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5287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摘要】 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该文论述了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并进一步从气机升降理论、四季阴阳理论和体质学说等方面,初步探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冬病夏治; 中医学; 理论冬病夏治疗法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既发、复发等相关病症,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将发、要发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 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本文初步探讨该疗法的理论基础,为其临床治疗运用提供理论依据。1 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1.1 冬病夏治的概念“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

2、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鼻、肢体经络等系统的缠绵难愈病症,如咳嗽,哮喘、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 、 “热”温补阳气,散寒驱2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并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艾灸或内服药物以及埋线、刮痧、拔罐、熏洗、气雾剂吸入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冬病夏治疗法就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使达到阴

3、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1.2 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其意思是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正如清张志聪所言:“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四时用药例中更有具体措施:“春月宜加辛温之药,如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

4、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辛温之药,人参、白术、苍术、生姜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四时而养也。 ”32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夏季三伏天冬病处于缓解期,此时人体脏腑功能相对稳定,病情亦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皮肤腠理相对疏松,采取审因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一采用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分别采用补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肾纳气等治法,驱逐寒邪,以消除冬病之夙邪;二重点运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热敷、熏洗等外治方法养其内虚之阳,以助

5、生长之能,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1 。3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3.1 从气机升降论冬病夏治中医气机升降出入学说与易经的卦象相互为用, 易经震、离、兑、坎等四卦象则具体演示了春夏秋冬四气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变化,秋天燥金肃杀之气,至阴肃肃、自天而降,阳气收敛而沉降,如兑卦之象;至冬天,阳气藏于五脏,内实外虚,如坎卦之象,因此冬天易感受寒邪致病,或阳虚之体寒病易加重。此时因阳气藏于五脏,五脏实,冬天治疗,而致实实之戒,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春天人体阳气乘肝木升发、疏泄之势由里出表,如震卦一阳奋起于地下,病情减轻;至夏天阳气实于表,虚于里,如离卦中虚外实之象,此时若误用寒

6、凉,则更伤五脏阳气,犯虚虚之戒,以致冬天病情加重;若此时,以五脏阳气4虚之时而采用温补之法,虚既得实,正气不亏即能抗邪,治疗效果较好。3.2 从四季阴阳论冬病夏治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是四时五气之气。当其“太过”与“不及”皆可成为致病因素,加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气当温,今反为寒;冬令当寒,今反为温。凡此等等,不但植物生长受到气候的影响,而且人体将受其伤害,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 根据内经天人合一的学说,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一致,即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同时在一年的气候变化中, “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

7、点,冬至伊始,阳气渐生,阴气渐衰,经过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到了夏至,阳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夏至开始,阴气渐旺,阳气日衰经过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到了冬至,阴气的胜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2 。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从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储备阳气;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正如张介宾所言:“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

8、计。 ”53.3 从体质学说论冬病夏治因个体体质差异,个体对外邪的抗御能力,有所不同,正如医宗金鉴 “六气之邪,感人虽同,人受之而生病各异者,何也?盖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盛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 ”有些人素体阳虚,抗御外邪的能力不足,加之冬季寒气太过而致病,致使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补益阳气则可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综上,根据上述理论冬病夏治疗法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并且也治疗冻疮、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其他系统疾病。该疗法集内治外治于一身,融药疗与理化刺激于一体,多位点调节身体机能,同时兼有费用低廉、安全性高的优势,相信随着冬病夏治研究的不断开展与深入及该疗法运用的日趋规范,必将促进其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参考文献】1孙必强,李果丽. 浅论中医冬病夏治J.中国民间疗法,2008,4:54.2万力生, 范红霞 .冬病夏治防治哮喘的机理探讨 J. 中6医研究,2001,14(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