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三疑三探教案合集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877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三疑三探教案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三疑三探教案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三疑三探教案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三疑三探教案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三疑三探教案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三疑三探教案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三疑三探教案合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公社】!764723079木兰诗备课人:杨红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教学难点: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 二、初读感知 1认真

2、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三、设疑自探1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2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四、解疑合探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1、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

3、图利禄、爱国爱家。3、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五、质疑再探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问题预设: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重点研讨课文第 4 自然段。 明确:木兰的征战生涯。对偶。作用:笔墨精炼,对仗工整,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六、拓展运用你还知道历史上或者传说中哪些女英雄及她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语文公社】!

4、764723079七、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八、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习题板书设计: 木兰诗1人物形象。2语言特色。教学反思:观刈麦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备课人:杨红彬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背默两首诗词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赏析诗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刈麦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通过破阵子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重点通过观刈麦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通过破阵子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心情。教学难点:讽喻诗的特点,辛词用典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

5、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民歌木兰诗 ,了解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辛弃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心情。(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1)让学生进行介绍。(2)明确:(出示幻灯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观刈麦作者自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发扬了苏轼的词风,是文

6、学史上杰出。的豪放词人,后世以“苏辛”并称。著有稼轩长短句 。二、自主学习三、初读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四、设疑自探1学生再读诗歌,试着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3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语文公社】!7647230794“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

7、么? 词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解疑合探小组合作讨论后明确:1、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诗歌,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劳动人民的艰辛,希望统治者能以百姓为重。)2、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 “今我何功德”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4、收复中原,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事。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和对统治者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六、质疑再探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问题预设:观刈麦和破阵子分别运

8、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七、运用拓展 辛弃疾最后感叹“可怜白发生” ,请你写一封短信,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体会一下辛弃疾当时的心情。八、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九、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习题板书设计:观刈麦所观(刈麦者的艰辛)所听(拾麦者的可怜)所感(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内心惭愧)破阵子梦境征战醒来白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教学反思:歌词三首备课人:杨红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吟唱中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歌词,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

9、三首词的表达感情,能联系创作背景 教学方法:品尝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可以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语文公社】!764723079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三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黄河颂 。二、 听一听:(放视频) 三、 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 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

10、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四、 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 、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点题)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根源)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2、划分层次:不变中国心 | 祖国在心中 | 不变中国心3、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 祖国多年未亲近,河山只在我梦萦;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4、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 。 祖国在我心中

11、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唱一唱 比一比 1、拳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平实的语言,却因为真挚的感情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并学唱(合唱) 2、各小组比赛唱歌(唱爱国歌,做爱国人) 五、总结与过渡:我们热爱祖国,我们更赞美祖国,我们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更爱祖国的美好生活。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如此赞美,更何况我们生长在祖国温暖怀抱里的人。 六、练一练:指导赏析在希望的田野上 1、 听录音 2、 读歌词(欢快) 3、 赏析: 三个排比句分别歌颂了什么? 歌颂家乡及生活(景物描写)“一片” “十里”春夏秋冬 歌颂理想及劳动(描写:西北东南)农牧副 歌颂未来及奋斗(动作描写:举、

12、笑、弹、歌唱)老少男女 总之:对美好家乡,生活,未来的赞美(改革开放后) 写作特点: 句式整齐,层层深入,朗朗入口 修辞:比喻、派排比 、学唱 七、运用拓展:依照所学欣赏歌词的方法,听黄河颂 ,读歌词欣赏1、 “望 ”的内容?2、全词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八、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语文公社】!764723079九、板书设计我的中国心:不变中国心 祖国在心中 |不变中国心希望田野上:看田野谈理想望未来黄河颂:望黄河气势论黄河历史颂黄河精神表赤子决心教学反思:卜算子 咏梅备课人:杨红彬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13、过程与方法: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知识与能力: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教学难点:学习衬托的手法 ,学会比较赏析。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 咏梅:题目 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 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 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

14、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 、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五、解疑合探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 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语文公社】!764723079山 花 烂 漫 (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