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83920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阳四中高中语文周周清测试(八)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o) 挣(zhng)脱 剽(pio)悍 随声附和(h)B.横(hng)祸 龟(jn)裂 箴(zhn)言 乘(chng)人之危C.辍(chu)学 着(zho)落 殷(yn)红 自怨自艾(y)D.道观(gun) 蹊(q)跷 炽(zh)热 不着(zhu)边际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像 精简 心无旁赘 攻城掠地B.白皙 文身 披沙拣金 形迹可疑C.影碟 膨胀 胸无城府 锐不可挡D.幅员 惦量 指手划脚 甘拜下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2、一组是( )对北大校长周其凤创作的化学歌,网友们从专业角度评析倒也无可非议,但通过_这首歌曲去指责周其凤本人,甚至推测”机力无所不能”, _反应太过于激烈。我们岂能去_身为他学家的周其凤同时又是一位擅长作歌词的文学家呢?A.质疑 不免 渴求 B.质颖 未免 苛求C.置疑 未免 苛求 D.置疑 不免 渴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话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红安、麻城人民的生活艰难竭蹶,他说:“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啊!”B.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又对眼下的生活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C.只有具备洞幽烛微的慧眼,才能在审察

3、了解事物时,做到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一些假相所迷惑。D.蒋介石对戴笠十分重用,言听计从。但蒋介石很快发现戴笠的军统特务人数已达到数十万之众,担心养虎成患,所以对戴笠始终心存防范。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每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B.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是伦敦奥组委在国家里家植物院举行的倒计时100天庆典活动之前向记者提交的一份新闻公报中公布的。C.食品和药品的安全保障是监管和执法部门的首要工作。能有打击食品和药品安全犯罪,不只是维护市场秩序,更是在打一场形势严峻的公众健康保卫战。

4、D.天上王城景区地处沂蒙腹地的沂水县泉庄乡,以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纪王崮为中心,以商同时期纪国迁都至此的历史故事为主题整合建成的4A级景区。二、(9分,每小题3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个人的都会死,但是每个人眼中的城市却是永生的。一代延续一代,一个世纪紧接着另一个世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城市如同人体一样,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它也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只是这个有机体的生命周期要比人来得更为漫长。 为了改变城市的生长周期,延缓它的衰败过程,城市规划者 们跃跃欲试,在城市 这个有机体上大刀 阔斧、大展手脚。在他 们看来,城市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作品,他们在图纸上构筑“理想之城”,

5、然后在实践中进行雕琢和打磨,却忽略了有机体内在的需要和体验。因 为,城市不仅仅是由冰冷的建筑物堆积而成的一个简单的物理机体,千百年来,它更是人类生活意义和文化积淀的历史载体。规划者在实践城市梦想、给城市换新颜的同时,无形中抹杀了人们关于城市的集体 记忆,割裂了城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渊源,而后者正是城市的命脉和生息。1959年,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的林奇完成了 城市意象 一书。林奇通 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社会调查,对美国波士 顿、洛杉 矶和泽西城三座城市作了分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五大组成因素。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

6、 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 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雅各布斯在其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从城市生活的直感出发,分析最微 观的城市元素,猛烈抨击以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柯布里耶的 “光辉 城市”和伯纳姆的“城市美化”为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这些美好的城市想象事 实上都没有跳出 “形式决定论”的禁囿。所 谓的城市理性,仅仅就是快速干道、绿化、摩天大楼这些符号下弥漫着的一种热情。在雅各布斯看来,这些思想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忽略了人的城市主体性。她认为,这种思想下进行的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洗劫,它“抽空了城市的精

7、华,大大 损伤了城市的元气 ”,使不该衰败的城区走向衰败, 导致了“城市之死”。在1980年的国际城市设计会议上,雅各布指出:大规模规划只能使建筑师们血液澎湃,使政客、地产 商们血液澎湃,而广大群众则总是成为牺牲品。时至今日,雅各布斯的城市观点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撇开这些繁复的文字文本,在 视觉艺术领域中, “城市”也经 常成为摄影家们的争相表达的对象。在众多关于城市的视觉 作品中,日本 摄影家北岛敬三以一种 统一的拍摄风格拍摄了世界各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 、柏林、 东京等的高层建筑林立的纯粹的城市景观。当这些呈现相同的面貌与表情的都市影像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一种全球化

8、的不容分说的推进与世界都市日趋均质化的图景就不可避免地浮现于我们眼前。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过,建筑是本 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把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老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头。这座城市也就索然无味了。(节选自城市的死与生,社会学家茶座)6从原文看,下列对“城市之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之死是指规划者割裂了城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渊源。B城市之死是由于建筑师或者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导致的。c城市之死是指城市有了快速干道、绿化、摩天大楼等符号。D城市之死目前表现为我们眼前的世

9、界都市正在日趋均质化。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A为了延缓城市的衰败过程,规划者在城市这个有机体上大刀阔斧、大展手脚,却忽略了城市这个有机体内的需要和体验。B作者认为,依靠霍华德、柯布里耶、伯纳姆等人的规划思想,是“抽空了城市的精华,大大损伤了城市的元气”。C北岛敬三以一种统一的拍摄风格拍摄了世界各大都市呈现相同的面貌与表情的城市景观,表达了与雅各布斯相似的观点。D根据黑川纪章的观点,一座城市能够被读懂的前提,是这座城市必须有历史文化遗留和旧建筑、老建筑,否则就索然无味。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不是物理机体,它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B人们关

10、于城市的集体记忆恰恰是城市的命脉和生息。C大规模的城市规划总是让普通民众成为一个牺牲品。D世界各大都市都是高层建筑林立的纯粹的城市景观。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 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 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 为能,而贽谏之以

11、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 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 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 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 实治乱之

12、龟鉴。臣等欲取其奏 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 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 贽 言。必能 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欲言而口不逮 逮:捉到B.魏相条晁、草之对 条:列举C.但其不幸,仕不遇时 遇:遇到D.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取:听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A.方多传于古人 臣诚恐见欺子王而负赵B.譬如医者之用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C.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 青,取之于蓝睛,而青于蓝D.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不赂者以赂者丧11.以下各组句子巾,全部属于表现陆贽有才

13、能的一组是( )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论深 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 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 上以格君心之才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 但其不幸,仕不遇时A. B. C. D.12.下列别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札子是臣下奏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文体,本文援引史诗,侃侃而谈,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和感染力。B.苏轼极度推崇陆贽的治国方略,与同僚共同请求校正唐朝陆贽的奏议,直谏应借鉴陆贽的奏议内容作为治国之策。C.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聚集了古往今来的精华,可以作为国家治乱的借鉴,只要反复熟读,就一定能够启迪智慧。D.作者以唐德宗采用陆贽的意见使国家中

14、兴为例阐述道理,以期引起当时皇帝的高度重视,可谓用心良苦。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3分)译文:_(2)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3分)译文:_(3)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4分)译文:_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一剪梅 注无名氏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楠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l)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_(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4分)答:_5_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