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721204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与传统文化素养调查及分析报告调查目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状况又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我来到母校 沈阳培英中学,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传统文化素养情况作了一次深入彻底的调查。调查对象初三.一班全体学生50人,收回有效问卷48份。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座谈与资料分

2、析为辅的方法。调查材料为自制问卷,含选择题20道,问答题2道。调查结果及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发现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整体良好,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品质缺陷;传统文化方面,中学生的意识相对匮乏,传统美德严重缺失,甚至几乎形成了文化传承的 断层 现象。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一)基本认同社会主义,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调查中,72.9%的同学认为 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今时代最优越的社会制度 ,有90%以上的同学 为生在中国而自豪 ,95%以上的同学期盼 尽快实现国家统一 。当问到 如果中国遭到外敌入侵,你会采取哪种作法? 时,75%的学生会 主动报名参军,抗击外敌,保家

3、卫国 。(二)对时事政治、社会问题较为关注。在回答 你平时是否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 问题时,表示很关心的学生占16.7%,不关心的学生仅为8.3%。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关注社会情况, 而且他们关注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对高考改革动向、社会腐败、台湾问题等都比较关注。(三)有健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在回答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时,75%的学生希望 具有高尚的人格 , 60.4%希望 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64.6%的中学生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 对未来的渴望 。这反映了目前中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较为科学,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把握。(四)社会公德意识良好,有良好的习惯。对于 是否愿意帮助

4、有困难的同学 ,81.3%的学生表示完全愿意,只有4.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尊敬老师和父母,积极帮助他人,在公交车上能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拾金不昧,遵守交通规则,不乱丢垃圾 这充分说明中学生心中已初步建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五)学生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弱。承认 当今升学考试 给自己 造成很大压力 的中学生竟然占到66.8%,繁重的课业负担、紧张的学习气氛和激烈的竞争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某些学生,尤其是成绩一直比较好的学生,一旦考试失利或者遇到一点儿挫折,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茫然失措,有的甚至因此生病住院。(六)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冷漠。有1

5、3%的学生赞同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的说法。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却很少主动关心他人。调查显示,学习成绩差的同学,18.8的学生会轻视他们,10表示不愿和他们浪费时间。(七)责任感较为欠缺。与同学发生冲突后,14.6%的学生会在老师询问情况时推卸责任。有10.4%的同学很不情愿值日,马虎了事。很多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41.7%的同学只有在家长要求下才会帮忙做家务。 (八)诚信美德淡化。激烈的竞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学校评估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学生考试作弊,偷买答案,这严重违反了诚信原则。 在对待学校中的作弊现象时,有19%的学生认为 作弊不对,但偶尔有一、两次也无妨

6、 ,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 谁都可能有作弊的经历,此举没有什么大错 。 二、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素养现状(一)对传统文化素养的理解存在误区。座谈中,很多同学认为谁会背的文言文越多,谁的传统文化素养就越高。(二)中学生传统知识相对匮乏。对我国传统文化 有充分了解 的学生所占比例竟为零,了解也仅限与层面上的,79.2%的人只是 了解一点点 。很多学生竟然不知道老子有什么思想,不清楚孟子有什么观点。(三)传统美德淡化,缺少民族精神。未成年人对传统美德知之甚少,只有少数人能写出五种以上传统美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等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在渐渐流失。(四)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和网络

7、文化冲击严重。学生们对肯德基、美国大片、外国品牌的服饰爱不释手,却对传统戏曲等含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事物不屑一顾。另外,中学生迷恋网络、混淆虚拟与现实的现象不断增加。网络上存在的se情、暴力、反动等不良因素,导致了中学生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偏离行为。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现象比较严重。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自然重智育、轻德育,从而导致学生只在教科书上下工夫,无暇顾及其他文化典籍,也无法重视自己的道德提高,学生平时也没有时间参加课余活动。这种教育的片面性,扼杀了学生们仅有的一点点积极性,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二)家庭教育观念不当。首先,家

8、长注重分数忽视德育。许多家长为了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学习,甚至连学生最基本的生活料理都包做,这种溺爱使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家庭观,导致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等问题的产生。其次,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认为只要给予孩子富足的物质生活就足够了,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从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困惑,只以大把的钞票来弥补他们工作繁忙不能陪伴孩子的缺失。另外,有些家长喜欢用武力来惩罚孩子的过失,这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作用。再者,有的家长身体力行不够,他们本身素质不高,缺乏法律意识,给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三)社会不良风气和文化的影响。学生生活在大社会之中,耳濡目染,也

9、会沾染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现在各种电视、书籍大部分涉及谈情说爱、血腥暴力,网吧、游戏厅等场所也遍布各地,这对自制力相对薄弱的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四、一些建议(一)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把应试教育观念转变为素质教育观念。注重师德修养建设,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二)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将个性培养和思想伦理道德放在首位,而不单单是追求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经常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三)净化社会环境。加大法律约束力,管理未成年人能接触到的不良媒介和场所。积极扶持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

10、电视、电影、杂志事业的发展。集合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大到广告、报刊,小到社区宣传,都应开辟道德公益宣传栏目,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举行生动的德育活动,把机械化地走形式变为寓教于乐的实有所得。树立模范形象,给青少年以积极正面的影响。(五)创造实践机会。多让青少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而且使他们对事实有所体会,才能入情入理入脑地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六)打造绿色网络。网络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一味禁止孩子上网,只会让正处于叛逆时期的未成年人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应该允许学生在家长或者老师的指导下,适时地上网,引导他们上健康的网站,培养他们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来学习的好习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的今天,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又有新的更高要求,广大青少年应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精髓,从先世圣贤身上汲取智慧,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才。我坚信,有全国各界教育人士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不懈奋斗,我们的青少年一定会以崭新的、道德风貌,迈进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