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341729 上传时间:2018-01-09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6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计 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的是二(1) 、二(2)班数学教学。在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二(1)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较差,但基本能做到积极举手,大胆发言,成绩的差异比较大,优生不但能轻松地掌握课堂内的知识,对于课外的知识也能掌握并运用,如等,也有基本较差

2、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成绩不好,如等。二(2)班的学生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平均,上课中也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优生较明显,其中等小朋友成绩较为突出,差生有等,但全班学生都有粗心的毛病,因此,考试成绩高分没有二(1)班多。在本学期里,我会更注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的培养,并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教材说明: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教学目标:知识点: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4、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力点: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6、初

5、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德育点: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3、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教育。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难点: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

6、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五、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单元结束 期末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表内乘法 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8 题 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10题六、课时安排:60课时(一)长度单位(4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7、(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3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观察物体(4课时)(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七)统计(3课时)(八)数学广角(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4七、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1 9.4-9.8 始业教育长度单位(4)52 9.11-9.15 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机动53 9.18-9.22 练习三(2) 解决

8、问题练习四 机动54 9.25-9.29 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 机动(2)55 10.2-10.6 国庆放假 56 10.9-10.13 加减法估算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机动(2)57 10.16-10.20 机动角的初步认识(3)机动58 10.23-10.27 乘法的初步认识(3)5的乘法口诀(2)59 10.30-11.3 2、3、4的乘法口诀(4)机动510 11.6-11.10 6的乘法口诀(3)整理和复习机动511 11.13-11.17 观察物体(4)期中考试512 11.20-11.24 7的乘法口诀(5) 513 11.27-12.1 机动8的乘法口诀(3)9的乘法口诀514

9、12.4-12.8 9的乘法口诀(3)整理和复习(2)515 12.11-12.15 看一看、摆一摆机动(4)516 12.18-12.22 统计(3)机动(2)517 12.25-12.29 数学广角(2)机动(3)518 1.1-1.5 总复习(4)机动519-22 1.8-2.2 系统复习23 2.5-2.9 期末考试5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

1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建立长度

11、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4 课时6第一课时 认识1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

12、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 “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

13、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7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 没对准0刻度线的。(2) 正确的。(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

14、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课后反馈:8第二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15、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尺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9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