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作业参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40513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作业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作业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作业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作业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作业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作业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形成性作业参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作业一小说部分之一第一部分:作品阅读理解题一 在酒楼上有较多的景物描写。 “我”来到“ 一石居”时,正值严寒季节,然而从窗口看废园,那里“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血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这不正是“ 我” 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的象征性写照吗!在吕纬甫叙述自己故事的间隙,小说中又穿插了一段生动的废园景色描绘:“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在这里,正隐隐地透出了“ 我” 的一种希冀, “我”是多么希望老友重新像这

2、株红山茶那样挺立起来啊!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并非仅仅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存在,这是一些融情入景的画面,含蓄地展示着“我” 的感情世界,有助于深化小说的题旨。二(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茅盾,作品的标题是子夜 。(2)这段描写主要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刻画吴老太爷的性格。如“书斋便是他的堡寨,太上感应篇便是他的护身法宝”。另外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刻画吴老太爷的性格。如“吴老太爷的英年浩气就好像是整个儿跌丢了”。吴老太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怪僻,执拗,自我封闭,思想僵化。他固守在象征着封建主义堡垒的“书斋”里,虔奉着太上感应篇 ,思想观念与“书斋” 外的时代格格不入。所以当他来到大都市上海时,作为一

3、具象征着旧中国封建的“古老的僵尸”, “风化”就是必然的了。第二部分:阅读分析题1、黑衣人复仇的过程: 黑色人带着眉间尺的头颅入宫,镇定自若地表演兼导演。先把眉间尺的头颅放在金鼎沸水中的翻腾游动,接下来是引诱国王走近鼎前看眉间尺表演“团圆舞”的场面: “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这一笑使王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记不起是谁来。刚在惊疑,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然

4、后,黑色人运剑砍下自己的脑袋,投入与王头的决斗,以二比一的绝对优势,直到将对方完全撕烂,眉间尺的大仇得报。 2、 鲁迅写大出丧的场面是为了批判国民性。 在封建等级观念的统治下,人们以为国王与民众是不一样的。三个头颅难以分辨,最终只能一起合埋,却引起义民的愤怒,可见国民的愚味。 (1)国王本是百姓的压迫者,百姓却虔诚地祭送他; (2)黑衣人和眉间尺用生命杀了给民众带来灾难的国王,而民众对他们的义勇精神毫不理会,他们关注的是送葬队伍中的王后、王妃,黑衣人的复仇意义被消解了。 3、复仇场面描写的语调是悲壮, “大出丧”场面描写的语调是调侃、讽刺,两者构成一种反讽的关系。2作业二小说部分之二第一部分:

5、作品阅读理解题一1. 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的描写。小说写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活动的场所还是围绕着北京城,所写景物,北京的地域色彩明显。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祥子的行为走向,更贴切自然地写出了祥子的心态和教养。2. 俗白”就是通俗明白,一看就懂,易于接受。老舍小说语言的“俗”可以用京味来解释;“白”则以浅显平易口语来说明。但老舍没有一般地停留在“俗与白”,而是在俗白中追求“ 讲究、精致的美”。 二1. 梅雨之夕施蛰存2. 通过对该男子“想入非非”的周密、细致人微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对潜意识的性心理、性幻觉进行展示。然而,这种描写与展示的成功又与作者对性心理描写的分寸感的得体把握和全篇的文笔舒展雅致密切相

6、关。作者立足于西方的现代性心理分析理论而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我们感觉到作者同时又接受了东方古老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男子邂逅倩女,虽然艳心荡漾,但其言行皆“发乎情,止乎礼”,他始终洛守着“君子好色而不淫”的中庸之道;写男性的艳遇,展示人性的隐秘,作者不仅剔除了俗艳的字眼,回避了露骨的场面,而且还点缀了富有诗意的意境,溶人儒雅的情怀,这一切使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清丽素雅与含蓄蕴藉,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典雅的“中和之美”。 (部分摘选)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题第二部分:边城读后感(一)宁静、安详而有古老的小溪,只要青山不老,他就会淙淙流淌,永不停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夕阳影里,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

7、氛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老人、孩子、黄狗就是生活的全部。这些与宁静的湘西乡间景致融为一体。淳朴的自然民风,那温存于灵魂见的平淡生活也会继续平淡下去吗?历史的车轮并没有褪去茶峒小山城悠远的气息,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静谧的渡船。像周围山水一样清新明净,善良单纯的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纯洁的灵魂在自然里抽穗拔节是性格使然,还是冥冥红尘中命运多变无定,亦或兼而有之。那个坐在家中屋后的白塔下,喜欢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红色薄云的身影,以沉默回答了我无尽的遐想只是尽心的,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的爷爷,很忠实的管理着渡船并忠实地在那里生活下去。心中淡若如水,似乎看起来没有喧嚣闹市的一切烦忧。船轻轻地划

8、破明镜般的水面,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只有船桨的摇橹声似乎在倾诉者淡淡的哀愁3我想,每当闲下来时,爷爷应该会从袖子里掏出自己的土制烟斗,坐在落寞的黄昏下,轻轻地点燃烟斗,然后狠狠地吮吸一口,烟雾便画着圈,轻舞飞扬。与此同时,必然伴随的是一声沉重的叹息,接着便是对翠翠长久的凝望,这包含着太多太多复杂的情感分明有一滴浑浊的老泪从爷爷的眼角滑落生活仍在继续,可是仍会这样平静吗?虽然看似甜美安宁的生活,但在隐约间始终萦绕着淡淡的忧郁。从某中意义上说,翠翠虽然有爷爷无微不至的疼爱,黄狗的陪伴,生活里充满了与动物朋友的欢声笑语,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却仍是孤独的,甚至有一丝的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那颗充满青春

9、活力的心更加渴望外面丰富的世界,更加希望听到渡口飘来那些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外面的世界虽然嘈杂却使人更加充满幻想和与期待。大老、二老意外地闯入翠翠的生活,使本来平静且无忧无虑的日子在转眼间灰飞烟灭。“车市车路,马是马路” 爷爷对碾坊管主似真似假的笑话,爷爷的木讷和犹豫,源于没有碾坊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总是顺顺,总是对爷爷的误会,无意间却揭示了一个深邃的哲学命题: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使客观存在的,有时它会因矛盾而升化为人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翠翠与二老的爱情,一切尚未发生就已消失,这本就是一场梦,就像当初对溪高崖上,二老月下长了半夜的歌,朦胧中,翠翠伴随着歌声张开了翅膀,飞到对溪高崖的半山腰,

10、摘了一大把虎耳草这终究是一场美梦,梦醒时,心中就只剩下迷茫与失望大老的殒命,二老的出走,爷爷的离世,翠翠对于这一切还没有明白什么,朦胧的幸福就像肥皂泡一样,美丽但很短暂。世缘似乎皆有定数,要来推之不去,当去亦挽不住。(二)沈从文是本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质文化史专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还是个谜:学历高小,行伍出身,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时间证明,他许多作品今天依然显出极强的生命力。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边城发表于1934 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 岁的翠

11、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边城是一个关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经典文本。4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冲突的思考与隐忧。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以边城等作品享誉文坛,蜚声海外。沈从文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旧军官家庭,后因家境转入困顿,刚刚小学毕业、年

12、龄还不满十五岁时,即厕身行伍,到人世间去“学习生存”。其后数年间,他随当地军阀部队辗转于湘、川、黔边境及沅水流域各地。三十年代初,沈从文在创作的同时,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以其在文坛的广泛影响,被视为“ 京派” 作家年轻一代的领袖。一九四九年以后,由于“历史的误会”,改行从事古代文物研究,并先后出版明锦 (与人合作) 、 中国丝绸图案 、 唐宋铜镜 、 龙凤艺术等古代文物图案集及学术论文集。一九六四年,受周恩来之嘱,着手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三) 边城这本书,以前我并未看过;沈从文这个名字,我也不曾听过。只是在暑假里,才结识了他和他的代表作。 那一次是我和柯霈

13、昕一起去书城买书,看到了一本比较薄的,而又是中学生必读的丛书,所以就买了。读吧,几天就读完了,便可以写读后感了。 那是在鲁迅的时代,沈从文也同鲁迅一样写起了短篇小说,只不过要比鲁迅的长点。我们知道,中国现代普通话刚开始是根据北京方言和鲁迅等人的文学作品修订的,后来又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改进。沈从文的名气当然要比鲁迅小得多了,可是,看他的小说,却觉得那是更标准的普通话。也许,使他歪打正着,恰巧对上了今天的语言吧。可是,那很明显是湘西方言。那或者可以说,改革开放后,普通话受到了南方的影响吧。 小说内容我就不细讲了,因为大家是可以看的,我不比浪费时间。对于看过的人,那我就更不必讲了。读后感唯一有价值

14、的,就是赏析、评论、感想。那事离现在已近八十年了,那时的许多社会状态,现在都已不复存在。但那简洁、朴素的文笔,却可以把我们带回到20 世纪 20 年代的湘西小镇。一个老船夫和一个船家女,在一个小小的渡口上,开始了他们的故事。孙犁用平淡清秀的文笔写景,沈从文却可以记事。平淡清秀的文风从头至尾,不浮不躁,以至于文中没有一处难懂的地方,小说决不显得做作。这样的写法,的确不会 让你心潮澎湃,因为平淡,你不能与书中人物同甘、共苦。但是,你会如同畅饮着甘泉一样,你会如同沐浴着凉风一样,四周都充满了诗意,阅读便成为欣赏。小说中心我还不太清楚,说是反对包办婚姻吧,可那女孩子自己那么不好意思,错过了大好时机;说

15、是为穷人伸冤吧,可那老头子自己放弃发财的机会。也许,小说也并非一定要有中心吧。作者自己也说了,只是把这么一些故事,讲给我们听,喜欢听的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他并不强求,也不图销量。 于是,我也和沈从文一样,送你一件平淡清秀,但朦胧不知合物的东西。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 、 湘西 、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5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 1988 年 5 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故居于 1991

16、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四)读沈从文边城之随想 昨晚看完了沈从文的边城 ,说不出的感觉,心里大概是有点堵。庆幸自己生活在今天 一个可以不必再压抑情感、不再那么缓慢的时代。当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 其实,了解一个社会的生存状况,从男女之间的婚恋关系中最可明晰,虽呈现的是男女间的关系,可暴露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状况。男女间那源于自然的神秘吸引,中间隔着整整一部人类的艰辛历史。 鲜艳的边城,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一个人性受束缚程度较低的环境,可是,俺们依然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身上感受到深刻的历史痕迹那已经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痕迹。 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