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定诗情”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88133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慧眼定诗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慧眼定诗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慧眼定诗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慧眼定诗情”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慧眼定诗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慧眼定诗情”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慧眼定诗情”教案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把握主旨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王行泉 时间:2012、10、5教学目标:1、总结诗歌鉴赏的切入点。2、灵活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综合运用知识,遵循鉴赏规律,读懂诗歌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总结诗歌鉴赏的切入点;遵循鉴赏规律,读懂诗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古代诗歌(诗、词、曲等) 是其中璀璨的明珠。阅读古代诗歌,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可谓好处多多。那么,怎样阅读古代诗歌呢? 二、以三首诗为例总结“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把握主旨”的方法(一) 送人归京

2、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 学生交流2、 提 23 名学生品读这首诗,教师引导3、 小结:(1)看标题(信息:事件;诗歌类别)(2)看序注(时代)(3)知作者(爱国)(4)品意象(子规、落日)(5)找情点(愁)(二) 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 学生交流2、 提 23 名学生品读

3、这首诗,教师引导(看注释、明意象、知作者)3、 点拨:A 从画面主要特点入手体会情感基调 B 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小结:感受情调,明辨技法2(三) 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低沉的压抑的凄凉的思乡之情。你认为呢?1、 提问2、 点拨:品味意境,感受基调(具体见 5 年高考第 174 页)总结“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把握主旨”的方法:读诗歌,辨类别。通词句,晓大意。想画面,品意境。明意象,知典故。抓诗眼,找情点。明技法,定主旨。此外,还要注意审诗题、知作者、看序注、析题干等。三、迁

4、移练习(见学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迁移练习,提高能力教学过程:1、 学生交流,教师答疑2、 师生共同解决,教师适当点拨,提高学生读诗能力3、 总结4、 课后作业附:题目及参考解答你能读懂下面几首诗吗?请你在读懂的基础上试解决后面的问题(一) 江 行宋 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问题: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 分)明确: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二)(2012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

5、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

6、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3【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三) (2012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7、。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 “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 分)答:“杨柳” “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 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 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 分)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8、。 (2 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 分)(四) (2012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 分)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 (2 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 分)【答案】 (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

9、,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 “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 。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 “

10、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 “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

11、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D。(五) (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子 规【注】4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 分)【解析】本题考

12、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参考答案】(2)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

13、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 “远客”无不惆怅、 “断肠” ,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 ,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 、 “已断肠” ,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说明:(二)(五)也可以参考“5 年高考”第 156158 页课后作业:1.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回答问题。(10 分)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 友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 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

14、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 当日愿。【注】 柬:给信札。“何事”句: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骊山语”“夜雨霖铃” “比翼连枝”:均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1)这首词通过“秋扇” “骊山语” “夜雨霖铃” “比翼连枝 ”这些用典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4 分)(2)“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请你从词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6 分)参考答案(1) 答案 这首词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2 分) 通过

15、“秋扇” “骊山语” “夜雨霖铃” “比翼连枝”这些典故,共同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2 分)解析 这首词用一个女子的口吻,通过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 “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 “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 “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 “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 ,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2)答案 从内容上看,这句词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普遍的期待和遗憾;从语言形式看,词文语言通俗,便于传诵。(每点 3 分)解析 内容上,从词句的特定意味和表达出的思想上分析, “若只如”透出一种惋惜的语气,也表达了一种渴求。语言形式上,从用词特点、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5这句词采取了直抒胸臆的笔法,浅显易懂,这些都构成了它得以广为传诵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