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412619 上传时间:2018-0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调动职工积极性谈企业党建工作面对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把“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作为贯彻好“三个代表”的“四个必须”之一,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很强的现实意义。调动职工积极性作为“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重要部分,不断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增添新力量,这也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执着追求的主体目标。企业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善于抓大事,把握大局,掌握方向;也应该善于抓小事,解决好局部,办好实事;更何况“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力量源泉”(引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

2、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发19974号文),也事关企业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企业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党组织应把“调动职工积极性”作为企业党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紧抓不放,抓出成效。范文大全文章-:/.ybask.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日常中“积极性”概念使用频率极高,但何谓“积极性”呢?从管理文化角度讲,积极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生活状态。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是职工积极性的三大特征。只有具有主动精神的职工,才能主动地发挥他的积极性;只有具有自觉意识的职工,才会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创造性是职工主动的自觉活动的一种最高形态,

3、它既是职工积极性的行为目标,又是职工积极性发挥的行为结果。总之,职工的积极性与他们选择活动目标、行为手段及调控潜能的运用、发挥程度相关,只有当职工具有主动性时,只有当职工具有自觉意识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目的,并把它看作是自己本质力量和潜力的自我表现和自我价值的创造时,职工才能获得真正的积极性。LOCaLHOsT 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不是自然而然的,其发挥程度在不同人身上也是有差异的。职工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主体素质不高。职工主体素质不高是影响和制约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主体素质是指职工所具有的从事某种劳动的注重能力的总和,也是职工发挥

4、其积极性的主体条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主体素质包括职工和领导(管理)者两个方面。职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精、主人翁意识不强,固然不可能形成高效的积极行为。然而,如果领导(管理)者素质不高,既不能以身作则,又不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别人,职工的积极性同样会受到严重的挫伤和压抑。 二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也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供电企业现行的分配制度,政策上是按劳分配,实际执行的却是“大锅饭”、“铁工资”,因而造成了实际上的分配不公,这就从机制上抑制了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现代管理学认为,职工积极性不仅受他们得到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还受到他们相对报酬的影响。也就是说,职工的积极性

5、不仅受制于实在的收入分配不公,而且受制于职工对收入分配不公的攀比心理,而这种由于心理攀比滋生的欠道德或不道德观念,又严重地抑制了职工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分配不公,会带来职工的心理失衡和伦理道德的失落,最终会导致职工的积极性的下降或消失。 三是用人制度不活。传统的用人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缺乏合理的岗位流动机制。职工岗位的僵固,必然失去工作的激励活力。设想,一个职工所从事的工作是他参加工作第一天安排好的,而且一经安排就难以改换,那么无论旁人觉得这个工作或岗位如何好,当事人也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从而失去工作的热情;倘若此人要求岗位流动或改换工种极为困难,甚至认为“关系”比本事更有效,他就会

6、产生怀才不遇的委屈和对机会不均的抱怨,因而就不会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 四是人际关系不善。人际关系的优势也是当今社会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曾对万名有成就的人分析研究,发现他们成功的因素中,指挥和专业技术只占15%,良好的人际关系却占85%。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即使在市场化、文明程度很高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仍然是职工发挥积极性、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不仅反映出企业的向心力,而且体现出企业的凝聚力,更涉及企业组织管理的水平,必须全面地、辩证地深入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职工积极性的现状的估计和分析,既要看到职工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也要看到职

7、工思想的主流;既要研究积极性发挥较差的一面,也要研究蕴藏着很大潜力的一面;既要分析职工队伍发挥积极性好坏的整体情况,也要分析职工队伍发挥积极性好坏的具体原因。通过扬长避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营造有利于职工发挥积极性的良好氛围,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奉献精神和创造力,从而优化组织管理手段,实现职工自觉地主动地发挥积极性,不断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企业的发展之中。 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呢?归纳起来,就是在实现企业运作制度化、岗位设置标准化、工作内容流程化、收入分配规范化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保证下,靠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来驱动,靠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来营造。具体讲,通过“四靠”来调

8、动职工积极性,推进企业党建工作。一、靠企业发展得人心,不断提供职工发挥积极性的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发19974号文),也事关企业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企业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党组织应把“调动职工积极性”作为企业党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紧抓不放,抓出成效。范文大全文章-:/.ybask.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日常中“积极性”概念使用频率极高,但何谓“积极性”呢?从管理文化角度讲,积极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生活状态。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是职

9、工积极性的三大特征。只有具有主动精神的职工,才能主动地发挥他的积极性;只有具有自觉意识的职工,才会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创造性是职工主动的自觉活动的一种最高形态,它既是职工积极性的行为目标,又是职工积极性发挥的行为结果。总之,职工的积极性与他们选择活动目标、行为手段及调控潜能的运用、发挥程度相关,只有当职工具有主动性时,只有当职工具有自觉意识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目的,并把它看作是自己本质力量和潜力的自我表现和自我价值的创造时,职工才能获得真正的积极性。LOCaLHOsT 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不是自然而然的,其发挥程度在不同人身上也是有差异的。职工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

10、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主体素质不高。职工主体素质不高是影响和制约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主体素质是指职工所具有的从事某种劳动的注重能力的总和,也是职工发挥其积极性的主体条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主体素质包括职工和领导(管理)者两个方面。职工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精、主人翁意识不强,固然不可能形成高效的积极行为。然而,如果领导(管理)者素质不高,既不能以身作则,又不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别人,职工的积极性同样会受到严重的挫伤和压抑。 二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也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供电企业现行的分配制度,政策上是按劳分配,实际执行的却是“大锅饭”、“铁工资”,因而造成

11、了实际上的分配不公,这就从机制上抑制了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现代管理学认为,职工积极性不仅受他们得到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还受到他们相对报酬的影响。也就是说,职工的积极性不仅受制于实在的收入分配不公,而且受制于职工对收入分配不公的攀比心理,而这种由于心理攀比滋生的欠道德或不道德观念,又严重地抑制了职工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分配不公,会带来职工的心理失衡和伦理道德的失落,最终会导致职工的积极性的下降或消失。 三是用人制度不活。传统的用人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缺乏合理的岗位流动机制。职工岗位的僵固,必然失去工作的激励活力。设想,一个职工所从事的工作是他参加工作第一天安排好的,而且一经安排就难以改换

12、,那么无论旁人觉得这个工作或岗位如何好,当事人也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从而失去工作的热情;倘若此人要求岗位流动或改换工种极为困难,甚至认为“关系”比本事更有效,他就会产生怀才不遇的委屈和对机会不均的抱怨,因而就不会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 四是人际关系不善。人际关系的优势也是当今社会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曾对万名有成就的人分析研究,发现他们成功的因素中,指挥和专业技术只占15%,良好的人际关系却占85%。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即使在市场化、文明程度很高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仍然是职工发挥积极性、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不仅反映出企业的向

13、心力,而且体现出企业的凝聚力,更涉及企业组织管理的水平,必须全面地、辩证地深入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职工积极性的现状的估计和分析,既要看到职工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也要看到职工思想的主流;既要研究积极性发挥较差的一面,也要研究蕴藏着很大潜力的一面;既要分析职工队伍发挥积极性好坏的整体情况,也要分析职工队伍发挥积极性好坏的具体原因。通过扬长避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营造有利于职工发挥积极性的良好氛围,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奉献精神和创造力,从而优化组织管理手段,实现职工自觉地主动地发挥积极性,不断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企业的发展之中。 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呢?归纳起来,就是在实现企业

14、运作制度化、岗位设置标准化、工作内容流程化、收入分配规范化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保证下,靠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来驱动,靠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来营造。具体讲,通过“四靠”来调动职工积极性,推进企业党建工作。一、靠企业发展得人心,不断提供职工发挥积极性的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指出:国有企业党的工作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把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23下一页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和党组织战斗力的主要标准。因此,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能看到希望而对企业有信心;

15、只有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职工才能得到实惠而产生工作动力;只有企业党组织把企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职工的愿望,实现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企业党组织在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改革和保证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要牢牢把握“以发展得人心”这一主线,紧紧依靠企业的发展,开展诸如生产经营情况通报、企 业发展形势分析、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等形式多样的事关企业发展的教育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扎实有效的工作,让职工知晓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与面对的困难,让职工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与面向的形势,让职工看到企业发展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16、使职工清醒认识到,企业的兴旺发达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休戚与共,形成“企业兴衰,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把职工的心凝聚于企业发展之中,使职工的劲熔融于企业发展全过程。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职工积极性的发挥提供不竭动力;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也为企业发展的新飞跃增添推动力。 二、靠人尽其才顺人心,积极拓宽职工发挥积极性的空间。 好的用人机制,至少可以提供压力与动力两种力量,压力可以使后进的人克服惰性而积极进取,动力可以使先进的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真正达到人尽其才。好的用人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人才个体创造力和形成人才群体合力,有效盘活、整合人力资源,使其事得其人,人得其所,真正实现才尽其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事管理,正是企业党组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充分体现,也是为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拓宽了发展空间,更是企业党建工作中“积极推行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所在。 人心顺,事业兴。企业党组织应以“正确认识人、积极引进人、注重培养人、大胆使用人、严格管理人、紧紧依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