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4053 上传时间:2017-0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州园林》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州园林》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州园林》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州园林》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教案与作业设计(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苏州园林 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 序。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

2、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方法:讲述。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轩 榭) 嶙峋 ) 鉴赏 ) 斟酌 ) 池沼 ( 丘壑 ( 镂空 ( 阑干 ( 模样 (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

3、意思 ,学生口头作答。因地制宜 : 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 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 :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 自主合作学习 1、 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 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 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

4、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 课文的第 3、4、5、6 段内容与第 2 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 7、8、9 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 4 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 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 (总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分说) 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5、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 (分说) 小 屋瓦色彩美 细处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作业(30 分钟)【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池沼( ) 嶙峋( ) 着眼( ) 琢磨( ) 丘壑() 镂空( )轩榭( ) 斟酌( )对称( )阑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6、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4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 10 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A尽管 但是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D如果 但是 只要 就5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2)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A供给必需预告 B供应必须预告 C供应必须预兆 D供给必需预兆6解释加粗

7、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寂寞(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胸中有丘壑7、本文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分项说明?8、文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图画之类的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用呢?【参考答案】1h、D 3D 4C 注意关联词语前后内容在表达上的区别。 5B 6(1)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

8、的样板。(2)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3)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4)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7、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而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全文的脉络是这样的:先说明苏州园林总体上的特色,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在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具体说明,并捎带谈到一些次要的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8“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各个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具有图画的美感,这正是苏州园林建筑最重要的共同

9、特点。接着根据园林景物的种类,分门别类的说明园林的“画意”主要表现在“四个讲究”上,下文有四节文字,详细地阐述每一个方面园林景物体现出来的图画的美感,体现出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又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领起文章最后三节,分别说明园林的画意还表现在设计者和匠师们注意每一个角落景物的构图美。“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篇,联结园林的各类景物的说明,不仅使文章各部分先后有序,联结自然,就是对园林某部分景物的说明也条分缕析,层次分明。9本文以说明为主,还兼用了描写和议论。比如文章的开头就以议论的笔调总述了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第五段为了说明花草树木映衬“着眼

10、于画意”这一特点,作者就运用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给人无以言传的美感。文章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另外,也使得其语言更富有表现力与生动性,彰显出个性为文的独特魅力。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方法:讨论。过程: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 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

11、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如下: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貌!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

12、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

13、的。 阅读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

14、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

15、“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自然段。 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