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系统祝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华诞征文:广播大楼50年的变迁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611309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电系统祝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华诞征文:广播大楼50年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电系统祝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华诞征文:广播大楼50年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电系统祝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华诞征文:广播大楼50年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电系统祝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华诞征文:广播大楼50年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电系统祝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华诞征文:广播大楼50年的变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电系统祝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华诞征文:广播大楼50年的变迁广电系统祝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华诞征文:广播大楼50年的变迁广播大楼建成于1959年,是新中国建国10周年北京市十大建筑之一。在此,我要提提当年振奋人心的十大建筑,从东到西应为北京火车站、北京饭店、华侨大厦、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邮电大楼、民族文化宫(包括民族饭店)、广播大厦、钓鱼台国宾馆、军事博物馆。要知道在新中国刚刚建立10年且又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国家那时很不富裕,可想而知,这十大建筑是国家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钱建成的。在长安街上,这十座大型建筑物给首都北京、给全国人民多么大的鼓舞呀!它不仅仅是具象的建筑物,更重要的是

2、给新中国人民增添了一种欣欣向荣、要为祖国贡献一切的信心和力量。1959年,我从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广播事业管理局的广播电视实验剧团工作。那年代向广播大楼这么高大雄伟的建筑是极少见的。我每天早上都很早就来到办公室,我们团在八、九楼办公,按规定电梯早上七点半才运行,我总是一层层地爬到九楼,第一件事是打开窗户通通风。我从窗口向下望去,长安街上的汽车那么小,行人就更不用说了。再向远处望去,大楼的四周都是平房,那些冒着袅袅炊烟的小院落里,模糊不清的人头攒动着,我幸福地体验了高高在上的感觉。1960年,广播剧场和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盖好了,我们就搬到剧场的二楼办公了。那时大楼没有外墙,楼的北面

3、直接临街,东、西、南三面则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后来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为了电台的安全才建起了围墙,有了东西南北门的。我清楚地记得剧场刚刚建成时,外边是铁丝网围着的坟地,平整土地时常常挖出人头骨和瓷罐、瓷缸之类的祭祀用品。美工组还捡了一个缸盛画轴用呢。铁丝网之外是一条河,有河堤,晚饭后我们常在那里散步聊天。广播大楼四周的那些楼房都是这50年间陆陆续续盖起来的。我真记不起来哪几幢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建筑的了。说起来也怪,每天都在大厦上班,不知不觉中周围耸起了无数的大楼,早已把我们这座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建起的大楼淹没在其中了。别的大楼且不去谈论,就拿我们自家的院子来说吧,当年院子的中心地带是一

4、个冷却池,池子里有许多横竖弯曲的金属管子是冷却机器用的。夏天池子里喷着水,很凉快。晚上下班后,有家的人都走了,剩下我们一群单身汉总是偷偷地去水池里潜泳,非常惬意。后来,水池没有,上面盖成了大食堂,供职工们进餐,我们还在那里排队买过限量供应的鸡蛋呢。再后来,食堂也拆了,搬到了南门外边了,这块地方又建起了与大厦相媲美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楼的东边、南边又建起了办公楼、业务楼、资料馆,以及最近正在施工中的监管大楼,这一切都让我思绪万千,其实不过50年,我也刚70岁出头,但是我觉得自己真像神话世界里拄着拐杖、蓄着长长白胡子的世纪老人一样,一眨眼一个蒙太奇,一眨眼又一个蒙太奇。转眼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国际广播电视台三大台已经有两大台搬出了总局大院,中央电视台还在扩建。回顾广播大厦这50年的历史,也正显示出了我们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职工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从新中国建立到如今,她已经60岁了,我们的广播电视事业和我们个人跟随着祖国一起成长。看看我们这座小小的院落,看看北京市、再看看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心潮澎湃,由衷地祝贺祖国兴旺发达,祝贺我一生为之努力工作的广播电视事业兴旺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