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912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点难点释疑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公社】!76472307901进神奇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难点: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释疑知识点: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解析: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01索之路重点: 了解科学家对神奇探索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难点: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01在巨人的肩膀上重点: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及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难点:了解科学

2、探究主要环节。02与靜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在研究机械运动中选择的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释疑:释疑知识点: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分清研究对象和参照物。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研究对象相对于一参照物运动,相对于另一参照物静止,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02度与时间的测量重点: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会正确用手表或停表测时间。难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释疑知识点:走两步的距离大约 1m,一拃约 1指指甲的宽度 1 1成 10 份,每一份 1一点数一个数为 1s,数 60 个数为 102

3、与慢重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难点:对速度概念及单位的理解释疑知识点:1. 一个物体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任何一段时间、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时刻速度是不变的。2. 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进行速度换算时,可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进行换算后,再进行计算。程和时间要对应同一过程。02学探究:速度的变化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 释疑知识点: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03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难点:如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

4、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与声音有关的问题,用恰当的语言或文字进行表述。释疑知识点:例 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语文公社】!764723079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当用槌敲锣时,引起锣的振动。由此产生了声音,当用手按住锣面时,锣的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 例 2宇航员在太空如何进行交流?解析:在太空是真空状态,要想进行交流必须有介质传播声音。因此可以找固体介质。答案:可以用无线电话,可以用木棍手拉手,可以把身体紧靠在一起等。03音与噪声重点: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了解防治噪音的途径。难点:准确描述响度和音调。03声与次声重点:超声与次声

5、的概念。难点:超声的应用,次声的破坏性。04的传播重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难点: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性质解释常见现象。释疑知识点:例 ) 能看到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能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该物体本身是光源,发出的光直接进入人眼或者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该物体上,该物体把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中,人就看到该物体了。答案: C 例 )A 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光的传播速度是 08m/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是真空中传播最快的速度是 08m/s ,区别于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

6、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答案:的反射重点: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会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释疑知识点: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与像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04的折射重点:能从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属于折射的现象。难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04的色散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的。难点: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释疑:太阳光可以

7、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白光也可以分解成以上七种颜色的光。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 三原色是红、黄、蓝。04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语文公社】!764723079重点: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释疑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距 .当 u=f 时,不成像例 5,在光屏口能接到一个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B50C 30D15析 能在屏上成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物体应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即: f:焦距可能在 间。 答案: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8、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出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实像 D 得不到实像解析:当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到像的性质。答案:B 04睛与视力矫正重点: 眼睛简单构造及眼睛视物基本原理。难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释疑知识点:例题 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物体经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 、的 像。解析:人眼的简单结构分为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人眼看到的物体是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该像是缩小倒立的实

9、像。 答案:凸透镜;倒立;缩小;实例题 2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在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晶状体最厚的是()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眼 D、一样厚解析:正常人看物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变厚,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变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答案:奇的“眼睛”重点: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用途。难点: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生活中使用方法。释疑知识点:照相机是利用 u2f 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这一原理工作的;幻灯机是利用 1力但省距离;当 2 时,F=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千万不能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5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10、。09轮的应用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难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原理。释疑知识点: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以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语文公社】!764723079计算拉力的方法:设绳子的根数为 n ,则 释疑难点:本书易错点有两处: 一是判断滑轮组的省力和组装情况;二是动滑轮的个数变化时易出错。09功了吗?重点:怎样才算做功。难点:怎样才算做功。释疑知识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

11、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2应用 W=行计算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 公式中的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是物体在力 F 作用下通过的距离。 公式中的 F 是使物体沿着力 F 方向移动 S 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09功的快慢重点: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释疑知识点:1功率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是由时间和功两个因素决定的。2公式,是指平均功率,即在 t 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09高机械的效率重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应用。难点:机械效率

12、的理解及应用。释疑知识点:1. “W 有”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做的功。“W 额”是指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W 总=W 有+W 额2. 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因为 W 额总是存在的,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09理利用机械能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难点:设计实验方案释疑知识点: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够做功”是指它有做功的本领,但并不代表它正在做功。2、 物体的动能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的大小;物体势能决定于物体质量和物体高度,必须注意两因素的同时性。3、 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13、外,还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有关。、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都与两个因素有关,因此要研究动能,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要用控制变量法。10进微观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数量级概念。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建立。释疑知识点:例 ) 析:铁是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答案:C【语文公社】!76472307910不见的运动重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难点: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释疑知识点:例 我们在屋外说话时,常会看见唇边有一团白色的雾气,为什么?解析:这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一个现象,组成物质

14、的大量分子始终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种作用使得物质分子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分子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若分子运动不够剧烈,在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下,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对外就表现为固态;若分子运动加剧,但相互作用力使分子还不能分散远离,对外就呈现液态;当分子运动加剧到使分子相互分散远离,就成为了气体。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分别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形式出现。例 )A 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 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了一段时间生锈了D 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这杯水就会变咸解析:房间中的灰尘是空气中的尘埃(不是分子)受重力作用落下而形成的;水流向低处是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