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4320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修身治国类-考点训练(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二十七)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说”通“悦” ,愉快 )(2)温故而知新(学过的(旧)知识)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A诲女知之乎(通“汝” ,人称代词,你)B不耻下问(可耻)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

3、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5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

4、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6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二十八)公输(节选)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

5、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然如此)(2)子墨子九距之 (同“拒” ,抵御)(3)楚王问其故 (缘故,原因)(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入侵)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

6、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3翻译句子。(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我认为(大王)派兵将攻打宋国,与上面说的那个人的情况是同一类(性质)的。(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攻城的器械招数全施展尽了,而墨子的抵御之术还绰绰有余。4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九设” “九距”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吾请无攻宋矣”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5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 公输

7、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B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 “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C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6(2013温州)文中“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想找茬杀掉墨子。(二十九)得道多助,失

8、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委而去之(放弃)(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极点)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9、有不战,战必胜矣。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3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 ,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4 “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1998 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 年,我们

10、万众一心,战胜“非典” 。2008 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 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5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排比。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域民” “固国” “威天下”应依靠人和,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从“域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将前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三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11、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D管夷吾举于士/是故所欲

12、有甚于生者3(2013娄底)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4(2014天津)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5文章开头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共同点: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被统治者委以重任,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作用:引出并论证“生

13、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6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示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不能灰心丧气,要迎难而上,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把困难当做成功的垫脚石,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三十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万钟

15、于我何加焉 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生,亦我所欲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该资料由【语文公社】(2013烟台)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第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用原文的话回答);第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3翻译下面的句子。(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分析第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喻“生” ,用“熊掌”喻“义” ,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5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