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647989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项目名称:*市*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组织编制单位:*县人民政府县长:*分管县长:*编制实施单位:*县林业局局长:*分管局长:*技术负责:*编制人员:*市*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11自然概况11.1自然环境11.2自然资源32社会经济概况41社会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现状42林业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现状63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73.1工程区生态环境的初步评价与主要问题73.2现有生态建设项目及进展情况83.3实施天保工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9第二章工程试点实施情况,基

2、本经验与存在问题1011998年,1999年工程实施情况101.1木材调减情况101.2森林管护情况111.3公益林建设情况111.4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121.5工程资金安排及管理使用情况122主要经验与做法,存在问题131主要经验与做法132存在问题143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的相关影响153.1实施天保工程后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影响153.2对收入的影响153.3林业企事业单位银行债务情况153.4林业企事业单位拖欠职工工资和养老金情况15第三章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161指导思想162编制原则163编制依据174实施范围185实施目标185.1目标时段划分185.2目标构成18

3、第四章森林分类区划191森林分类区划原则192森林分类区划类型203森林分类区划及林地区划标准204森林分类区划布局21第五章森林资源管护231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和重点生态保护区森林商业性采伐,限制一般生态保护区采伐232森林资源消耗量和商品材产量的调减243森林资源管护面积,类型与机制254森林资源管护标准与措施265林下资源开发类型及途径276相关建议28第六章公益林建设281现有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情况282立地类型区划与公益林建设方式的确定283封山育林建设任务29第七章富余职工分流与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301就业与养老统筹现状302就业平衡31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 某县天然林资源

4、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筹31第八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21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33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设计33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51投资估算依据与估算指标352基本建设投资估算373财政专项资金投资估算374投资总估算与资金渠道385效益分析38第十章工程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411组织管理412保障措施423问题与建议44*市*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第一章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1.1自然环境1.1.1地理位置*县位于*市西郊,东经106002106020,北纬2901729053.东邻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界江津市,西连铜梁县,永川市,北接合川市,北碚区.*地处交通要道,紧邻*主城区

5、,是四川及*西部各区县到*主城区的必经之地.1995年7月成渝高速公路建成开通后,从县城至*仅37km.1.1.2地形地貌*县处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复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斜与沥鼻峡背斜之间.*大地受地质构造控制,具有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特点.东为温塘峡背斜构成东山,西为沥鼻峡构成西山,南有坪状高丘构成云坪山,北有分水岭构成多座低山.东山,西山分别从东西两侧纵贯县境,海拔600800m,相对高度300500m,燃灯寺为境内最高峰,海拔885m.山体多为砂岩组成,山脊呈锯齿状,长岗状;在有石灰岩出露的山顶因流水的侵蚀,溶蚀,形成细长平缓的槽谷或盆地,呈现一山二岭一槽的形态.东,西两山之间的丘陵

6、谷地宽约1015km,丘陵海拔300500m之间,多为相对高度不到50m的浅丘.接龙,龙溪一带地势较高,以台状的深丘为主,海拔高于两侧低丘,是丘陵谷地中的分水岭地带,成为县内划分璧南,璧北的自然分水线.南部登云坪,是一个由原层砂岩覆盖所形成的四周陡峭,顶部宽平的高丘.全县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平坝面积较少.1.1.3行政区划*县辖20个镇,6个乡,设454个村民委员会,46个居民委员会,3214个村民小组.1.1.4幅员面积*县东西宽15.5km,南北长66.5km,幅员面积914.56km县境形如柳叶.1.1.5土地利用根据*县统计年鉴,全县土地总面积137.18万亩.其中耕地45.81万

7、亩,占33.4%;林地55.00万亩,占40.09%;园地8.56万亩,占6.2%,水域4.5万亩,占3.3%;其它用地23.31万亩,占16.99%.1.1.6水系分布*县域内地表水属外流水系,有大小溪河75条,以下三河最大:璧南河全长73.1km,梅江河全长53km,二河均注入长江;璧北河全长37km,注入嘉陵江.1.1.7气候及水热光照条件*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还具有春早,夏热,冬暖,风小,湿度大,日照少和云雾绵雨多等特点.年均气温17.9,年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3.0;年平均降雨量1047.3mm;年平均日照时数1296.3h;年平均风

8、速1.6ms;年平均无霜期337天.境内气象灾害较多,危害最大的是干旱,洪涝,其次是寒潮,低温,阴雨,大风和冰雹.1.1.8土壤条件*县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坝三大类,土壤类型有山地黄壤,紫色土,潮土,红壤和水稻土5类,共17个土属60个土种.东西两低山分布着地带性的山地黄壤土类;丘陵地区则广布着隐域性土类,在紫色砂页岩上发育起来的特殊的紫色土类;沿溪河两岸受近代流水的沉积物影响,发育成紫色潮土类;最南端的云平乡的登云坪上还残留有少量冰水沉积红壤土类;由于人工耕种培肥的影响,长期种植水稻的结果,不管哪一土类都可以发育成水稻土类.1.2自然资源1.1森林资源*县有林业用地面积55.00万亩.其

9、中有林地面积30.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54.55%;灌木林地面积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64%;疏林地面积4.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7.2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64%;宜林地面积17.00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0.91%.在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16.0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53.33%,人工林面积14.0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46.67%.按森林植被分区体系,*县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亚带.植物种类繁多,资源较丰富,常见的有蕨类植物7科10余种,以里白科和蚌壳蕨科为多,高等植物191科586属900余种.自然植被有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林为主,杉

10、木林为辅.常绿阔叶林,原是县内重要森林植被,在人类活动长期干扰下,主要为常绿针叶林取代.现在境内仅有两块面积较小的常绿阔叶林,以刺果,米楮和四川大头茶为主,伴有木荷,润楠,冬青,黄牛奶,光皮桦,灯台树,枫香等树种.同时,还有相当面积的竹类群落,主要有慈竹,黄竹,毛竹,苦竹,水竹等10多个种类.1.2野生动植物资源县内有陆生野生动物19种,隶属于10目,16科,21属,其中两栖类3种,爬行类3种,鸟类17种.这3类动物分别占全国种类数的13%,3.8%,8.0%和13%,其中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雀鹰1种,*市重点保护动物小1种,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监测名录中的动物黑眉锦蛇1种.县内有珍稀名木古树152

11、株,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华南桫椤,齿叶黑桫椤,金毛狗,绞股兰,杜仲,樟,楠木,红豆树,喜树.1.3水资源县内共有大小溪河75条,其中汇水面积大于10km2的只有10条,以璧南,梅江,璧北3条河最大,其余溪,河均是短源,属季节性的流水.县内有水库92座,其中中型2座,小一,二型共90座;山坪塘4719座,河堰273道,地表径流量为29444万m3.地下水的总储量为6081万m3,可开发量为3577万m3.我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实际储存量35252万m3,可开发量为13989万m3,占总存量的39.4%.1.4矿产资源县内已发现矿产资源有煤,铁,天然气,石膏,建材.

12、其中石膏,石英砂石,石灰石等矿产配套产出,规模大,品质高,开采条件好,属地区优势矿产.煤矿广布东西山各乡镇.截止1985年,煤储量3045万吨,保有及尚难利用储量3000万余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0亿立方以上,石膏储量1000万吨以上.1.5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古有*八景即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景,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八景经历代浩劫多残存无几.*是巴渝名邑,有36座古寨,95处古墓,其中15口汉画像石棺群名冠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开辟出一批省市风景旅游区,有白云湖风景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青杠站口;青龙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29km处的云雾山,为市级风景区,已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金堂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35km处的正兴镇金堂水库,主要文物是*市保存最好的天主教堂露德堂.来凤鱼乐城,位于县城南19公里来凤镇,有近100个品种鱼味,不少政界要人,社会名流,海外来宾都以品尝来凤鲜鱼为快事,并竞相撰文泼墨题词留影.2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现状*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财政收入实现0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396元,比上年增长1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