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8741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015 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89 题。(4 分)湘南即事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2 分)9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答案:8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解析 】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标明了时节。9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2(2015 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89 题。(4 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 分)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 分)答案: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9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

3、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评 分:答对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语 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评 分:答对得 2 分,共 2 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3(2015 年山东东营市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

4、完成 14。(8 分)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我用残

5、损的手掌14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2 分)“ ”: “ ”: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3 分)16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3 分)答案:14. “摸索”:痛苦和仇恨 “轻抚”:热爱与幸福评分:答对一处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答“情感变化”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15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评分:答对一点得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16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着思维

6、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 3 分,指出写法 1 分,赏析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4(2015 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 10 题。(4 分)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7、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0(1)词的上阙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 分)(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1)寂寞、苦闷、凄清(2 分,答出其中一点得 1 分)(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2 分,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各得 1 分)5(2015 年山东泰安市中考)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 2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字

8、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陕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建造这个亭。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暖树:向阳的树。不足: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22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

9、?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23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24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D这首诗处处

10、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25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答案:2015 年山东潍坊市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5 分)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12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11、2 分)13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 分)答案:12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1 分)。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1 分)。13运用拟人和反衬(1 分,答出一种即可)。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1 分),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1 分)。7(2015年山东德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 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亚”通“压”,“青

12、帘”指酒旗。10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1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10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解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11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解析】颈联写

13、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来描绘画面。8(2015 年山东青岛市中考)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名,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

14、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答案:B(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2015 年山东滨州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4 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分)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 分)【答案】1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1 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1 分)。【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