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38412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EPO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EEPO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EEPO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EEPO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EEPO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EPO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EPO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EPO 平台互动下低年级阅读中的识字后置模式课例研讨忻城县实验中学 莫 李 丹语文学习是一个用心体验的过程,是一个用情感悟的过程。而那种心的震撼,情的流淌是与连贯、深刻的思维力自然融合的,是在一个良好、自然、连贯的语言情境中才会萌发和激荡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语言的学习更是依托于故事情节,更要求一个有情有趣的语境。课文学习前的集中识字在这点是十分欠缺的,而随文识字,虽然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摆放到语言环境中来学,这固然要比单独拎出一个个字来学要好,但它最大的缺憾在于它的“破碎”与“断裂” 。学生刚品味到课文的趣味,却要求识字了,那个创设的“境” ,激起的“情” ,被字的读音、部首、结构、笔

2、画数以及若干次的书空与练写打消得无影无踪。等学好了生字再回到文中,重拾那份感觉,真有点起起落落,让学生不知所措。这样的安排不符合低年级学习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在一个“时断时续” 、 “时进时出”的状态中,要期望学生较好的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感悟感情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此为了解决现实中低年级阅读、识字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学校在校本教研中以课例研讨的方式,以 EEPO 平台互动辅助,进行了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后置模式的研究。后置即把生字的识记方法、笔画、结构、运用、书写指导放在全文的讲读理解之后进行。识字的后置让位,腾挪了那么一片前期的空间给阅读。这样做“逼迫”教师更用心地去构思“开局” ,

3、设计出引人入胜、紧凑、有效的学习环节。同时也“迫使”学生抛开“松垮”的状态。学生在教师引人入胜的导入引领下,很快地进入角色去学习、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训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无形中提高,感悟力更强、更深刻,阅读效率更高。由于生字词在学习课文时已多次出现,多次强化,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识字质量也更高。下面以乌鸦喝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一课为例,谈谈我们在平台互动课型课例研讨式校本教研活动的真实体验。课例研讨是以课堂教学实例为对象,围绕课前、课中、课后而展开的一系列研讨活动。课例研讨通过观察真实教学情境,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再教师集体互助讨论,

4、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借助团队的力量找到解决的策略、方法,然后予以教学上的实践跟进,可有效改进教学、提高实效。乌鸦喝水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描写了乌鸦口渴而到处找水喝,终于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表现了乌鸦的聪明可爱,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线索单一,情节明朗,但是事理蕴含其中,需要我们仔细体味的。在制定第一稿教案之前,年级组的老师们了解了教材的要求,分析

5、了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识字要求,就“低年级阅读中识字后置教学模式”这一主题,围绕“识字后置,后置的是什么?字音的教学应不应该后置” 、 “识字后置设在哪一个环节” “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的时间如何分配”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怎样有机结合” “EEPO 的平台怎样建立”等问题展开讨论。研讨后,我们得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第一课时1、猜谜语2、我是读书小能手:标出自然段,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生字读音;感知课文内容4、探究:那小乌鸦又是怎样喝到水的呢?5、比较读: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6、品“渐渐”7、我会说例:瓶子里的水

6、渐渐升高了。渐渐 8、复述乌鸦喝水的过程9、读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呢?10、课堂练习(1)我会说:一(只)乌鸦 一( )瓶子 一( )水草一( )蚂蚁 一( )树叶 几( )木船 例: 一个(一个一个)一片( ) 一颗( )()()(2)谁的眼睛最亮:渴 喝 为 办右 石 鸟 乌丢 法 鸭 鸦第二课时1、认认字宝宝: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动画演示读词语2、朗读课文3、识记生字字形:乌 瓶 鸦 喝 办 渴 渐 石 法(1)同桌互说(2 分钟)(2)说一说这些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的。(3)记录在练习本上。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平台:小组合作学习以下生字:可 石 办 法 找 许 学习时间:6

7、分钟要求:(1)在田字格中写生字。(2)给生字注音。(3)组词。(4)共几画。(5)怎样记住这个生字。6、小组长汇报,带领学生书空7、读一读:可 可以 可是 可爱石 石头 石子 石井办 办法 办公 办理法 办法 书法 方法找 找人 找回 找到许 许多 也许 不许8、我 会 选:喝 渴(1)小弟弟口( )了,要( )水。为 办(2)这个( )法真好!他( )班级做了很多好事。乌 鸟(3)这种( )的名字叫( )鸦。方案二:第一课时1、出示乌鸦喝水图,说图导入2、我是读书小能手:标出自然段,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生字读音3、听老师读,用“三要求” 评一 评(1)、字音准不准(2)、语速合不

8、合适(3)、读得美不美4、跟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5、比较句子,品“渐渐”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6、我会说例: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渐渐 天气 变暖了。奶奶的病 好了起来。我 长高了。四周 安静下来了。7、复述乌鸦喝水的过程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这是一只8、读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呢?9、课堂练习(1)我会说:一(只)乌鸦 一( )瓶子 一( )水草一( )蚂蚁 一( )树叶 几( )木船 例: 一个(一个一个)一片( ) 一颗( )()()(2)谁的眼睛最亮:渴 喝 为 办右 石 鸟 乌丢 法 鸭 鸦第二课时1、

9、认认字宝宝: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动画演示读词语2、平台:小组合作学习以下生字:(1)乌 鸦 瓶 (2)石 喝 渴 (3) 渐 办 法(4)可 石 (5)找 许 (6) 办 法要求:(1)每组完成一题,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方法 识记生字。方法 1:加一加 方法 2:减一减 方法 3:换一换 方法 4:组词 方法 5:说一句话 其他方法(2)把自己的方法写在小黑板上。(3)学习时间:6 分钟3、小组发言人汇报4、读一读:可 可以 可是 可 爱石 石头 石子 石井办 办法 办公 办理法 办法 书法 方法找 找人 找回 找到许 许多 也许 不许5、我 会 选:喝 渴(1)小弟弟口( )了,要( )水。为

10、 办(2)这个( )法真好!他( )班级做了很多好事。乌 鸟(3)这种( )的名字叫( )鸦。6、指导学生书写7、评价书写情况8、朗读课文根据年级组课前的研讨方案,我校的韦老师和我对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第一轮的执教。课后我们开展了议课活动,分别对这两种方案进行了理性反思,经过评议,大家一致认为阅读教学都做得较好,而在识字教学上,一位老师先让同桌互记会认的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对要求会写的字建立了平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交流后,小组代表汇报、带领全班同学学习,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在给学生识记字形时给的时间过少(只给了两分钟) ,似乎是走过场,另外在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的形式总是一问一答,比较单调、

11、费时。另一位老师则在会认字教学部分建立平台,让学生多角度识记生字,小组交流汇报,再在指导书写、评价。这种做法的不足是在指导书写时只是老师一问一答的提示,费时,导致书写指导时间少,而且没能对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没有前一位老师的做法好。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如果能把两位老师的优势整合,在识字教学中建立两个平台,即认字一个平台,写字一个平台。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整合了两位老师的优势进行了第二次执教,在阅读教学完成后建立两个平台,一个平台接着一个平台完成识字教学。课后,年级组对第二次执教进行了评议,大家都觉得阅读教学部分都做得很扎实,重视了朗读的训练、说话的训练,突出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

12、,但课堂枝节较多,训练的内容面面俱到,容量大,在识字教学中建立两个平行的平台(即会认字和会写字平台)使得两个教学环节形式雷同,在第一个平台完成之后学生要用小黑板展示学习成果,当汇报完之后又要拿回小黑板完成第二个平台的任务,时间仓促,整个课堂节奏单调,另外花的时间也多,导致任务没完成。理性的反思是年级组形成了共识。我们又再一次调整了教学策略,决定优化整合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环节,把识字的两个平台合一,同步完成,也就是说同时分组分任务完成。具体做法:在巩固认读生字之后,建立两个平台即学习卡上的任务 1 和任务2。任务 1 即:(1)乌、 鸦、瓶、 (2)石 喝 渴(3) 渐 办 法1、 每组自由选择一

13、个或几个方法识记生字。方法 1:加一加 方法 2:减一减 方法 3:换一换 方法 4:组词 方法 5:说一句话 其他方法2、把自己的方法写在小黑板上。任务 2 即:(4)可 石(5)找 许(6) 办 法1.给生字注音。2.组词。3. 写出笔顺,共几画。4.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在田字格中写生字。5.用词说一句话。明确学习任务后,同时分组分任务完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小题,学习时间是6 分钟。6 分钟后全班进行了交流,在交流时教师注意调控,即不断变换汇报的形式,例如汇报一个任务 1 或两个任务 1 的内容后又请完成任务 2 的小组汇报。任务 1 汇报时用看、听、讲、想要素而任务 2 的汇报

14、中用了看、听、讲、想、做。这样汇报过程中可以实现动静转换,避免长时间汇报形式单一,解除学生出现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学生始终充满活力,精神集中,学习效率也更高。根据新的思路调整了教案,年级组请韦老师进行了第三轮执教,课后年级组对韦老师的第三轮执教进行了评议,我们首先肯定了韦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比第一次有了很大进步,识字教学这样完成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识字的效率又更高了,指导书写的时间更充足了。通过这次课例研讨,执教教师的基本功得到了磨练,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参与活动的老师也在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分享了彼此的教学心得及教学智慧。课例研讨让理论深入到实际情境中,被老师接受和运用,并真正内化为教

15、师自己的知识,发挥了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把一年级研究得出的模式运用于二年级,发现识字后置要安排多少教学时间应根据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定。一年级的识字能力稍微低需要第二课时 40 分钟来完成较为合适,而二年级已经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识字后置放在第二课时的后半部分较合适,于是得出这样的实践决论:一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后置模式=第一课时阅读与训练+第二课时识字与训练;二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后置模式=第一课时阅读与训练+第二课时10 分钟阅读与训练+25 分钟识字教学+5 分钟质疑或谈收获。根据以上决论得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识字后置模式具体模式: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检查字音感知课文内容精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培养语文能力建立平台识字教学质疑或收获。模式中的各个环节的内容设计、时间分配应根据学情等需要适当的取舍、调整。实践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