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83072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级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3级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3级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3级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级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级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第 1 页 共 5 页2013-2014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查试题(语 文)总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得分一、积累运用。 (共 27 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5 分)bng( )溅 训 ji( ) 伫( )立 潜( )行 圆弧( )chu( )泣 hi( )骨 狩( )猎 椭( )圆 铁锹( )2下列各项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 在山的那边中“山”与“海”是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

2、不挠,坚持奋斗。B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难为易,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C 短文两篇由描写寻常小事悟出了人生的大道理,表达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生命,生命的长短如何,都应该好好地活过,一丝不苟地去活。D 虽有嘉肴出自礼记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本章主要讨论了教和学的关系。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眉山的仲夏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B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C从朝韩目前紧张的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世界和平据我们还很遥远。D发展并构

3、想好特色产业,让眉山以最快速度融入天府新区。4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5默写。 (10 分) 日中不至,_;对子骂父,_。 (世说新语两则)阅卷人 得 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禁止答题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第 2 页 共

4、 5 页 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第 3 页 共 5 页 子在川上曰:“_,_。 ”(论语十二章 ) “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 潮平两岸阔,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 问渠那得清如许?_。 (朱熹观书有感 ) 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综合性学习。 (6 分)9 月 28 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诞辰纪念日。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感受到了这位圣人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 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_ 写出与孔子

5、言论相关的一个成语:_写出你对孔子某一名言的思考:_二、阅读虽有嘉肴 ,回答问题。 (共 12 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谓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5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分)嘉肴( ) 弗食( ) 不知其旨( ) 自强(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弗食,不知其旨也 _ 虽有至道 _故曰:教学相长也 _ 其此之谓乎 _7翻译句子。 (4 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 故曰:教学相长也。_8说一说自己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2

6、分)_三、阅读河中石兽 ,回答问题。 (共 13 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阅卷人 得 分阅卷人 得 分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第 4 页 共 5 页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7、,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二石兽并沉焉 _ 阅十余岁 _ 盖石性坚重 _ 求之下流,固颠 _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A和句相同,和句不同 B和句相同,和句相同C和句不同,和句相同 D和句相同,和句不同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8、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12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 分)_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 8 分)上帝没有给它鱼鳔上帝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鱼表面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待上帝把这些鱼们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们的身体比重大于水,这样,鱼一旦停下来,它们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

9、以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用增大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来休息。鱼鳔对于鱼来讲,实在太有用了。出乎上帝预料的是,他没有找到鲨鱼。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阅卷人 得 分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检测语文第 5 页 共 5 页无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吧。上帝想,这对于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可能很快就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亿万年之后 ,上帝忽然想起那群鱼。他想看看当年那些鱼现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道,没

10、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当他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_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 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鲨鱼说:“没有鱼鳔,我们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没有停止过抗争,游动抗争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最强壮的躯体。正是因为没有鱼鳔,我们才成了海中的霸王。 ”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13读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地游弋,是因为鱼身上有_;鱼之所以能在水中上下沉浮,是因为有_。 (2 分)14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来形容现在的鲨鱼。 (2 分)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_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 鲨鱼。15鲨鱼没有鱼鳔,却在水中存活了下来,并且成了海中霸王,原因何在?(2 分)_1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谈感想。 (2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