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马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8594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马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2012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马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2012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马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2012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马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2012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马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2012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马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马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2012 学年(下)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 马玉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且难易适中,区分度好,能真实全面的检测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一、试题概况1、试卷结构试题包括积累与运用,课外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默写、翻译、鉴赏,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部分,总分 100 分。积累

2、与运用部分共 4 题,分值为 12 分。其中字形、注音 2 小题(6 分),词语运用辨析 1 小题(3 分),文化常识 1 小题(3 分)。古诗文翻译、默写、鉴赏部分:翻译 3 个小题(6 分),默写 4 个小题(7分),古诗鉴赏 1 小题(4 分)。现代文阅读部分共 7 小题,阅读材料 2 篇,共 23 分。考查的重点为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文的语言、句子的理解、揣摩词语、品味语言、提炼信息等。写作部分是全命题作文“快乐二三事”,共 40 分。2、试卷基本特点(1)注重积累,夯实基础,强化运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

3、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累既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也有国内外优秀的文化,还指优美的语言等等。今年命题就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第1、2小题考查字音辨读和错别字辨析,分别涉及16个字的读音和5个课本中的原句。字音辨读主要考查易读错字,如:庶(s)出、 深恶()痛疾、和煦(j) 蓬蒿(g o)、相形见绌 (zhu)。错别字辨析词语多为形似字、音近字,如“玲珑(琳珑) ”侏儒(侏懦) 。有些词语还出自课本中带*号的略读课文。这一导向至2少有两层重要含义:一是引导教师重视对课本中精彩名篇的朗读指导,不能因带有*号成为语文教学的死角;二是引导教师不断加强课本研究,充分使

4、用课本,课本中任何内容都可进入教师的研究视野,都可成为教学材料,也都可成为作业、考试的素材。第4小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化常识题导向有两点:一是积累一些名人、名著、文化常识,特别强调准确记忆;二是语文教学应有意识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D选项考的是学生对古文化的积累:古代男子的成年礼) 。因为传统文化与语文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而丰富的素材,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语文教学工作的实效性。B 选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家 春 秋 , 爱情三部曲是雾 雨 电 。 ”考的是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积累,C 选项“范仲淹以岳阳楼记名扬天下,曾经在洞庭

5、湖畔岳阳楼留下题咏名作的还有唐代的孟浩然、李白、杜甫、滕子京等文学家。 ”考的是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比如孟浩然曾写过洞庭湖赠张丞相 。(2)回归教材,培养习惯,接轨高考。如今,有部分教师轻视教材,专引导学生读一些课外短文,更有甚者,干脆只要学生完成文后的阅读题即可,连被选短文也不分析。殊不知,教科书是语文专家们心血的结晶,每一篇文章文质兼美,是进行教学最好的“例子”、“范本”。今年试题中直接取材于教科书的词语和句子就不少,而且现代文阅读中的试题也是特别“朴实”,均是检测学生按文章的一般阅读规律完成阅读的能力,命题具体表现为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如何理解?)和语言的品味。如:1

6、1题“给文章取一个标题。要求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对说明对象进行恰当的修饰。”这是在问“写了什么”。12和13题就考的是语言的品味。这是在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也和高考语文的命题思路一致。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品析、品味。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写作艺术,无一不被语言承载。这就需要考生对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在阅读上,今年的试卷注重引导考生充分阅读文本,依据文本,深入文本,进行缜密思考,来表现其理解、分析、感3悟、概括等多种阅读能力。(3)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学习与现实生活、积累与运用之间的紧密联系。第3小题考查的词语运用,4个加点词语都

7、是老师、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十分熟悉的,但却不是课文中的原句,更不是某省某市的原题。其导向是教师、学生在对词语的理解使有时应不拘泥于试题,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7小题考查学生在朗读时对语句节奏的把握、情感的体验,它纠正了读死书的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助推作用。第10小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分析。考的是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草萋萋” 、 “无人” 、 “花自落” ,呈现在眼前的是衰败的景象,流露出作者感伤的情怀。作文快乐二三事更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几乎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当然在审题方面,某些学生还是不够仔细,“二三事”很明显的要写两三件事,可

8、是有的学生只写一件事。(4)重视语言,提倡欣赏,引导审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今年的试题就特别重视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分析。说明文阅读三个题,就有两个题是对语言的品味与分析。12 题描画面“峻宇飞峙,峰石罗前” ,这相当于写一个片段作文,没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是描摹不出美的画面的。13 题就非常直接了“举例说明本文两个以上的语言特点。”15 题“这是一张上了年纪的女人的脸”能否换成“我看见一张上了年纪的女人的脸” ,这是结合语境,对语言进行品析。(5)重视词语和句子的理解。14 题“结合后文说说婆婆为什么每次来回

9、都是步行? ” 和 17题“为什么婆婆不多不少总会掏出两元钱递给他们?”这两道题都是考察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16 题“请你说说我慌乱地将两枚一元的硬币丢进她身旁的那个搪瓷缸里中的丢字用得是否传神?为什么?”这是在考察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4二、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兴趣,养成语文学习良好习惯。中国文化的根基是汉文字。汉字像一条看不见的魔线一样,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不同的人的心声缝在一起,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组合成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汉字之美”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和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只有真正喜欢汉字的人,才能从汉字身上看到她所承载的历史,

10、所承载的文化。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兴趣,也只有“乐之”,方能“体会之”并“通之”。2、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忽略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语法、标点、修辞)、文体知识、文学常识五个方面。虽然语文课程标准说“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并不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不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哪怕是教科书中也没有出现的),关键是语文教师要教得活,教得巧,教得有趣。千万不要让学生觉得繁琐、枯燥、头痛。如造字的“六书”、短语类型、单句和复句等等。很难想象,一个不懂语法知识的人能够说好话,写好字,写好文章。3、遵循阅读规律,加大课

11、外阅读的力度。阅读应有一定的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各种文体就更有其成文的规律,阅读时不遵循其规律,势必要功倍效微的。如读散文要理清思路(情线),品味优美的语言(情语),感悟文中的主旨(情缘),体会作者融入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情感),品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情艺)。每次散文阅读的命题均没有逾越这五个方面构成的“情之域”。4、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外。初中不到 400 个语文课时,岂能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唯一时间。因此,我们要提倡开展各种综合性活动,开发与利用课外的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让他们在不断的轻松实践中,有效地提高语

12、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5、写作教学要抓基本功和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三年的初中教学应有设计,体现写作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探索一条在生活中教学生写作文的路子,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我生活,我观察,我积累,我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5注重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可多进行一些片断写作训练,也可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上的要求,可以进行一些单项性训练,如语言训练,使作文的语言更流畅生动。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善于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才能抒写具有真情的作文。三、存在的问题本套试卷也

13、一些瑕疵,希望在今后命题中得到改进。1、现代文阅读考察角度不够广。原因是某些题考察角度是一样的。如:说明文阅读12题和13题都是考察语言的品析,14题和17题都是考察句子的理解。说明文阅读,可以增加一道考察说明方法或说明顺序的题。记叙文阅读可以增加一道考察概括故事情节的题,或一道开放性题。2、某些试题的评改太过呆板,如阅读理解第一篇(改卷时,我是这一大题的负责人),有几位老师,其中有一位是米易的老教师,他改11题“给本文取一个标题。要求:一要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二要对说明对象进行恰当修饰,力争与全文的语言风格相协调。 ”如果学生把修饰语放在了说明对象的后面,他就会扣掉两分。3、某些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大多数得不了分。如 13 题“联系上文,将峻宇飞峙,峰石罗前一句用现代汉语表达得更明白些,并力求句子具有一定美感。 ”如果把这种描画面的题放在诗歌鉴赏中,可能难度要小一些,效果也要好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