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4061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公社】!764723079香菱学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红楼梦作者生平,了解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二)能力目标:(1)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2)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三)情感、世界观目标:(1)从香菱学诗,黛玉教诗中寻求学习的启发;(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3)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第一课时教学任务:作者简介;作品简介;故事背景;整体

2、感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激趣:在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存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副册首页有诗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芳魂返故乡。” 这是谁的判词呢?发生在他的身上有些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节选自红楼梦中的一篇课文香菱学诗。一、曹雪芹简介曹雪芹(1724?1764),名,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 60 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

3、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到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的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续写的。 二、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

4、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语文公社】!764723079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三、补充注释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此说当存疑。很可能这是就诗境而言,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杜甫秋兴其七

5、),出句为虚境,对句为实境。如就词性而言,只能是实对实,虚对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近体诗(律诗和绝句)诗句的平仄既有严格规定,又可以灵活处理。每句第一、三、五字为平声者可以仄声代,反之亦然;但第二、四、六字必须严守规定,不得随意改变。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这是黛玉对陆游那两个诗句的批评。按:所引陆诗出自剑南诗集卷引,原题是书室明,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其二,据此可知这是休闲之作,说不上有什么深邃的意境。古人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黛玉主张先学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即有“法乎其上”之意;对休闲之作她是瞧不上眼的,所以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湾住停泊。湾,一本作“

6、挽”。紫鹃黛玉的丫头。会心处不在多“多”,当做“远”。按:此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简文(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指庄子的处世哲学)也。”宝玉说这话的意思是,评论诗文当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不必舍近(个人体验)求远。十四寒我国古代的韵书把同韵的字归为一部,每韵用一个字标目,按次排列。在佩文韵府里,“寒”韵的次第排在上平十四位,故称“十四寒”。下文“十五删”表明“删”韵的次第排在上平十五位。入画惜春的丫头名。四、故事发生的背景: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

7、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五、学生通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环境的变化激发了她写诗的愿望,在林黛玉的指导下,香菱先是读诗,后来是练习写诗,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分析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3 段):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读诗。(1)(1 段)谈律师的章法、对仗、平仄、立意。(2)(2、3 段)检查香菱对王诗的理解程度。第二部分:(48 段):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写诗。(1)(4 段)

8、第一稿“措词不雅”。【语文公社】!764723079(2)(5、6 段)第二稿“过于穿凿”。(3)(7、8 段)第三稿“精血诚聚”。第二课时教学任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过程:第一板块(一)文章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黛玉指导写诗;第二部分:香菱练习写诗。(二)分析黛玉指导写诗的部分:学生讨论:黛玉指导写诗主要有三次,这三次分别干了什么?试作概括。首先是指导读诗:指导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继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9、;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其次是指导练习写诗: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

10、;宝钗也参与了指导。学生讨论: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明确: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接着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位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

11、自由度。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说。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可以说,黛玉的正确指导也是香菱进步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瘦弱多病,孤傲尖刻,但本文中的林黛玉的表现不能不让我们另眼相看,这是为什么?文章表现出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语文公社】!764723079探究林黛玉为什么会热情地指导香菱写诗?(1)对香菱的悲惨身世很同情。(2)想到自己的身世与香菱有同病相怜之感。(3)为香菱锲而不舍的执着所感动。(4)对香菱有好感。总结: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

12、出光风霁月般的胸襟。从她给香菱开出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呀!她热情坦率,自信主动,才华横溢,积累深厚,循循善诱。第二板块学习讨论:香菱学诗的部分A、香菱学诗部分主要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拜师请教赏析诗歌苦心创作B、本文在红楼梦中的回目名称是慕雅女雅聚苦吟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香菱的苦吟?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经过苦思写成的。宝钗先看,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黛玉则认为“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指示她“丢开”这首,“放开胆子”另作一首。香菱得了这个指示,“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

13、“含笑一回”,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这样写出来的第二稿依旧不行,黛玉说“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则认为它离了题,不是写“月”,而是写“月色”了。尽管又一次失败,香菱毫不气馁,便独自走到阶前竹下去构思她的第三稿。她“挖心搜胆”,绝无旁骛。以致将探春说的“你闲闲罢”听成“十五删的闲字”,反过来说探春“错了韵了”。这一天,香菱满心想的都是诗,到晚间还是对灯出神,三更上床,到五更才胧睡去。最后,她居然在梦中把这首诗做成了,而且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待到宝钗将她唤醒,她立即将诗抄写下来这就是她的第三稿,后来博得了众姐妹的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这“苦吟”二字正是全篇主

14、旨,梦中成诗是“苦吟”的最鲜明的体现。C、从香菱的苦吟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锲而不舍的执着,勤奋好学的钻研,天生优越的资质。D、探究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15、,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语文公社】!764723079于显露了出来。正如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E、文章中的侧面描写。香菱苦志学诗,宝钗因和她同住芜苑,所见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说的“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等语,都有从侧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宝玉说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也可以看做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第三板块延伸拓展:下面是香菱试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 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 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