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378512 上传时间:2018-01-09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 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萧县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目 录第一章 总论 .1一、项目提要 .1二、项目单位及法人代表简介 .2三、项目建设内容 .3四、项目建设年限 .4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4一、项目建设背景 .4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第三章 市场需求及预测 .9一、市场形势分析 .9二、市场需求预测 .11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项目区条件分析 .13一、项目选址原则 .13二、项目选址位置 .14三、项目县域经济条件分析 .14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21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21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

2、和依据 .21二、建设规模 .22三、产品方案 .23四、产品特性 .24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29一、种子生产田技术方案 .29二、种子加工系统工艺方案 .30三、设备选型 .32第七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 .34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 .34二、项目建设目标 .35三、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布局 .37四、项目建设内容 .40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41一、环境保护 .41二、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 .42第九章 工程招标方式 .42一、总则 .43二、投标内容 .44第十章 项目投资估算 .44一、投资估算 .44二、估算结果 .45第十一章 项目效益分析 .471

3、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萧县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5 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及示范基地项目(二)项目性质:新建(三)项目承办单位:萧县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四)项目法人代表:徐飞(五)项目建设地点:新品种展示园区 50 亩,萧县西八公里处 311 国道北侧,繁育基地 5 万亩,其中杜楼镇业庄行政村 5800 亩,杜楼镇郝新庄行政村 4100 亩,杜楼镇王新庄行政村 3000 亩,王寨镇邵庄行政村 5600 亩,王寨镇后洼行政村 5000 亩,王寨镇王集行政村 4700 亩;圣泉乡王门行政村 5000 亩,大岗行政村 6000亩,王楼行政村 3000 亩;杨楼镇郝集行政村 5600 亩,于

4、洼行政村 3700 亩。(六)项目编制依据:(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 2011 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国债项目投资重点领域和申报要求(3)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县域布局规划 (2008-2013 年);(4)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 (2008-22010 年):(5)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申报指南和安徽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申报指南:(6)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徽省农业结构调整意见;(7)安徽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我省小麦生产的意见:(8) 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9)萧县农业自然资源及社会发展有关基础数据和资料;(10)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品质国

5、家标准(GB/T17892-1999)及相关行业标准:(11)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和要求;(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15)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二、项目单位及法人代表简介1、单位简介:本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企业性质,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 100 万元,经营范围、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年销售玉米种 30 万公斤,黄豆及其他经济作物 20 万公斤,小麦原良种 260 万公斤,年销售总额 1820 万3元。年税后利润

6、100 万元左右。本公司先后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爱禾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安排繁育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种皖麦 50、连麦 2 号、漯麦 9号、皖麦 68 等。每年安排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1.5 万亩左右,生产小麦原良种 650 万公斤。从 2006 年至 2010 年,连续多年为国家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中标单位,所供良种质量均达国标要求,深受农民群众好评。本公司曾被评为安徽省首届“种子诚信企业” ,萧县农委“诚信农资经营单位” 。2009 年 5 月,国审小麦品种漯麦 9 号,安徽、山东、江苏三省田间观摩会由本公司承办召开。所繁种子规模和质量,深

7、受于会者的好评。 2010 年至 2011 年本公司将把小麦繁殖基地扩大到 5 万余亩,年产优质小麦种子 1700 万公斤以上,销售价格 2.80 元/kg,合计销售总额每年 4800 万元以上2、法人代表简介 萧县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飞,性别,男,出生年月,1960.1 ,籍贯萧县,党员,技术职称,农艺师。本人 1981 年毕业于宿县农校农学专业,历任农技站站长,萧城种子站站长,萧县种子公司经营科科长,萧县种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萧县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萧县种子协会会长。曾多次被评为“萧县农资经营系统先进个人” 。三、项目建设内容4(一)建设规模项目拟建设小麦新品种展示园区 50

8、 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50000 亩,项目拟新建仓库 2000 平方米,晒场 2000 平方米,种子加工车间 400 平方米,种子检验检测室 200 平方米:平整土地 20000 亩,修复旧井 200 眼,新打配套机井 100 眼,架设低压电力线路 10000 米,整修生产道路 10000 米,硬化 10000米,配套桥涵 15 座:仪器设备需购种子检验检测仪器及工具26 台(件) ,种子加工设备 36 台套,农机具 26 台(套) 、其他设备 18 台(套) ,总计 106 台套。(二)技术方案建立良种繁育及种子产业化四大体系即:科技创新体系、专业化良种繁育体系、种子质量保证体系、示范推广

9、服务网络体系。严格按照国际技术规程操作,加强小麦科技成果转化,大幅度提高我国黄河小麦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四、项目建设年限本项目拟从 2011 年 2 月完成项目立项和项目准备,2012年 9 月完成项目建设,建设期为 19 个月。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1200 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企业自筹。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5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2007 年以来连续下发了 7 个一号文件,从农民问题到农业、农村以及建设现代农业,循序渐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地完善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逐步形成粮食稳定发展

10、的统筹思路。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仅是农业本身的任务,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几个统筹发展,不仅是将传统农业纳入新经济体系中进行谋划,更是在平衡工农利益、城乡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反扶农业。使农业大县抓粮食而不窘,做贡献且能发展;使农民庇于“多予少取放活”,愉快地生产粮食并获得合理收入。实践表明,这 4 年的粮食增产过程,是国家城乡关系不断调整、支农政策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的过程,是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的一个开始。四年来,国家先后取消了农业“四税” ,农民每年减负约1250 亿元。初步建立看符合国情、农情、粮情、财政综合补贴与财政专项补贴相结合,行

11、业发展指南与市场运作相协调,管理组件规范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包括对种粮农民直补、良种推广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农民培训等财政专项资金也逐年增加,还有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对主产区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扶粮政策中,良种推广补贴政策指向最为明确,发挥了显著的增产提质作用,它即是一项惠农政策,更是一个符合目前我国实际、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项目。政策市导向,项目有要求。农财两部确立的小麦良6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目标是,施肥项目区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达到 100%,小麦商品率达到 50%以上。在项目带动下,去年全国小麦生产良种统供率达到62.6%,比上年提高 12.3 个百分点;今

12、年夏收冬小麦优质率达到 61.6%,高 5.5 个百分点。虽然夏粮丰收了,但是粮食生产亩均收益分别为 382 元、和 320 元。尽管今年粮食价格同比有所上涨,但仍未达到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历史水平,更低于其他粮食生产大国的水平。这不仅说明目前国家的惠农扶粮政策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也说明目前的粮食生产发展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利益关系的调整还仅仅是个开始。因此,惠农政策仍将需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加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和环境的需要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粮食供求关系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建立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链式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