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17:全命题作文(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6495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17:全命题作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17:全命题作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17:全命题作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17:全命题作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17:全命题作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 专题17:全命题作文(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一)中考作文:兴趣是良师益友。她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她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 ,她引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请以“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为题,写一篇文章。来源 :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来源:数理化网(2)不少于 600 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思路指导】这个作文题目对初三学生来说不难,但要写出真兴趣,不能为文造情。这篇命题作文主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句,“兴趣”、“趣味盎然的生活”、“神奇美妙的世界”、“甜蜜的成功果实”,因此考生要写出兴趣给你带来生活的乐趣 ,给你带来探究的动力,

2、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要紧扣“甜蜜的牵引”来写。要写好这篇作文,着眼点要放在三个关键词上:兴趣、甜蜜、牵引,写自己可以更有真情实感。“甜蜜”侧重于心理的感受,可以理解为兴趣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成就感、愉悦感、幸福感等, “牵引”要则要扣住兴趣的引领作用。可以说,如何体现甜蜜感,是成功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如果仅介绍自己的兴趣,就会造成离题。一句话概括, “兴趣”开头, “牵引”过程, “甜蜜”结尾,这样出来的作文相对比较稳妥。(二)中考作文心里美滋滋的。要求:00 字左右的文章。思路指导 】针对“心里美滋滋的”这一命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深入剖析,写出“美滋滋”的理由。审题,是作文必不可少

3、的环节。审题细致,立意才能准确;挖掘深入,立意方会深刻。就此题来看, “美滋滋”突出的是“很高兴或很得意的样子” 。在这里, “美”的内涵较为丰富,可以是一 种快乐,可以是一种自豪,也可以是一种欣慰。也就是说,凡是让考生感到快乐、自豪或欣慰的经历,均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就内涵来看, “美滋滋”强调的是自我感受。这种美好而得意的心 情,应该是藏于内心,情不自禁地表露出来的。当然,这种情不自禁之情可以通过眼神传递,可以通过表情显示,也可以通过言行表达。如果作文时不注意这一特点,只是生硬地在开篇或结尾之处,简单地植入“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之类的话语,内容未免会肤浅,甚至会偏离题意。就主旨来看, “美滋

4、滋”的理由,是文章成功的基础。立意时,如果满足于吃到了好的东西,过着惬意的生活,作文就会显得平淡、庸俗;如果是因为获得了好成绩或照顾了生病的亲人而感到美滋滋,那么也难出新意。考生不妨转换视角,写自己在品读诗书或是走近自然的时候,感受到的愉悦与幸福之感,这样立意就不同寻常了 。作文时你切入的角度是大是小,选择的材料是新颖还是陈旧,主旨是否展示美好的追求与情怀,都极为关键。二、巧妙构思,展示“美滋滋”的情态。出人意料地选材,曲折生动地叙事,不失为本题的取胜法宝。具体来说,可从三个角度构思。你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感动了你的父母,让你美滋滋的;你的一次小小的改变,赢得了众人的认可,让你美滋滋的;你的一

5、种独特的个性,美化着你的生活,让你美滋滋的;你的一次难忘的旅行,让你开阔了视野,让你美滋滋的。当别人满足于从正面叙事的时候,你若能反弹琵琶,从失落的经历写起,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呈现“柳暗花明”的画面,这 样的构思,情节就更波澜曲折,文章自然愈显动人。你若想出奇制胜,还可以将“美滋滋的”的对象化为其他人物,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写起,展示苏轼的豁达之乐;也可以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吟唱中,展示李白的自信之乐。只是这样的写法,需要丰富的素材积累作为后盾。言的表达与取材有很大的联系,比如,你写的是书给你带来的美滋滋的感受,那么无论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6、之类的提醒,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诗意句子,均可信手拈来了。如果你选择自然作为写作的对象,那么美得让人惊叹的景物,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样选材更易于写出情景交融的佳作。(三)作文题目: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思路指导】源:是一篇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咀嚼生活的真味” ,这是一个动宾短语, “咀嚼”动词,“真味”是偏正短语“生活的真味”中的中心词,也是整个短语的宾语。 “咀嚼”即品味;“真味”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是真谛。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写,也可以采用第二人称写,还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写。不过,你感觉哪种人称既便于组织材料,又便于写出

7、深意,你就用哪一种人称。 “咀嚼生活的真味”中的关键词“咀嚼”和“真味” , “生活”虽限制了写作范围,但写作空间仍然很大。该文重在要写“咀嚼”这一品味生活的过程与方法,但也要明确生活的“真味”到底是什么。是写通过“咀嚼”才品出的“真味” ,还是写已知道了“生活的真味”才来“品味” 、 “咀嚼”的,这两点在动笔前一定要斟酌清楚。嚼生活的真味” ,字面上看就是要求写一篇揭示生活真谛的作文即可。但实际上真正写起来,切实要把握住“咀嚼”的深意,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反复几次或多次,才得出的结论生活的真谛 。如若已经了解了生活的“真味” ,那写起来“咀嚼”更是一个个印证。生活可以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8、需要你品味(“咀嚼” ) 。生活可以是一首歌,演奏着高低不同的乐章需要你欣赏(“咀嚼” ) 。生活可以是一本书,记载着上下五千年的人和事,抒发了纵横几万里的情和意需要你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咀嚼” )。生活是一杯茶,释放着沁人心脾的淡香。生活是面对人生百态、体味酸甜苦辣。生活是面对一切,品位人生,活出精彩。可以写成议论文。相比较之下,还是记叙文对于中学生来说好写些,可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受最深的真情:母爱、父爱等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体现真情实感的材料,突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可记叙、描写,可抒情、议论。(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

9、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思路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题进行分析:一、认真审清题意题目是“就这样慢慢长大” ,很显然,这个题目缺少主语,我们在审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试着给它加一个主语,而这个主语可以是人,也该资料由【语文公社】。比如,既可以写“我”在 妈妈的细心呵护下慢

10、慢长大,也可以写一棵小树在“我”的细心呵护下和我一起慢慢长大。接着是审清“这样”所指代的内容,经过分析,我们觉得“这样”指代的内容是宽泛的,学生是容易把握的。比如,既可以写亲人的关爱、师长的教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写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意志等,这是“长大”的形式。最后是必须弄清楚“慢慢长大” ,应该说,这里重在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个长大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发芽一样,需要一定的养分才能完成,所以这里长大 的过程不仅是年龄的增加,身材的增高,而且应该是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长而这一点恰恰应该是审题的重点。二、确立写作文体很显然,从文题的题眼“慢慢长大” ,我们

11、可以确定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记叙的重点应该是“长大”的过程,在“长大”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就是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考生慢慢成长起来,从而 日益积累起生活的积淀,让思想成熟,让心灵成长。既然是记叙文,就应当按照记叙文的文体要求进行操作,一定要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才能体现出“慢慢长大”的过程。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但是由于绝大多数考生在材料积淀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从议论文这个角度去完成这篇考场作文。三、把握材料取舍我们知道,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遇到过不少事情,但是是不是每件事情都得写,很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一方面要受到考场时间的限制,

12、另一方面也是这篇考场作文所不容许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材料的取舍上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最能体现长大的那件事应该重点写,然后做到以点带面。所以,我们在 完成篇考场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从个体现象的叙述到生活的提升,一定要注意由点及面的展开,以点带面,将“面”铺开,点面结合,也就是说对事情的界定远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 的表面,而应该注重从这件事推广到这类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更有力度,也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五)写作请以“眉头舒展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思路指导】这是一道新颖别致、富于 创

13、新的好题,写好 这道题,必须着重注意以下五点: 其一,审题求严,理解“舒展”。 “舒展”是一个充满动态的 词, “舒展”之前,眉 头应该是怎样的状态?这就引导考生去思考这种状态,这应该是一种“ 眉头紧蹙”的状态吧。从“眉头紧蹙”到“眉头舒展”, “舒展” 的是眉头,其实放松的是内心,也就是担忧、 纠结的心情是如何一点一点地放松的。这又是一个怎样 的心路变化过程呢?这就引 导考生在审视社会、 审视生活之后,重新将目光转向自身,更多的引 导其进行理性的思考,去挖掘情感层面的东西,去挖掘心灵深处的成长轨迹。因此,构思时,一定要认识到,生活有明亮、纯洁、崇高、真诚的一面,也 有黑暗、卑鄙、虚伪的另一面

14、,每个人和每一天的心情,都会在这样的两极之间交替延伸,浮沉起落。思考这一过程后,基本上可以确定应该从眉头舒展的源 头入手,通过眉头前后变化的对比来构思。否则,或写不深刻,或偏离题意。另外 还需要考生将隐藏主语明确化, 细细品味题末的“了”字。其二,选材求新,凸显“舒展”。一篇考 场作文有无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材料能不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要想使文章出彩,那就要注意拒绝平庸的材料,选择独特新颖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写出自己独有的真切感受。其三,立意求深,强化“ 舒展 ”。 这道题好写,但写好却很不容易,弄不好整篇文章就流于肤浅。只有把“ 眉头舒展”这件事情放到人生、社会的背景下思

15、考后,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在常人的 观点或说法上提升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譬如,关注环境问题, “眉头舒展”在母亲河被治理之后;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眉头舒展”在问题奶粉被处理之后;关注灾难问题, “眉头舒展”在饱受灾难蹂躏的人类家园重建之后等。 来源:资料由【语文公社】,言情求真,抒写“ 舒展 ”。要带着真情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眉头舒展了”的真情花朵。来源:五,形式求新,表现“ 舒展 ”。要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不管你选用什么文体来写,行文 时都必须努力突出选定的文体特征。切勿头脑发热而擅用不熟悉的文体来写,进入文体“ 四不像”的不伦不类之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