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91066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作者:张海龙,傅强, 葛星野 ,赵鑫,陈元贵, 尚保华,侯铁胜【摘要 】 目的探讨“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院 2003 年 7 月2004 年 7 月对 21 例“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 7 例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单间隙切除+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 6、9 、12 个月随访摄片,对其症状缓解、植骨融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 1632 个月(平均 24 个月)的随访。根据 JOA 评分,患者平均改善率为 88.5%;术后 6 个月融合率为 82.

2、1%,9 个月融合率为 89.3%,术后 12 个月融合率为 93%;无患者死亡,供骨区并发症 6 例。此术式手术适应证:适用于病理压迫位于脊髓前方的患者,包括中央型、广基的椎间盘突出、邻近或位于椎间盘的较大桥接骨赘,尤其适用于非颈椎前凸的“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发症:通常与解剖过程中软组织的损伤及神经受损有关,另外,亦可发生远期内固定与融合失败。 结论 “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行颈前路双钢板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重建椎管容积以及椎间孔的高度,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对于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颈椎病患2者,既能前路减压又能重建颈椎生理前凸。

3、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带锁钢板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ouble plates in the anterior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jumping multilevel CSM.MethodFrom July 2003 to July 2004,21 cases of jumping multilevel CSM and 7 cases of CSM were operated with single level discectomy/anterior corpec

4、tomy and self-iliac bone graft and fixation by double plates.During the 6,9,12 month follow-up,bone fusion were assessed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632 months(24 months on average).Based on JOA evaluation,the average improving rate

5、 was 88.5%.And 82.1% fusion was achieved at 6 months,the fusion rate reached 89.3% and 93% at 9 and 12 months accordingly.There were 6 cases with complications in the donor site of grafting.Ind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the compressing pathology was located anterior to the spinal cord.This included c

6、entral,broad-based disc herniations and large bridging osteophytes at or adjacent to 3the level of the disc space.And it was especially indicated for patients with jumping multilevel CSM who did not have a lordotic spine.Complications:complications occurring with this approach could be related to in

7、juries to the soft tissue during dissection or to the neurological elements.In addition,postoperative fusion or hardware failure could occur.ConclusionSingle level discectomy/anterior corpectomy and self-iliac bone graft and fixation by double plates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to the jumping multilev

8、el CSM.It allows restoration of the spinal canal and neural foramen to normal dimensions to decompress the spinal cord.To the cases of jumping multilevel CSM that have a kyphotic deformity,it allows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pine to help restore a lordotic curvature.Key words

9、: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terior approach surgery; locking plate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大多数病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而对于“跳跃型”多节段颈椎病,以及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的病例,由于累及的节段多、4范围广,合理选择前路术式尤为重要。本文总结 2003 年 7月2004 年 7 月收治的 21 例“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及 7 例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单间隙切除+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进行评价。现就该 28 例患者的临

10、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其手术后近期疗效的随访,参考相关文献,探讨双钢板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 例,女 10 例;年龄 4276 岁,平均59 岁。均为脊髓型颈椎病,病程 18 年,“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21 例,经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病例 5 例,经前路减压融合后过伸伤 2 例,此 7 例发生于术后 48 年。21 例“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和 7 例再次手术术前 JOA 评分分别 812 分(平均 10 分) 和 69 分(平均 7.5 分)。1.2 临床表现(1)主观症状:颈部不适、疼痛或僵硬感,上肢麻木、精细动作差,胸部束带感

11、,伴行走不稳或踩棉花感;(2)神经体征:本组均有运动功能障碍,16 例均有步态蹒跚,下肢肌力 级,手的握力5级;(3)感觉及反射功能:躯体感觉减退 24 例,全部均有上肢感觉减弱及麻木等症状,23 例腱反射亢进、 Hoffmann 征、髋阵挛、踝阵挛阳性。1.3 影像学表现 患者的颈椎 X 线检查可见:23 例受累节段可见不同程度椎间隙高度降低,18 例生理弧度消失或反曲以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非连续型 OPLL 4 例,椎管狭窄 12 例,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 2 例。均行 MRI 检查,病变累及 2 间隙者C3、4、C5、66 例,C4、5 和 C6、72 例,累及 3 个及以上间隙

12、者:C3、4 和 C5、6、C6、7 者 14 例,C3 、4、C6、7C7T12 例,C3、4、C4、5 和 C6、72 例,C2、3、C3 、4 和 C5、6 、C6 、72例,其中髓内信号改变者 2 例。1.4 手术方法 术前给予气管推移训练。术中仰卧位,肩部略垫高,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选择颈前右侧横切口,沿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至椎体前,C 型臂 X 线机透视确定病变节段。对单节段者行椎间隙减压, 多节段则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减压范围以两侧颈长肌外缘 2 mm 为界,深达后纵韧带底面,直至可见硬脊膜。术中采用 Caspar 椎体牵开器以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完成减压后,单纯椎间隙

13、减压采用自体髂骨楔形植骨,安放适当长度的带锁钢板。椎体次全切除则采用长条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植骨后,放置适当长度的带锁钢板固定。61.5 术后处理 常规抗炎、脱水治疗 5 d。术后第 5 d 离床活动。应用颈托保护 3 个月,术后 3、6、9 、12 个月随访并复查颈椎 X 线片。2 结 果术后脊髓和神经根功能改善情况:全部病例随访 1632 个月(平均 24 个月) 。神经功能改善依据 JOA 评定标准:优 20 例、良4 例,好转 2 例、无效 2 例。JOA 评分提高 49 分,平均 6.5 分。本组患者改善率为 79%98%,平均为 88.5%;术后 6 个月融合率为 82.1%,9 个月

14、融合率为 89.3%,术后 12 个月融合率为 93%。无植骨块移位、脱出、塌陷。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无钢板或螺钉折断。1 例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者,再次行前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 12 个月,症状复发,后行颈后路C37 椎板切除减压。供骨区并发症 6 例,其中血肿形成 1 例,抽吸并加压包扎,1 周后消失,供骨区疼痛 3 例,局部皮肤麻木 2 例,典型病例见图 1。图 1 患者,男,74 岁, “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2005 年 3 月行颈前路单间隙切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前颈椎 MRI 示:C3、4 和 C5、6 、C6、 7 间盘突出,

15、脊髓前方7受压(1a、1b) ;横切位可见 C3、4 间盘明显突出,脊髓压迫至截面的 1/3(1c) ;术后 12 个月随访,颈椎正侧位 X 线片示:植骨愈合(1d、1e);术后 12 个月颈椎 MRI 示:颈椎前凸恢复,相应节段脊髓压迫解除(1f、1g)3 讨 论脊柱退变性疾病导致的椎管狭窄、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创伤是脊髓压迫较为常见的原因,从而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颈椎退变最常好发于 50 岁以后,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也大于 50 岁。它通常起源于椎间盘脱水,导致椎间高度丢失以及椎间盘向后膨出,膨出的间盘可能钙化,伴随局部及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为运动与感觉功能受损所致

16、,包括手指笨拙、行走困难、平衡与共济失调以及手足的麻木与针刺感。慢性压迫常导致脊髓不可逆性损害。目前 ,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药物。因此,原则上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 ,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1 。临床研究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与病程和脊髓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脊髓损害程度越重,疗效越差。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自 1986 年报告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 spine locking plate,CSLP)以来, 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就广泛地应用于颈椎病、8颈椎创伤和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对于受累节段为“跳跃型”的颈椎病患者,其病变节段呈跳跃型,且涉及范围广,如何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本组 28 例双钢板固定均采用 CSLP 双钢板,这一方法通过保留椎体,保存多个固定点,允许撑开牵引、重建颈椎前凸,并通过椎间植骨的技术来维持,最后安装动力性钢板来稳定脊柱。 “跳跃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