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645680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维稳工作维稳工作 稳定工作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是工作千头万绪,越要加强对稳定工作的领导;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候,越要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对政法部门来讲,坚定不移地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的本分,是党赋予的职责,也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基层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基层稳定了,全局就会稳定。为此,要抓好社会稳定,必须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按照领导、力量、措施、责任“四个下移”的要求,认真抓好“一个龙头,两大体系”建设,逐步构成了“三位一体

2、”的维护稳定工作长效机制,超前做好防范和控制工作,全力打造“平安德州”。抓好维护稳定信息预警处置机制建设这个龙头,解决情况早发现,工作早介入,问题早解决的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德城区在继承以往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做法的同时,探索建立了信息预警处置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信息情报是第一位的。信息预警处置机制的建立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建立信息预警处置机制,就是以承担社会稳定工作的职能部门和基层综治单位为依托,在县市区委政法委建立维稳信息预警中心,分政务、警务两条线向下延伸,

3、在乡镇和县市区直部门建立预警信息站,村和企事业单位设立预警信息点,每个信息点设信息员。信息员负责采集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预警信息,通过政务和警务两条渠道报送给信息点,信息点将初级信息报送到站,然后区别不同情况再由站报送到中心。信息中心将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提出处理意见,经领导同意后,交办给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置,达到问题早解决。在这个机制中,广泛收集信息是基础,迅速传递信息是保证,及时处理信息是关键。经过德城区一年多的实践,此做法效果较好,并且得到了中央综治委和省综治委的肯定。20*年年初,我们在全市全面推广这一做法,目前,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这一机制,全市共设立信息预警处置中心13个、信息预警

4、站138个、信息点3310个,有专兼职信息员9820名。下一步将继续抓好督促检查,进一步规范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和信息员队伍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年内取得大的成效。抓好社会治安打防控管体系,解决减少违法犯罪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 稳定的基本方针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积极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政法综治部门统一协调,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和内部单位为基础,以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形成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网络,强化对社会面的控制,从源头上

5、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这一体系建设主要是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的职责。在这方面,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严打”整治斗争,解决案件高发的问题;二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解决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三是深入开展基层创安活动,解决治安防范措施进村、入区、到户的问题;四是强化社会治安管理,解决控好重点人、管好危险物、看好要害部位的问题;五是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解决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问题。总之,通过加强社会治安打防控管体系建设,全市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社会面治安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抓好社会矛盾化解体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问题。

6、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大量的、经常的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必须健全完善防范处置机制。我市近几年探索了一些成功的做法,有的已成为全国的亮点,如司法调解中心、判前评断等。社会矛盾化解体系主要由县、乡、村和部门组成。加强这一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化解社会矛盾的领导责任制。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把确保稳定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工作目标。在谋划决策时,应考虑社会稳定,不能

7、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在实施决策时,应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工作程序,坚持依法行政,切忌简单粗暴,激化矛盾;一旦工作出现失误,及时进行调整,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二是规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能部门责任制。职能部门是党委、政府推进工作,履行职责的主体,也是引发矛盾的主体,同样也应该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主体。我们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不断强化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的 构筑“三位一体”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责任意识,使各职能部门自觉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责任,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现象。三是规范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程序。按照省委提出的“凡是应由乡镇解决的问题不能到县,凡是应由县里解决的不能到市,凡是应由市里解决的不能到省”的工作要求,狠抓基层基础工作,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四是规范化解社会矛盾的组织结构。狠抓县市区接访(投诉)中心、乡镇司法调解中心和村居调委会建设,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运作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及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政法队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下发的关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全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抓教育、抓制度、抓监督,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为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