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实施渔农村党员分类定向管理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592679 上传时间:2018-0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实施渔农村党员分类定向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县实施渔农村党员分类定向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实施渔农村党员分类定向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实施渔农村党员分类定向管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实施渔农村党员分类定向管理*县针对新形势下渔农村党员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渔农村党员自身特点,实施分类定向管理,积极探索渔农村党员管理新模式。实行普通党员星级管理。围绕党员思想政治素质、联系和服务群众、作用发挥、致富能力、自身形象等五方面标准,按照支部党员互评、群众测评、组织评定50%、30%、20%的比例,对每位党员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党员星级。将党员的星级等次作为年终表彰奖励和民主评议的主要依据,明确规定被推荐为县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的,本年度星级评定必须在五星以上;被推荐为镇级优秀共产党员的,本年度星级评定必须达到四星以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优秀联户党员必须在三星级以上党员中产

2、生。实行无职党员承诺管理。根据渔农村无职党员能力和特长进行设岗定责,确定科技示范岗、勤劳致富岗、环境监督岗等十个基本岗位,通过党员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三个环节确定岗位合适人选,并向党组织和基层群众作出岗位承诺。细化党员履责目标,制定每个上岗党员年度、季度以及每月的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并将岗位职责、认岗党员姓名、联系电话制成“联系卡”发放给群众,督促渔农村无职党员认真履行职责。实行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实行党员联络员“双向交流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册”,结合联系人恳谈制,随时更新档案信息,并在分散外出、流动地相对集中的党员中建立临时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对外来流动党员,实施“安家工程”,实行辅助协管、代教代管、转入接管的服务和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设立外来党员党支部、发放党员联系服务卡,保证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实行后进党员底线管理。围绕组织生活、遵章守纪和发挥作用三个项目,设立党员“底线”行为共15项,定期召开社区“底线管理”考评小组会议,逐人逐项对党员在这一时期的表现情况进行考评,并把考评情况在“党员底线管理考评情况公示栏”上进行公布,在党员大会上通报。对触及管理底线被扣分的党员,社区党组织找其谈话,听取党员的说明和申辩;同时,对触及底线被扣分的党员,采取诫勉、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直至劝退除名等方式进行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