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858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外古文比较阅读精选精练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1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自是数年之后(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2) 或异二者之为 ( )(3)或请重法以禁之 ( ) (4)自是数年之后 (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不求甚解 鸿鹄之志 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 (2)安用重法邪?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 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 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1 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 分)联

3、系当时范仲淹被贬放邓州这一史实,拟出对下联(2分)上联: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 下联: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0。(16 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

4、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4 分) 不可久居 不可名状 斗折蛇行 悉皆怪石 3 分)(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乃记之而去 卷石底以出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4 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5 分)(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 分)甲文: 乙文: (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 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5、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 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译: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 分)(1) (2) 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