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新村四期定测任务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75421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明新村四期定测任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黎明新村四期定测任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黎明新村四期定测任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黎明新村四期定测任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黎明新村四期定测任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黎明新村四期定测任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明新村四期定测任务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测设原则1第二节 测设要求3第二章 各专业技术要求第一节 地质勘测4第二节 路线6第三节 路基、路面17第四节 桥涵18第五节 排水26第六节 照明272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测设原则1.1 项目概况黎明新村四期安居工程配套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由 5 条道路(交叉口 6 处)和一座桥梁组成。道路分别是 1 线、2 线、3 线、4 线、20 线;桥梁是为跨越改移河道后的芦溪河而建的芦溪河桥。本项目为城市道路,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通信工程。1.2 测设原则1、本项目定测必须遵照相关规范、规定、龙泉驿区规划局批复文件,再结合本项目工程情况,

2、精心勘测,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准确、完整的勘测、勘察资料。2、道路勘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环境和文物保护、水法、公路法等法规,满足龙泉驿区水务局管理条例的要求。尽量减少对沿线既有自然景观和地质环境的破坏,对开采土、石、砂料等工程地点和工程废弃物应妥善处理,尽量避免因地质环境破坏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3、确保勘测方案经济合理,满足地方规划要求。对于勘测过程中有争议之处需要同地方主管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取得书面协议。4、勘察资料齐全,各项记录、计算成果及图表注记,均要求签署完善准确无误。在定测过程中,应按各测设单位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主管审定。35、外业勘察资料必须准确、调查资料

3、强调完整,特别是影响到方案的控制物、地下管线、地面以上的电讯电力线、房屋拆迁等等。地下管线应该详细调查测量其用途、埋深、管径、位置、主管部门等;地面以上管线测量调查其用途、悬线高、位置、铁塔(电杆)坐标、主管部门等,在调查表中详细反映。1.3 测设要求1.3.1 定测应根据方案设计审查确定的道路方案及工程结构方案,结合沿线总体规划,地形、地貌、文物、生态、地质及排洪要求等建设条件,测控制桩、中桩、横断面、桥涵工点地形,加强地质勘察及筑路材料、沿线设施等调查,再经过分析、整理、复查,提供施工图设计所需外业资料。1.3.2 测量记录是勘察设计的原始资料,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应按规定的内容要求在现

4、场记录清楚,不得事后补记或转抄。2、现场发现看错或记错而须改正观测数字时,应用铅笔划去,重记,不得使用橡皮涂擦。3、记录本应分类编号,并编写目录,注明上承下接册序及页号。4、每天工作记录应填写日期、天气、起讫时间,司镜、记录、计算、复核者均应签名。5、发现错误和疑问,应及时查明纠正,记录未经复核不得使用。46、所有记录、成果资料,必须整理完整。7、逐日复核、检查外业原始记录资料,若有差错、遗漏,必须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进行修正和补测。第二章 各专业技术要求第一节 地勘技术要求1.1 预计工作量1、1/500 工程地质测绘,与路线相同2、土点地质测绘:与各专业相同3、勘探钻探路基 40m/5 孔桥

5、 160m/4 孔原位测试(双桥)桥 80m/2 孔试验土样 路基 10 组桥 10 组石样 待桥基钻探中定水样 6 组(含地下水)1.2 工作依据地质勘察必须严格执行下列规范、规程1、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52、JTJ 004-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范3、JTG E40-2005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4、JTJ 004-89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5、JTJ 056-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6、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7、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8、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规划图1.3 技术要求1

6、、重现质量、精心勘察,确保地勘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2、地层划分以 1/20 万区域地质图及报告为准。3、地探布孔前,应对项目所在位置的地下管线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避免勘探损坏管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勘探点的布孔原则:路基布置在各线的交叉点处,桥布置在各墩台上,每个墩台增设一个双桥测试孔,与钻孔交叉布置。5、勘探孔的深度:无基岩时,按设计深度实施,遇基岩时钻至中风化 35m。6、钻孔遇地下水时应取水样。7、若遇特殊岩土时,应按规范要求,对各类特殊岩土进行勘察。8、各类地质平面图中的地质界线内均应绘制柱状图,同一界线6内的柱状图应统一。9、土、石设计参数应有试验和测试

7、资料作依据,以统计分析后的试验、测试数据为准,当测试、试验数据偏少不足以进行统计分析时,按相关规范的经验数值选用。10、桥的钻孔岩心,应拍照留存。11、各种地质点(勘探点、观测点、取样点、井泉点、摄影点等)除与路线发生关系外,同时标注经纬距坐标。1.4、资料整理1、资料整理及文件编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工程地质问题,及水文地质问题要阐述清楚,重点要突出,图件要清晰,文字要精练,词语要严密,语气要肯定,严禁模棱两可事实而非的词句。2、文件编制要前呼后应,避免差、错、漏、碰,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3、各类文件审核到位,签署要齐全。1.5、应交资料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见 JTG C20-2

8、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10)2、工点工程地质报告3、1/500 工程地质图及纵剖面图(花级图)4、钻孔柱状图,双桥触探曲线图5、岩、土、水、试验成果表76、钻孔岩心彩色相片集7、电子文档第二节 路线定测要求2.1 工程名称,工程范围黎明新村四期安居工程配套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工程占地 121 亩,总建筑面积 33.6 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包括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市民休闲广场,同时配备了机动车车位 2147 个。该黎明新村四期安居工程总投资 9.1 忆元,采用 BT 模式建设,龙泉国投公司为项目业主。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 2014 年 6 月能完成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本项目位于龙泉驿区黎

9、明新村,本项目共新建五条道路,分别为 1 线、2 线、3 线、4 线和 20 线,其中:1 线道路长度 587.108米,20 线道路长度 529.333 米。1 线与 20 线走向平行。2 线、3 线、4 线均为垂直于 1 线、20 线走向,其中 2 线道路长度 275.361 米。3 线道路长度 275.192 米。4 线道路长度 275.223 米。20 线道路长度 529.333 米。 82.2 勘测依据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DGJ08-96-2001);4、公路勘测规

10、范(JTG C102007)2.3 工程技术标准1 线、3 线、4 线、20 线(城市支路)1、设计荷载:BZZ-1002、 设计车速:30km/h3、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 年4、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10 年5、抗震设计:7 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重力加速度值为 0.10g6、 雨水重现期:2 年7、设计最高洪水位:506.536m92 线(城市次干道)1、设计荷载:BZZ-1002、 设计车速:30km/h3、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 年4、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15 年5、 抗震设计:7 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重力加速度值为 0.10g6、 雨水重

11、现期:2 年7、设计最高洪水位:506.536m2.4、道路现状测量1、对各主要固定导线点、水准基点等特征点测量成果,应逐一进行检测,符合精度要求时采用初测高程;超出精度时,应复测,并予以更正。2、应补充沿线所有平交口既有路的主要特征点道路两端去向、既有道路等级及现状测量资料,采用全站仪直接在四等导线或一级导线点上置镜,采用极坐标法施测,沿既有道路横断面方向施测路面边缘点、侧分隔带内侧点(若有)、侧分隔带外侧点(若有)、土路肩外侧点(若有)的坐标、高程,其技术要求和精度,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的规定。3、依据实测资料修测 1:500 地形图。标注地形、地物及地质分界点,特

12、别要标注地下管线及线上高低压线、通讯电缆等相应规格及所属单位。4、间距:直线路段除地形变化点以外一般为 20m,曲线路段10应在变化点加桩。5、高程、距离的读数取位至 0.001m,检测互差限差的水平距离为:L/100+0.1(L 为测点至中桩的水平距离,以 m 计),高程为:(h/100+L/200+0.1)(h 为测点至中桩的高差,以 m 计)。2.5 路线放线1、根据批复的方案设计,结合现场地形、地物及构造物位置条件进一步局部优化、确定定测路线。 2、 实地放线根据测量控制点和纸上定线计算成果,采用极坐标法放线。3、极坐标法放线(1)采用极坐标法放线,可不设置交点桩,其偏角、间距和桩号均

13、以计算资料为准。放线时,应一次放出直缓点、缓圆点、曲中、圆缓点、缓直点及整桩与加桩,亦可只放直、曲线上的控制桩,其余用链距法测定。(2)供链距法测定方木中桩的控制桩(公里桩,曲线起、中、终点桩等)应正倒镜读数两次,其点位差不得大于 2 mm,并于方木桩顶钉小钉以示点位。(3)测站转移前,应观测核对相邻控制点的方位角;测站转移后,应对前一测站所放桩位重放 12 个桩点,以资校核。采用支导线敷设个别中桩,只限于两次传递,并应与控制点闭合。(4)延长直线钉设转点或交点1)交点至转点或转点间距离,一般控制在 50500m 之间;当11点间距离小于 50m 时,应设置远视点。2)正倒镜的点位横向偏差每

14、100m 不应大于 5mm;当点间距离大于 400m 时,最大点位差不应大于 20mm。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点位差值可放至两倍。符合以上偏差范围时,可分中定点。3)延长直线时,前后视距离宜大致相等。当距离小于 100m 时,应用测针或垂球对点;当距离较远时,可用花杆对点,并以杆脚为照准目标,如有困难时至少应照准花杆长度的一半以下。4)采用拨角法、支距法、直接定点法钉设交点时,宜采用设骑马桩的方法定出交点桩或副交点桩。5、交点水平角观测本项目应使用精度不低于 J6 经纬仪,采用全圆测回法测量右测角,观测一测回。两半测回间应变动度盘位置,角值相差的限差在20以内取平均值,取位至 1。2.6 中桩

15、测量1、中桩测量方法(1)中桩测量,应采用极坐标法、偏角法或链距法测量。(2)平曲线上中桩,宜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或偏角法敷设。采用支距法或偏角法时,当圆曲线长度大于 500m 时,宜用辅助切线或增设控制桩分段测定。最后应在主要桩上进行闭塞。2、中桩钉设凡下列位置应设加桩:(1)路线纵横向地形变化处;12(2)路线交叉点中心(既有平交道口应在平交道口起终点及交叉中线点,并在平交口中心标出本线起点与被交叉线的里程和交叉角);(3)拆迁建筑物处;(4)桥梁、涵洞、隧道、路基防护工程起终点等构造物处;(5)土质变化及不良地质地段起终点处;(6)道路轮廓及交叉中心;(7)村、镇、县级行政区划分界处;(8)改(扩)建公路地形特征点、构造物和路面面层类型变化处。(9)加桩应取位至米,特殊情况可取位至 0.1m。3、路线中桩间距直线上一般不大于 20m;曲线上,当曲线半径为大于不设超高半径时,中桩间距不大于 20m,小于不设超高半径时,中桩间距不大于 10m;当曲线半径小于 30 米时,中桩间距不大于 5m。4、中线量距精度和中桩桩位限差中线量距精度和中桩桩位限差不得超过下表中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