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6422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资料哪里找 【语文公社】少不了 647230792008 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 文(试题卷)注意事项: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10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三人行, 。 (论语 )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化作春泥更护花。

2、 (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你读一读,完成(1)(4)题。 (13 分)想 念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 (,/庙殿里晨祷的 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 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 (整个天空。(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歌调( ) 晃( )动 )香 )远(2)加“”的“凝”字,查字典应查 部首,它在诗中的含义是 。(3)根据诗意,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依

3、次填在横线上。 (只填字母)(4)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下面的诗选自她的繁星春水 ,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这首诗的特点。教学资料哪里找 【语文公社】少不了 64723079言论的花儿/ 开的越大,/ 行为的果子 /结的愈小。给校园网“心灵驿站”来信倾诉,栏目主持人“知心姐姐”回信解惑,一位网友也热情来信劝慰。请你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完成(1)(4)题。知心姐姐:我是个长得不好看的女孩, 如果把身边的同学比作花 朵,我便是被人践踏的小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苦恼。临近毕业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复习迎考,而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该怎么办?(玲玲)玲玲同学

4、:谢谢你向我倾诉你的心声。我想告 诉你,小草 虽 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是它有着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你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即使是小草,你的绿色也是春天里的一道风景。(知心姐姐)残疾人运动员、奥运会火炬手金晶在巴黎用柔弱的身体护卫 圣火,奏响了一曲激 奋人心的壮歌。 在许多国人的心中,她是民族英雄 ,但她表示自己的生活其实和健全人并无两样;在 许多人眼里,她是个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但她坚称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女孩。遇挫而不折,平凡而不平庸。玲玲同学,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网友)(1)玲玲来信中划线的句子里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改为“ ”(2)

5、知心姐姐回信中,有几句是针对玲玲来信中加点的话而说的,请你在回信的横线上把它补写出来。(3)网友来信中,画线的句子不够连贯。请将调整后的序号填在下面方格内。正确的序号:(4)针对玲玲的苦恼,也请你写一段话,帮她答疑解惑。 (50 字左右,不得照抄上述材料)二、阅读(5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 (18 分)匆匆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 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

6、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 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 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 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 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 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 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

7、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 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 罢了,只有匆匆 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教学资料哪里找 【语文公社】少不了 64723079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 罢?但不能平的,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 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加以概括。 (3 分)“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的原因是什么?(4 分)出它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4 分)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过去的日

8、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 雾,被初阳蒸融了。者用了一连串问句,表达了他的哪些感慨?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3 分)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二 (22 分)系在风筝线上的周岩壁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 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 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 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 筝线,竟 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在乡 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 们这些 颠跑在蓊郁麦田里

9、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人们 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 飞出这巧夺天工的 风筝!嗨,做 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 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 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我们偷偷 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

10、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 颗小脑袋抵在一起, 叽叽喳喳 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 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 线做放线,一 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 男子 汉”低三下四,求 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 好姐姐”才弄到手的。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 辽阔的麦田里,迤 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 腾腾热气捧着,悠悠 飞向空中,去亲

11、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更叫 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 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 头田边。 风筝纸是涂了闪 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 机尾翼上的信号灯。 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 “信号灯”明灭闪烁 ,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教学资料哪里找 【语文公社】少不了 64723079风筝也有 赌 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 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

12、睁,一脚踏翻它的,而 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 处,猛不防 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 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 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4 分)内容填空。 (4 分)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11. 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段?(6 分)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4 分)”的童年是“鹅黄色”的?(4 分)三 (15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

13、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 又请焉。故余 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3 分)(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4 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6.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