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27774136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善同等 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任务。研究经济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目的在于明确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明确“十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制定“十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提供参考。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选择一套适当标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国际上有多种标准。其中,人们常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 H 钱纳里等人的划分标准。为便于比较,本报告选择这一标准作为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依据。在大国经济中,地

2、区之间一般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距。但运用 H 钱纳里标准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应以国家为基本单元,从整体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传统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地区发展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条件,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新的世纪,将出现一种以知识增长和知识运用为主要动力的新经济。显然,我国的工业化必须伴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壮大而推进,必须具有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一、如何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在明确经济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判断标准。

3、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而经济结构又是多方面的,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等。综合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应当考察如下若干方面:第一,经济增长及作为经济增长直接结果的人均 GDP 水平;第二,要素投入构成及要素质量;第三,产出结构;第四,就业结构;第五,最终需求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第六,收入分配结构;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国民受教育水平;第八,贸易结构,等。这八项指标之间有着程度不同的相关性,但是由于各国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相似的发展阶段上,发展特征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综合考察上述八项指标

4、。为了便于国际比较,本报告选定 H 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作为判定依据。其阶段划分的总量标准为:按 1970 年美元计算,当人均 GDP 介于 140280 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人均 GDP 介于280560 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 GDP 介于 5601120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 GDP 介于 11202100 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人均 GDP 介于 21003360 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人均 GDP 介于 33605040 美元时,经济发展处于发达经济高级阶段。在运用 H 钱纳里阶段划分总量

5、标准时,必须考虑美元自身贬值对判断结论的可能影响,可以选择两种价格标准之一进行换算,或者把比较期的人均 GDP换算为 1970 年美元值,或者把发展阶段划分的数量标准调整为比较期的美元值。H 钱纳里标准是在汇率法的基础上得出的。由于汇率法有可能低估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水平,有学者建议应该根据人均 GDP 的购买力平价值(PPP )来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此,根据 1998 年有关国家人均 GDP 的汇率值及其购买力平价值,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我们估算了 H 非 衫锉曜嫉墓郝蛄 郊壑怠H 钱纳里等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进行跨国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阶段划分的结构标准。分析表明,随着人均

6、GDP 水平的增长和发展阶段的提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增加值构成和就业结构等都将发生变化。其特征是: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和增加值构成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到工业化中级阶段之间变化比较迅速,而在工业化中级阶段到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之间变化比较缓慢;就业结构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到工业化中级阶段之间变化较快,在工业化中级阶段到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之间变化更快。总的看来,就业结构一直处于快速变动之中;而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和增加值构成在工业化中级阶段之前变化比较迅速;在工业化中级阶段之后变化比较缓慢。由于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两个方面,判断经济发展阶段,必须综合运用 H 钱纳里阶段划分的总量标准和结构标准。二、我国

7、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特征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1999/2000,1998 年,按汇率法计算,我国人均 GDP 为 750 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 3220 美元。对照 H 钱纳里的总量标准,按汇率法换算,我国明显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按购买力平价换算,我国则刚刚跨进工业化初级阶段。如果按 1980 年的不变价和汇率折算,1998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1173 美元,对照表 1 中 1980 年标准,我国即将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由于总量标准及人均 GDP 对于汇率变动和换算方法比较敏感,仅仅根据总量标准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结论的依据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选择其他指标进行进一步考察。

8、第一,对物质指标人均能源消耗当量和人均电力消耗量进行考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能源消耗当量和人均电力消耗量与人均 GDP 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人均 GDP 越高,对两者的消耗量越大。根据世界发展报告1999/2000的有关数据,我们对人均能源消耗当量、人均电力消耗量与人均GDP(PPP )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测算了经济发展阶段的物质指标标准。1996 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耗当量为 902 千克,人均电力消耗量为 687千瓦时。从前者来看,我国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而从后者来看,我国则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二,对结构指标进行考察。我们根据1997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有关结构数据,

9、以及它们与 H 钱纳里结构标准之间的相似系数。对照 H 钱纳里的结构标准,可以看出,我国的有关结构关系与标准模式有着一定程度的偏离,如果从初级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份额来看,我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上(不及工业化的中级阶段);而如果从制造业份额来看,我国则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上(超过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结构偏离,任何单项指标都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了更合理地判断经济发展阶段,作者计算了相关的结构相似系数。结果表明,从最终需求结构来看,我国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及工业化中级阶段之间有着很高的相似性,相似系数分别为 0.9010和 0.9027;与发达经济初级阶段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

10、异,相似系数为0.8866。从增加值构成来看,我国与工业化中级阶段和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之间有着很高的相似性,相似系数分别为 0.9209 和 0.9118;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相似系数为 0.8379。从就业构成来看,我国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及工业化中级阶段之间有着很高的相似性,相似系数分别为 0.9916和 0.9739;与发达经济初级阶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相似系数为 0.6524。 这种与标准结构的偏离和我国特殊的工业化道路有关。解放以后,我国曾长期大力推进过“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其特征是,(1)优先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2)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制造业发展提供

11、资金积累;(3)轻视第三产业发展;(4 )限制农民进城以确保城镇居民的福利。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制造业实现了超常发展,导致了结构关系与标准模式的偏离。在此背景下,不能仅根据制造业份额来判断经济发展阶段,还必须考察其他结构指标,如最终需求结构中的农业和食品份额(反映社会消费层次和社会生产对农产品的依赖程度),增加值构成中的初级产业份额(反映社会生产中传统经济的比重),以及就业结构中的初级产业份额(反映全体国民中有多少人依然依赖传统经济生活),等。据此,结合其他指标,整体上看,我国虽已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但工业化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我国的工业化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如下 10 个方面的特征

12、: 第一,人均 GDP 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国仍然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1998 年,按汇率法计算,人均 GDP750 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5.3%,在低收入国家之列(低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 GDP 低于 760 美元),排在世界第 149 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 GDP3220 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1.9%,在中低收入国家之列(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人均 4080 美元),排在世界第 129 位。这一水平与印度尼西亚(人均 GDP 的汇率值为 680美元,购买力平价值为 2790 美元)和玻利维亚(人均 GDP 的汇率值为 1000 美元,购买力平价值为 282

13、0 美元)比较接近。第二,社会物质财富远不够丰富,尚需要大量创造。人均能源消耗当量和人均电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会财富的丰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 年我国人均石油消耗当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 1684 千克)的53.6%,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 5346 千克)的 16.9%;人均电力消耗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 2027 千瓦时)的 33.9%,高收入国家(人均 8121 千瓦时)的 8.5%。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升级任务繁重。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1998 年第一产业比重为 1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3 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仅为 31%,低于世界平均 30

14、 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消费品制造业的份额为 3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2 个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的份额为32.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8 个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消费品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发达的资本品制造业,且其比重明显高于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如 1997 年,在发达国家中,美国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 48%,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 29%,前者比后者高 19 个百分点;日本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50.3%,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 24.1%,前者比后者高 26.2 个百分点;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1995

15、年)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 29.1%,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 32.8%,前者比后者低 3.7 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 22.8%,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 51.8%,前者比后者低 29 个百分点。通过比较可见,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状况与发展中国家接近,而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第四,一半左右的劳动者在初级产业就业,劳动力需要大规模转移。在发达经济中,初级产业就业份额一般都低于 10%,1998 年美国为 3.1%,日本为5.4%,而 1997 年中国为 48.7%,与印度尼西亚水平(45.7%)相当。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居民依赖来自于初级产业的收入生活。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来看,我国也与

16、许多发展中国家相近。1998 年我国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其他部门就业份额之和为 37.5%,高于孟加拉国的水平(29.2%) ,与泰国的水平相近(35.6%),但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亚(43.0%)、埃及(51.5%)、哥伦比亚(79.3%)、巴西(62.4%)等;更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81.1%)、日本(72.9% )。 第五,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低,消费结构需要升级。人们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判断消费结构层次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结构的层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 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 44%,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 53.4%,整体上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当在 44%与 53.4%之间,处于很低的层次上,与人均 GDP小于或等于 1000 美元(PPP)的国家组别相当。在这个组别,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平均为 48%。有人认为,由于城镇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费,按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测算的居民消费结构低估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