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2012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汇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40512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jy2012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jjy2012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jjy2012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jjy2012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jjy2012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jy2012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jy2012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汇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 温州二模语文试题改卷反馈温州“八校” 2012.4第 5 题改卷反馈(平阳中学)排序题:得分率较低。排成的较多。第 6 题改卷反馈(瓯海中学)1.本题的给分大致分为四种情况:只强调消费的,为零分;只概括例子中“陶然于山水” “读书” “艺术欣赏”等,给 2 分提到“精神提升” “心灵熏陶”等,只强调效果给 3 分“用心灵去感受” “心的参与”等,4 分2.最大的问题是表达不到位,我们认为原因是该题的要求模糊,不清楚是下定义,是表述结果,还是呈现行为。学生的答案什么都有。第 7 题改卷反馈(乐清中学)答题情况:平均分约为 3.4 分,区分度不是很大。能答出三点及以上者较少,一般答的都

2、是“水”和颜色。建议:学生答题应尽量采用分点标序号的方式,便于阅卷老师采点赋分。第 10 题改卷反馈(瓯海中学)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是:1.答题不规范,没有按照题目的“危险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来作答,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答案混杂在一起。2.拉尼尔所谓的“危险”指集体是全知的这一思想的复兴,学生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把“集体是全知的这一思想”理解为“集体主义” ,不给分。还有学生对“危险”的理解没有在该段的语言环境中去解读,而是觉得危险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或指“互联网上大量的垃圾,半吊子和二把刀的言论观点充斥博客、个人空间”等等,也不给分。3.关于这问题“原因”的寻找,学生不太注意语言的

3、概括,往往摘抄原文,第一点原因,学生基本摘抄的是“这与代议民主或精英政治大相径庭,这个思想已经招致了可怕的结果。 ”或“真正的思想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头脑之中与真正的思想家相比。 ”感觉不够精炼。而第二点原因,学生能概括出来是“正在被技术专家引入”寥寥无几。4.如果学生没答出 “什么是危险”只答出了“原因是什么” ,我们只给 1 分。第 11 题改卷反馈(乐清中学)2考点:第 11 题考察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所谓重要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含义的词语。答题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但平均得分只有 2.1 分,究其原因,

4、主要在于学生对题干的要求不够明确,少部分因为不能结合语境体会词语而丢分。题干要求“说出加点词语在小说中的意思” ,但 80%的同学写出的答案不是“意思”而是该加点字的表达效果之类。如:(1)学生版 1:表明涅夫斯卡夫人内心的鄙夷与看不起,也看出她不懂艺术。学生版 2:“蛮好”表现出涅夫斯卡夫人的愚钝和杜什画的不为赏识的悲哀。学生版 3:一般,没有新意,一点都不符合她的审美。(2)学生版 1:“炮制”指快速复制,在文中指作家让杜什快速作出大众喜爱的无水平的画。学生版 2:直接表明“分解画”只是赚钱工具而非真正艺术。评分情况:考虑到学生普遍答题方式与答案以词释词方式不同的情况,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做出

5、了相应地调整:加点字理解上问题不大,意思基本接近,只是答题不规范的,都相应地给 1 分。因此,上面的示例分值第(1)题分别为 1 分,0 分,2 分;第(2)题分别为:1 分,0 分。像第(2)题学生版 2,阅卷老师在给分时内心极为纠结。第 12 题改卷反馈(温州中学)评卷标准:手法对比、讽刺、反语 1 分。指向夫人对艺术的看法见识肤浅、不真正懂得艺术等意思相近的得 2 分,愚昧无知、庸俗等得 1 分,其他酌情 0-0.5 分,主要还是看表述。指向社会的艺术氛围追求怪诞、浮躁功利等意思相近的得 1 分,其他酌情 0-0.5 分。主要问题:手法没有从修辞开始考虑或是乱写,如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反

6、衬等; “对比”指向不对,如:三岁孩子的画受追捧与下文杜什的画受冷落对比。都不得分。没有具体分析,只有一个框架,如: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文章主旨、看出夫人的品味、指出了人们欣赏艺术的角度。将“怪诞”理解成新奇、新颖、与众不同等褒义词。没结合上下文理解,认为杂志只注重包装。第 13 题改卷反馈(温州中学)原则上,对该人物的分析应当是结合前后变化的,学生答案中相当一部分只作一半的解读,就无法判断学生是理解不准确还是理解不完整,这是此题带给阅卷老师最大的困惑,所以酌情给分 0-1 分3之前写出指向艺术的勤奋、真诚、才能得 1 分,若表述指向人的性格不得分,如诚实、质朴;写出处境的潦倒、落魄、无人赏

7、识等得 1 分。之后参考答案的两点其核心意思就是迷失自我、背叛艺术、放弃了原来的追求、从原来人变成了现在的人,所以看学生表述,只要有此类意思得 1 分,在此基础上又能加上名利、金钱的诱惑、追求等再得1 分。主要问题:不分前后,混在一起,如:画家是个看似老实但聪明的人,是个反对怪诞的人,是个有作画功底的人,是个追求名利的人。最高得 1 分。始终将人物作正面或反面的理解,如:他是一个踏实作画,不弄虚作假的老实人,他有技术、思想,始终坚持反对怪异的画风,最终取得了成功。又如:他是一个名利心重、愚蠢、好面子的画家,为了出名,听从了的意见。此类得 0 分。不知所云,如,最终他用自己的行动反击了虚伪的人。

8、此类得 0 分。第 14 题改卷反馈(瑞安中学孙瑜)【原题再现】先在结尾补写一个句子,再说明补写的理由。【参考答案】补写:从来没看到过将流水涌吗?理由:1、从上文看,画家自己也说不出什么道理,而只会用这句话来回答。2、用小说家教他的话回敬小说家,更能说明画家忘乎所以,更具讽刺力量。3、这样呼应前文,结构有反复之美,但由于其内涵已有提升,也并无重复的乏味。【评分标准】共 4 分。正确补写,得 1 分;如果补写的是“我不过和你开个玩笑”等意思语句,说明没有读懂小说深刻含义,不得分。较准确写出一点理由,得 2 分;写出两点理由,得 3 分。【试题分析】要求补写的是人物的言语,所以必须结合文本明确人物

9、此时此刻的形象特征、性格特点;其次,人物形象必然通过情节体现,所以必须把握此情节与其他情节之间的联系,最后,言语描写意在刻画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刻画则意在【典型错例】补写:不知道这些画都是我以前所画的吗?理由:营造一个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的结尾,小说家苦心劝说画家改画风,最后画家拿出以前画的不为人看重的画,被人认可,既深化的主旨,又照应了文题。 (0 分)补写:真以为我改变了自己的气节吗?理由:这样的情节在情理之中,上文画家即使生活困窘也不肯改变气节,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与题目相应:大事来自于苦功、真诚,而不是曲意逢迎,升华了文章主旨,使情节跌宕。 (0 分)4失分原因:首先没有理顺

10、小说的情节,导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误读,以至于对小说主旨内涵的理解发生偏差。所以,读懂是答题的前提,对主题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情节的正确梳理和人物形象的正确分析上,必须关注情节和人物的发展变化。补写: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理由:这样的回答更具戏剧性,讽刺性,本是葛雷兹所教,现又还给葛雷兹,是对葛雷兹的嘲讽,他的可笑,枉为“大师” ,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1 分)失分原因:补写正确,理由错误,小说的核心人物是画家而非小说家,通过画家前后的变化来实现主题的表达。补写: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理由:该句在文章中已经存在,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可以前后照应,用该句联系全文,可以提升文章的主题,

11、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失分原因:典型套话空话,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补写:不知道我现在是真正的大师?理由:1、与标题对应;2、表现画家现在完全失去当时的真诚,变得腐化、虚伪(病句) ;3、通过画家的这句话升华主题,笔锋一转,使对社会腐败、人心虚荣的批判更加深入,更具讽刺。 (2 分)失分原因:主题解读正确,但补写错误,与上文小说家的问题不能连贯。补写: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理由:1、当初小说家教他面对别人的请教要说这样一句话;2、在面对涅夫斯卡夫人的询问时,画家就用了这方法;3、这样的结尾照应上文,使结构完整;4 同时使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深化主题。 (3 分)失分原因

12、:虽有分点答题,但实际上缺乏角度意识,都是从情节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第 15 题改卷反馈(瑞安中学曹伟芳)存在的问题:1褒贬失当画家的改变是应该的大师的成功虽然可悲,但于他自己来说是一种无奈何迫不得已,为了生存,大师可以被原谅和理解。人要懂得改变,不能过于固执。既然社会已经这样,我们为了生存,也必须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画家有才能并且富有创新精神画家的成功虽说有一些投机取巧,但画家的绘画才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才能也不可能迅速成功画家利用葛雷兹刊登文章的机会,再加上自己根据葛雷兹的建议而创新了画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5善于抓住机遇,实现成功。2轻重失当重小说家、贵妇人,轻画家本身

13、成功是靠了小说家的帮助。画家放弃自我,是小说家劝说的结果,可见交友不慎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慎交友,交益友。重社会分析,轻画家本身3褒贬模糊对本文反映的问题,不表达明确观点,只含糊不清地分析。第 19 题改卷反馈(温州二中)断句题:本题赋分 3 分,平均得分 1.4 分,得分率 46.67%。较多学生能根据自身较好的文言功底和对文本的准确理解,对句子进行准确判断。但也有不少学生忽略了“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 不信”两处的断句。根据当时人物所处的为难状态,此处当断,才更能体现他的左右为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可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对句子语气的揣摩,继续加强朗读。第 20

14、题改卷反馈(平阳中学)文言翻译:第一句:“君能有终”这句学生对“终”字的翻译,翻译成“有始有终”我们也给分,较多学生翻译成“改正错误” 。“岂唯群臣赖之”:“岂”大部分学生翻译成翻译成“难道”整句翻译表意准确我们也给分;“唯”字学生漏译的很多;“赖”多数学生翻译成“依赖” 。整句合起来,很多学生翻译成“难道只能依赖大臣吗?”或者“难道只有大臣依赖您?”第二句:“正卿”官名应该不译,部分学生翻译成“正式的大夫”或“正直的大臣”“出竟”学生没有理解为通假,大部分照抄原词。“非子而谁”大部分学生没有根据上下文翻译出“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 ,而是翻译成“不是您又是谁呢”我们也相应给分。小结:学生

15、这题目翻译出问题的原因,更多是意译,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出现偏差。还有学生对这两句话的含义、6语境不熟悉理解。复习建议:学生敢于直译,多关注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上下语境。第 21 题改卷反馈(永嘉中学)该题的平均得分 1.66 分。总的来说存在这么几种情况:部分考生没有列举具体的数词“一” “万” “六千” “十二”及分条来理答,而是笼统地说说它们的作用;部分考生只是总的列举了数词,然后笼统的谈谈它们的作用;部分考生只是按顺序分别说明“一身” “万死” “六千里” “十二年”的作用;部分考生没有注意诗歌背景,也不了解诗人柳宗元,故将此诗的抒情主人公误读为舍弟;在答题时很少有考生涉及参考答案要

16、点,有的话也只是零星的散落在字里行间;部分考生答题时遗漏了要点,如只答“六千里”说明距离之远, “十二年”说明时间之长,等;部分考生将“一身”和“六千里” , “万死”和“十二年”作对比进行理答; 部分考生理答时涉及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第 22 题改卷反馈(永嘉中学)此题评分标准:正确指出一种情感得分,简析分。该题平均得分.分,答题情况如下:部分考生在答题时只答一种情感,或离别不舍之情,或被贬愤懑愁苦之情,忽略了题目中的“情感丰富”这几个字眼。大部分考生过于看重“情感丰富” ,答题时列举很多种情感,最多的达种。因为情感列举过多,往往遗忘了“简析” 。这些回答最多得分。部分考生虽然正确地指出了情感,但分析过于简略,如“从第一句得知”或“第二句得知”等,这种分析不给分。少数考生对诗歌情感把握有误,如“黯然的神色,垂泪的双眼,表达了作者对国都的不舍与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