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一中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8763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楼一中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石楼一中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石楼一中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石楼一中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石楼一中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楼一中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楼一中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文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20 分钟;命题人:李雪凤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 一、积累运用(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绽开(捻(倦(心冀冀(惭槐( 食(衍(团锦簇(预兆( 徙(企盼(英缤纷(D穿梭(熬(o)冥思(可明状(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油光可签 粗制烂造 暗然失色 冥思暇想B、长嘘短叹 蜿蜒起伏 馈赠礼品 托泥带水C、杯盘狼籍 苍海桑田 相辅相成 莫衷一是D、晨光熹微 囊萤映雪 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3、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 我

2、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C 再塑生命海伦#8226 凯勒莎莉文老师D 列夫#8226 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8226 托尔斯泰4、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这个敏感的精灵,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不住的!A夸张 比喻 反复 拟人 反复C夸张 排比 拟人 拟人 排比加深了。5、仿照下列句式,发挥想象,写出两个关于友情的比喻句。 (2 分)例句:友情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友情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 仿句:6、母爱是博大的,有人曾说:“母爱不是万物而胜于万物,母爱不是宇宙而高于宇宙。 ”请写出两条与母爱有关的俗语、格言。 (2 分)7、古诗文默写。 (15

3、 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题不得分) 过零丁洋中抒发作者豪迈情怀,以死明志,千古流传的著名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有哲理的诗句, 。山坡羊#8226 潼关怀古中的主旨句是:, 。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气势豪迈,意境开阔,表达诗人广阔的襟怀的名句:“, 。 ” 5 遥望明月,思念亲人,共同祝福,人们不禁会吟诵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 ”6 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 有一位名人说:“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

4、。8 不少科学家甘于清贫,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这种精神,真可用五柳先生传中的“不戚戚于富贵, ” 来形容。二、阅读(43 分)(一)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问题(14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

5、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8、文章作者( ) ,他是( )朝文学家。 (2 分)9、给下列字注音:(2 分)箧( ) 皲( ) 衾( ) 缊( ) 10、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2 分) A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B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C逾约:超过签约的期限 D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11、选出下列不

6、含通假字的一项( ) (2 分) A食不饱,力不足 B才美不外见C四支僵劲不能动 D同舍生皆被绮绣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译: 1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分) A “略无慕艳意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 “勤且艰” 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14、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 的两个成语: (2 分): :

7、(二)阅读藤野先生回答问题(15 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

8、却变化了。15、文章作者是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 家, 家,革命家。 (3 分) 16、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的原因是( ) (2 分)A、日本青年无视周围群众, “我” 十分气愤。B、日本青年影响“我” 观看事实片的兴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本青年为报复“我” 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大吼大叫,因此“我” 很讨厌。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 “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17、从全文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 分)18、文章中说“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如何理解?(

9、 2 分)19、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为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4 分)2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 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 2 分)(三)阅读列夫#8226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托尔斯泰日记回答问题(12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910 年 10 月 28 日,可能是早上 6 点,列夫#8226 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夜里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

10、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列夫#8226 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 T#8226 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

11、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 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8226 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

12、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

13、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地、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高尔基曾将列夫#8226 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8226 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因而是最清晰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选自茨威格自画像 ,有删改)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分) 答: 2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2 分)答:本文共分 6 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他决心从家中逃走,摆脱一切羁绊。第自然段进行总结,表明远离世俗和荣誉,过真实、朴素、自然的生活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 23、分析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