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之路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84028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之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之路【关键词】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其作用已愈来愈受到重视。总体来说卫生信息化领域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两大部分。经过前几年的建设,目前卫生信息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一些共同的问题:(1)系统分割、相互独立,集成度较低;(2)纵向信息系统的建设导致众多的 “烟囱 ”、 “孤岛” ;(3 )关注信息的采集,不关注信息的共享与利用;(4)规范、标准建设情况滞后于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5)业务流程不统一、不规范,缺少理论方法,同时医学知识库缺乏;(6)缺乏良性的卫生信息

2、化发展市场环境;(7)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 有鉴于此,卫生部近两年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技术标准,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建设指南、数据标准等,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和医疗服务领域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1.0 版) 。下面就分别论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和特点。 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分为两个层次:区域卫生管理层和2辖区卫生机构层。其中区域卫生管理层表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管理中心,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一个地市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也可以是更高一级的数据

3、中心。区域卫生管理层主要提供一系列服务,作为服务于卫生医疗区域(如省、地区、县市卫生管理机构)的单一实例而存在,主要服务组件包括注册服务、公卫数据服务、医疗数据服务、全程健康档案服务、数据仓库服务等。辖区卫生机构层,是指在所管辖的区域范围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等)所有业务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生成、收集、管理和使用那些可以公布在与区域范围内居民相关的健康数据,包括临床医疗数据、健康档案数据、公共卫生管理数据等。这些系统分布在所有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点,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各类健康服务。 区域卫生管理层和辖区卫生机构层之间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应用访

4、问层来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性。 信息访问层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提供通信总线服务,如消息传输服务、消息路由等;另一方面提供应用软件通用的系统管理功能,如安全管理、隐私管理、应用审计等。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是整个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流程整合与协作、资源管理和配置、业务监督与考核的支撑平台,是构建整个区域居民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也是推动和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撑平台。 3在此技术上平台将实现各医疗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跨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并实现跨医疗机构的预约与转诊,基本病历资料的信息共享和医生处方、

5、检验结果的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交互性运营。2医院信息平台 医院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包括四个层面:核心部分是医院信息平台及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医院信息平台接入临床服务、医疗管理和运营管理各业务应用系统;同时医院信息平台对外接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院信息平台内部又可细分为医院信息平台服务层和医疗信息交换层。 医院信息平台的建立是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适应各种政策、技术、业务发展的能力。遵循信息标准化的软件系统都可以接入到平台,并通过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可以降低业务系统间的高耦合性,同时将原先分布在各业务系

6、统中的信息交换整合到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就医、方便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方便各类管理人员分析决策。 通过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将满足: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数据中心建设、以临床路径和知识库为基础的临床决策支持、以医疗与人财物运营为内容的管理决策支持和以信息交换与共享为支撑的区域医疗协同。 讨论 4由上面两个平台的分析可以得知,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正面临着三个重要的转变:一是从纵向的单一业务系统向横向的综合业务平台转变,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二是从注重业务功能的实现转向注重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建设;三是

7、愈加注重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 从信息化专业角度来看,上述转变的实质就是以信息资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规划(IRP)为基础,来重新整合并设计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依据 IRP 的原理,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将以用户需求出发,通过需求分析、系统建模和数据标准的建立,指导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其中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主要包括:(1)业务需求分析(职能域定义,业务过程,业务定义)-系统功能建模(系统目标,子系统定义,功能模块定义,程序模块定义) ; (2)数据需求分析(用户视图分析,数据元素分析,数据流分析)-系统数据建模(业务主题定义,用户视图分组,基本表定义,数据元素规范化) 。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和建模再建立系统存取结构和体系结构模型。同时在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之前制定一系列的数据标准。以上只是对目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浅见,在真正实施系统建设之前尚需和用户共同做好方案的设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