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38983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湖北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 文本试题卷共 8 页,七大题 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2、。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翌日 游弋 溢洪道 逸兴遄飞B黄鹂 黎明 霹雳舞 磨砺意志C驼绒 滂沱 拓荒者 脱颖而出D屏气 摒弃 并蒂莲 秉烛待旦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意想臆想 定势定式 唾手可得垂手而得B姻缘因缘 机遇际遇 促膝谈心抵足谈心C口型口形 飘荡漂荡 轻歌曼舞清歌妙舞D扭怩扭捏 交接交结 急风暴雨疾风劲草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这是一座着宝石的伊斯兰建

3、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今天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 的。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B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C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D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第 2 页 共 9 页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B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

4、学好。D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 “铁驴” (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B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 “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C不过今日的“粉丝” 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D他常常在夜里吹奏

5、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白天所有的压抑似乎都在这笛声里风吹云散了。二、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中国古代的天文李政道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 东)、阳天( 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o“ 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

6、哪里呢?“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有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 还是椭圆形的?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 顺椭,其衍几何?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 纬度。他 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 22 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孔?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 间也有一个 圆孔穿过去。外边

7、为什么是方第 3 页 共 9 页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商代 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 舜典注疏:璇,美玉也; 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 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 33 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 做天文仪器呢?每颗恒星和行星,都要转 圈,都各自沿着一个 圆在走。但大球面上有一点不动,就是天球面和地球的轴的相交点,叫做正极。我们可以设想,璇玑或璧、琮的前身可能是一个旋转式天文仪器,目的就是把这个旋 转轴的指向定准于正极。怎样做到这个要求呢?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

8、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 8 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 2 倍, 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 着正极,然后 让盘子随天转动 ,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竹管一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块。这样造型的古代天文 仪器就有两大部分:一是大璇 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 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 2 毫米的

9、孔,管子长 15 尺左右,它 测量正极的精确性能达到 0.013 度。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 时正极没有任何明确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壁,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6从原文看,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B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C璧为圆形,中有圆孔

10、,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 周 SL)所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D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7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B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C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

11、块。D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8 “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下列对这第 4 页 共 9 页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A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B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C由于璧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D今天所能见到的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9作者根据哪两类证据推论出中国古人“天圆地圆”的观念?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12、成 1012 题。原 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 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日: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 节用以爱农,是未尽 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 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 节。民无遗力,国不 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 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主直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

13、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 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 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 骄惰。今 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 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遏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 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

14、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 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日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B场功甫毕 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

15、得不骄惰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日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 B C D第 5 页 共 9 页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四、(24 分)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l)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3 分)(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 分)(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4 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