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738994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威海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威海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威海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威海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威海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威海市“十二五” 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是缓解环境约束和资源要素压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客观需要,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科技服务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根据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威海市服务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制定本规划。一、 “十一五”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一)我市科技服务业投入和增加值稳步提高。2010

2、 年我市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11.3亿元,实现增加值 27.4 亿元,实现地税收入 12.2 亿元,从业人员达到 8197 人。分别比 2007 年增长了 47.3%、33%、32.6 %、33.4%。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下,形成了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的格局,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二)建立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机制。我市建立了由科技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等 12 个市直有关部门组成的科技服务业协调推进组,并围绕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科技信息与咨询服务、技术推广与转让服务、技术孵化服务、知识产权评估与认证服务、科技服务业统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

3、政策文件,形成了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威海市新产品快速设计制造公共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威海市动漫作品研发与创作平台等13 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设施已逐步完善,对社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 2000 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服务。全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 70 多家,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6 家,科技孵化器达到 8 家,投入运行的孵化场地面积达 20 多万平方米,为 300 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服务。成立了“国家专利技术(威海)展示交易中心” 、山东省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

4、心工作站及威海技术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的成立有效整合威海市的科技成果、项目资源,为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直接便利的途径。2010 年全市登记备案技术贸易合同 117 项,技术交易额首次突破 11 亿元。2008 年以来专利申请量突破 1 万件,专利授权 5726 件,相当于以往历年的总和,我市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市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实施单位。(四)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突显。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先后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11 所高校院所缔结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了互相支持、共赢发展稳

5、定合作关系;成立了碳纤维及其制品材料、现代海水养殖、轮胎制造等 6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了行业研发资源,提高了我市的优势产业竞争力;与中科院、山大、哈工大等建立了技术转化中心,几年来共达成合作协议300 多项,直接促成 60 多个项目实现产业化,进一步畅通了高校院所与我市的产学研合作渠道。(五)政策落实环境进一步优化。近年来以自主创新年活动为抓手,完善了政策服务体系,加大了政策落实力度。先后出台了威海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关于加快“三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 、 关于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效地发挥了政府对

6、创新活动的引导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支行试点工作,通过扩大质押范围、创新担保方式等方式,多方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目前已为 14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贷款。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示范带动、宣传发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全市上下创新热情与动力,形成了全市自主创新的整体合力。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2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科技投入仍不足。据统计,2009 年,青岛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7、R&D)投入总额达 113.32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2.0 %,烟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总额达 67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1.81%,当年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总额达 30.4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1.75%。比青岛、烟台分别少0.25、0.06 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全市 2000 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的只有 260 多家,大多数企业缺乏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个别企业甚至连技术部门都没有。三是人才缺乏制约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有的人才存量难以满足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人才结构不合理,物流、信息技术、法律、科

8、技咨询和中介服务等产业需要的高端综合型管理和专业人才尤其缺乏,以及技能型工人的缺乏都制约了我市服务业的发展。二、 “十二五”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技术需求,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基本支撑,以突破科技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以创新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为主要途径,突出平台建设和示范带动,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协作、运转高效、与国际接轨的科技服务业支撑体系。(二)发展原则科学发展,宏观统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技自身发展规律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推进科技服务业与经

9、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强化科技工作的宏观统筹。强化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切实提高利用规划、政策、制度等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全面启动,重点突破。总揽科技服务业发展全局,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性地组织实施一批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性作用和战略性影响的科技服务业专项,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规划对科技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和社会科技资源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投资、金融、税收、人才等政策,

10、整体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科技服务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现实科技需求。借鉴融合,突出特色。坚持开门发展科技服务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多渠道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充分借鉴兄弟城市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威海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走出一条具有威海特色的科技服务业发展道路。(三)战略目标围绕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基础关键技术,推出一批系统解决方案形成科技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业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支撑体

11、系。到 2015 年,建成 10 个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推进各类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园等科技平台建设,形成较为完整、具有特色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化科技服务人员;引进培育一批重点科技服务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 20%以上,到规划末期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超过 60 万元。三、 “十二五”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和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及产业化、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服务

12、产业化,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一)完善科技服务业支撑服务体系。重点突破科技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生产力促3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技术市场等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督促在建的13 个平台尽早实现规划功能,为汽车电子、新材料、海洋科技、现代农业等相关领域科技服务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鼓励、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和介入各类服务活动,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业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加强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加快推动组建相关行业协会、行业合作联盟,组织开展交流、协作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诚信建设

13、,确保科技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和规范化发展。(二)提升科技服务业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支持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探索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解决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定价和知识产权的共享与保护等问题。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和增值服务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提高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经营能力。完善威海市技术交易中心、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和技术合同网上信息发布系统,提高定价服务、技术产权交易信息服务能力。推进国家专利技术(威海)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开展专利检索、交易、培训等服务。加强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建设,优化成果转移转化环境。积极发展国际技术

14、转移服务,选择有条件的区域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强同有关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国际技术收购、技术与知识产权入股等业务提供专业化服务。(三)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培育和支持创业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孵化器建设。推进高区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 、哈理工荣成盛泉科技孵化器和科创孵化器有限公司科技孵化器产业园区建设,搭建专业化服务体系,面向全球跨区域创业者和高端人才提供创业服务,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成长性、带动性的“源头”企业,大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孵化模式,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加大与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为高成长企

15、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市场等深层次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和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强化科技服务业咨询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研究。重点推动产业研究和竞争情报服务,把握产业主导权;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间特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产业咨询服务。支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信息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投资和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咨询机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科技咨询业信息化水平,建设智能化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共享应用的服务平台,形成科技咨询业的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提升科技咨

16、询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五)打造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实施高新区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强化科技对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利用高新区相对优化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社会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健全和完善制造业信息化配套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业支撑体系。认真做好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促进我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六)增强科技服务业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山大、哈工大等现有 11 个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科技合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选择、争取与国内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打造国家级、省部级和校地、校企等各种层次的研究开发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建,由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更多的创新联盟,整合行业创新资源,推动优势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实现由单项技术合作研发向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