教与儒道两教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由激烈的论辩演变为暴力冲突 公元446年中国北朝的魏太武帝拓拔焘崇信道教,公然动用武力在全国诛杀佛教徒,焚烧佛像经典捣毁寺院,佛教界一片血光。

像这样毁佛灭佛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发生过四次三教之间的每一次冲突都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让教徒们诚惶诚恐,让百姓们4 不知所措三教应该如何发展,历朝历代的皇帝依靠怎样的思想来巩固自己的政权老百姓选择什么样的信仰,这些都成了棘手的问题终于有人出面调停三教之间的矛盾了公元624年的元宵节刚过,唐高祖李渊就把儒道佛三教的代表人物召集在一起他请博士徐旷讲孔子的《孝经》、僧人慧乘讲释迦牟尼的《心经》、道士刘进喜讲李耳的《老子》,并让朝廷大员陆明德分析讲评每个人立论阐述的优劣得失这次调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教论衡此后,佛教为了能在中国扎下跟来便采取了一种引儒援佛的态度,它承认儒家的忠孝思想,并把儒家的忠孝观念融汇到佛经教义之中,因此由孔子撰写的《孝经》便被刻在了大足北山佛祖造像的一侧佛教主张出家人必须削发,而《孝经》中却主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能够在一座山头平安相处,正是佛教同儒家文化妥协的结果 在三教逐渐走向和解之际,大足石门山上释迦牟尼和玉皇大帝的石龛只隔了一道墙两人相邻而处共保一方平安到三教彻底融合时,大足的儒道佛石刻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石篆山东段的石窟区有连在一起的三窟造像,分别供奉着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最高神灵。

这个窟内的孔子雕像左右肃立十哲弟子(孔子及十哲像),仿佛是佛教造像中的十大菩萨,这是儒家宗教化在造像艺术中的体现大足石刻是三教斗争和融会的历史见证儒道佛在相互借鉴融合之际三教诸神终于相聚在大足(儒道佛三教合一造像)在妙高山,释迦牟尼李老君孔夫子干脆住到了一个石窟里从最初的共居一县到共居一山,最终到共居一窟,关系越来越亲近此时中国北方战乱不息社会动荡,大规模的石刻造像早已停止,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了唯一记录和表现中国三教融会时期文化特点的石窟艺术群 大足石刻在中国的石窟艺术中,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思想内涵上,都已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向然而这一尊尊独立抽象的石像还是很5 难让普通百姓真正理解晦涩深奥的佛经教义 公元1175年初夏的一天,一位身穿袈裟头戴斗笠的僧人,经过长途跋涉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他叫赵智凤年仅19岁三年前他只身从大足前往四川西部的弥牟镇,进入由四川密宗始祖柳本尊创建的圣寿本尊院学习密宗大法如今他作为密宗的六代祖师学成返乡传经布道 赵智凤为了向百姓更有效地宣讲佛教义理他决定把佛经里的故事人物按照事先的统一设计依次刻到宝顶山崖壁上,使义理深奥的佛经变成一幅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石刻连环画在宝顶山南崖的西端有一组表现以修行为主题的石刻取名《牧牛图》。

整幅雕刻长达二十七米,展现了牧人驯牛的过程在这里牧人被比喻为修行者而牛被形容为修行者的心通过图中各种驯牛的方法来表现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修行过程第一幅雕刻取名未牧,表现的是一头壮牛因未受牧人放牧心性倔强,背向牧人正昂头怒吼,欲向山上奔去这幅图用生动的形象来比喻一个人还没有佛缘,到了第八幅相望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头牛正在低头伸舌舔蹄,牧人的头微微侧在一旁双手交于腹前赤足坐在峭石上怡然忘情,凝神倾听着第九幅图中老牧人吹奏的牧歌此时的修行者已经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双忘是牧牛图中的最后一幅,牛经过不断的调服,已由放荡不羁变得温顺服帖,它四腿跪服卧地而息,牧人袒胸裸腹在树荫下仰身憩睡,头顶上方的小猴倒吊树上,用手去抓他的衣服,他竟不与理会这幅图寓意着牧人的心通过不断修正已由心猿意马变得物我双忘经过牧牛图的修正,已使修行者有所觉悟但必竟还未证得佛果,所以仍需继续修行并且还要受到佛祖们的询问以证实修行成果于是在牧牛图后又雕刻了以问法为主题的圆觉洞 圆觉洞高六米宽九米深十二米,是大足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洞窟明暗对比是圆觉洞的主要表现手法洞内以暗为主暗中有明,明暗黑白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深邃幽暗的洞窟中十二尊菩萨分列6 两侧,个个衣着华丽神态安详,整个洞窟只有洞口上方开了一个天窗光线由此而入,直射跪向佛祖问法的弟子,使之成为洞窟的视觉中心。

圆觉洞隔绝了尘世的喧嚣和嘈杂,求法修行的菩萨个个沉思无语,在静默中聆听佛祖的教诲和召唤,使进洞参悟佛理之人心中的佛性油然而生宽敞的洞厅在一片静谧之中不时传来了滴水声,这正是赵智凤根据圆觉洞所表现的主题巧妙设计的一种意境让山上渗出的水通过暗道从石窟里的笼嘴流下,而后滴落在老僧高举的鉢中,水入鉢中发出清灵的响声,更显得这座佛教殿堂的寂静和圣洁 经过七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宝顶山摩崖造像于公元1252年基本完工无论是它所形成别具一格的也是中国唯一的表现形式,还是它的思想内容,以及工程设计和雕刻技法,宝顶山的摩崖造像都把大足石刻推向了极致,也因此使中国的佛教密宗史和古代石窟艺术史顺延了四百多年这时的赵智凤已经由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年逾九旬的老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把宝顶山建成了全中国最大的佛教密宗道场 从韦君靖第一座雕像的诞生,到宝顶山的形成历经三百多年,大足石刻已拥有了上百座龛窟、近万尊雕像就在宝顶山摩崖造像即将全部完成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259年,蒙古大军围攻大足东北方向的合州,大足县全城震动正在进行雕刻的工匠们丢下手中的工具躲避战乱在宝顶山西面的崖壁上至今还可以看到几尊尚未完工的作品。

在这些尚未完工的石刻中,究竟还隐藏着怎样的神来之笔?这已成为了千古之谜!后来大足石刻也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被人们淡忘,悄无声息地躺在中国西南的一角,任凭冷雨凄风剥蚀着它昔日的光辉这一躺就是一千年 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7 像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