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40520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届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晋江市英林中学 郭鸿升1.如何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及稳定物价的措施(1)价格变化的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2)稳定物价的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

2、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1)为什么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目

3、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2)怎么样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企业经营与发展措施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自主创新

4、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

5、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4.如何分析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措施从根本上讲,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

6、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1)原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措施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

7、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如何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体系分析问题(1)宏观调控的含义

8、及主要目标是什么?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怎样进行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

9、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7.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

10、差距。(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8.新时期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

11、局。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注意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思考从国家角度: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从企业角度: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从科学发展观方面: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9.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2、(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

13、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10.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

14、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科学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行使权利的表现(审议权、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

15、人民监督。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12.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性质(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党的作用决定的(三个只有才);是党的指导思想和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践行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完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3.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新型民族关系(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

16、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基本制度);(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5)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4.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和怎么做?(1)为什么必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意义: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