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55738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师应对策略 中学生由于心里和生理上的变化其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由少年期、青春期逐步向成人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 小学期间,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学科也相对简化,主要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课程。语文主要是识字教育和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数学主要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观、感性的知识,并没有细化了的完整的学科知识。老师的教学也更重趣味

2、性和直观性,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完整体系。进入中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课程门类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学习过的课程,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时,物理、化学等课程相继开设,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些学科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质积累,这就使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客观上大大增多了。老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3、。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使得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中学成绩相关不大。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中学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而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却与高中以至于大学学习呈明显相关。 (2)初二年级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学习“分化点”。一般来说,经过预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尤其到了初二年级,随着学习

4、内容的加深,学生等自然科学课程相继开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时学习开始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这种现象基本保持到高中毕业。 (3)学习成绩与付出的工夫所呈现的差异。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习往往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却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对待学习是否轻松的状态,是判断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依据。 3、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对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进入中学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

5、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也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中学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 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学校里,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老师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

6、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的学习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自制能力,所以,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旦离开教师和家长,不少学生往往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无法自觉的安排学习。相对来说,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是,在这方面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把学业抛至脑后,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读物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比较脆弱,还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自觉

7、性、主动性比较强的学生就能保持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学习状态。总体看来,中学生还处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家长要注意经常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使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5、中学生还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1)、中学生处于风华正茂、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青春期阶段,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对日常现象的好奇。(2)、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

8、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3)、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4)、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 (5)、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针对以上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应有如下的教学策略

9、:一、对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策略(1)教师首先是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他超越了学科教学,倡导融合学科和活动的综合课程;他超越技能教学,他倡导一种策略教学,即根据学生学的特点相机变化的教学。(2)教师要具备对学习监控、管理的策略。他善于创造和改变教学情景以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善于营造有纪律的学习氛围组织教学,善于激发学习动机在面对暂时的挫折时保持兴趣。 也许教学的佳境是以教师的修养和个人魅力去使学生亲近你,给他们一个治学和做人的示范,并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个个有学养的新人。魏书生就是这样一位教育改革家,他重视主体性教学,引导学生自学。他教会学生画“知识书”,自主地读书,还教会学生批改写字

10、、作文的方法,他的“六步教学法等理论正是他自觉运用策略教学的成果。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必须找到一种契合自己的个性的教学方式,找到一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与学生同行,与成长中的学生一起组成一个共同体,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我们的教学艺术。 (3)教师应该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资源,是一位活生生的心灵教师,他要运用教育心理的理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智慧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反思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他要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境界。二、教学策略1. 关注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合理的教学期望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过高或

11、过低的教学期望都是不符学情的,往往导致全局的失败。首先,教学期望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2)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3)优化教学结构安排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

12、几个因素: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4)兼顾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2.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过去观察一堂课,可以说教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从何时起,学生成了我们

13、听课关注的主要对象,这是一种理念的进步。但在实践中我们更清晰地发现了许多不令人意的地方: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差、良好学习习惯得不到落实等等。3. 关注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1)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做?我做得怎样?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

14、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2)对课堂的微观调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重点。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积极控制。总之,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时代背景,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是我们教师一生应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