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340952 上传时间:2018-0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一提取方法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 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 23 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90) 为 130 135。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

2、定浓度(一般比重为 1:1 左右),冷后加入 12 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 ),沉淀物用少量 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 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2浸渍法 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

3、,搅拌或振荡,浸渍 35 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 24 小时,滤过即得。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3渗漉法 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法。其一般操作方法如下:进行渗漉前,先将药材粉末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量 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 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以免在渗漉筒内膨胀

4、。取适量脱脂棉,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润湿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松紧程度根据药材及浸出溶剂而定。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石块之类的重物,以防加溶剂时药粉浮起;操作时先打开渗漉筒浸出液出口之活塞,从上部缓缓加入溶剂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浸渍 2448 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渗漉时,溶剂渗入药材的细胞中溶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之后,浓度增高,比重增大而向下移动,上层的浸出溶剂或较稀浸出溶煤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细胞壁内外浓度差。渗漉法浸出效果及提取程度均优于浸渍法。渗漉法对药材粒度及工艺条件的要求较高,一般渗漉液流出速度

5、以 1kg 药材计算,慢速浸出以 13ml/min 为宜;快速浸出以 35ml/min 为宜。渗漉过程中,随时补充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浸出溶剂的用量一般为 1:48(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4其它 (1)动态温浸工艺:将原药材破碎到规定粒度使药材与溶媒有效接触面积扩大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温;用机械搅拌促进流动,实现药材界面内外浓度差,有利于有效成分快速浸提,而低温温浸,药液不沸腾,避免了淀粉的过分裂解糊化既方便了固液分离和离心除杂,又避免了水蒸气共沸蒸馏成分的损失。因此,动态温浸工艺与传统的静态沸腾提取工艺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保存有效成分多,缩短工时,降低耗能等优点。(2)超

6、速离心除杂与超滤除杂技术:与传统的醇醉沉除杂工艺相比,超速离心与超滤( 采用微孔滤膜,经加压滤过)除杂技术,避免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糖和肽类成分的损失,天然成分保留较完全,既使中药汤剂的特色得到发挥,同时又缩小了剂量,制得的颗粒质量高稳定性好” 。(二)浓缩、干燥技术药材中指标成分提提取后,制成原颗粒之前应得到流动性粉末为宜,因此提取液必须浓缩与干燥,需要一定温度除去水,伴随有效成分的损失与破坏。如长瓣金莲花的水煎液常压浓缩 1 小时、16 小时及 26 小时,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 625、20及 39,时间越长有效成分破坏越多。又如采用常压浓缩或减压浓缩制备三黄泻心汤干浸膏,结果成品中番泻苷

7、、黄芩苷的含量降低了 2394,改用逆渗透液缩和喷雾干燥技术,含量仍降低16,当归芍药汤的汤液作成软膏后其仓术醇和 桉醇含量分别只有原药材的0.04和 014。通常浓缩最简易是采用真空度 133kPa(即 10mmHg),温度约 40即可,若采用薄膜浓缩、离心薄膜浓缩则效率可提高,且可降低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浓缩液一般浓缩到 2050,进行干燥,喷雾干燥操作简便、速度快,产品细度均匀,干燥过程液滴干燥的实际温度仅 3550,在几秒或十几秒钟完成,被干燥物料不致发生过热现象,不耐热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致破坏,如大黄浓缩液以进风温度 20、出风温度 105进行干燥,其番泻苷 A 几乎不分解,但高于上

8、述温度会分解。大多数中药成分浓缩液的进风温度在 110130,出风温度 6580,都能喷出流动性好的粉末。近年来,有人认为最佳干燥条件应从控制液温和浸膏粒度大小着手。液滴大小可用激光测定,其原理是激光的折射角能定量地随粒度大小而变化该平均粒径随着雾化器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干浸膏粉末的粒度大小由光学显微镜或库氏测定仪改为精确度高的激光测定,干浸膏粉末粒度和汤液雾滴大小是相互关联的,如庶黄附子细辛汤的干浸膏粉末的粒度比其雾滴直径要小得多。浸膏剂的浓缩与干燥方法很多,最近常用于中药浸膏的浓缩或干燥的新技术有:薄膜浓缩、反渗透法和喷雾干燥、离心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及远红外干燥技术等。现举例说明喷雾干燥与冷

9、冻干燥技术的在中药颗粒剂制备中的应用。1喷男干燥与干法制粒工艺 该法是将药材浸出液经喷雾干燥制成于浸膏粉,加入辅料先预压成粗片,然后粉碎成颗粒的一种新工艺。它实现了瞬间干燥,防止了有效成分损失,同时保证了颗粒和性状的均一性,使颗粒具有较稳定的崩解性和溶散性,从而克服了湿法造粒工艺的溶媒残留、变色、储存不稳定等缺点。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利用动态水提取和干法制粒工艺,成功地研制出粒度集中、不易粘连的六昧地黄丸(颗粒型) 冲剂。2冷冻浓缩与冷冻干燥技术 冷冻浓缩技术是使药液于520低温冷冻,通过不断搅拌使结出冰块成为微粒,然后以离心机除去冰屑而得到浓缩的浸膏。此种超低温浓缩可达到有效成分的高保留率。如桂

10、枝芍药汤中的有效成分桂皮醛,采用冷冻浓缩法可保留该成分为一般真空加热浓缩法的 50 倍之多。但反潮性强,成本高,未能用于大量生产。小太郎株式会社为了保证成品质量,在生药煎液高真空浓缩后采用冷冻干燥,先降温至50在高真空下干燥。冷冻浓缩和冷冻干燥技术,可以保证中药挥发性有效成分在生产中不被破坏或损失。三制粒方法中药颗粒剂制粒的程序一般是将浓缩到一定比重范围的浸膏按比例与辅料捏合,必要时加适量的润湿剂,整粒,干燥。成型技术可分为三种:于法成型、湿法成型和直接成型。1干法成型 系在干燥浸膏粉末中加入适宜的辅料(如干粘合剂 ),混匀后,加压成逐步整到符合要求的粒度。若一步整粒,收率差,若制粒是由压片机

11、和粉碎机(振荡式) 组合而成,则成型率也较低,如小青龙汤的颗粒成型率只有 3040,如用现代技术自动生产的制粒设备系统,生产小青龙汤的颗粒,成型率为 6570,且每批颗粒的质量相差无几,溶出性一致。干法成型不受溶媒和温度的影响,易于制备成型,质量稳定,比湿法制粒简易,崩解性与溶出性好但要有固定的设备。2 湿法成型 系利用干燥浸膏粉末本身含有多量的粘液质、多相类等物质为粘合剂,与适宜辅料(如赋形剂等)温匀后,必要时在 80以下热风干燥除去少量水分,然后加润湿剂 (常用90乙醇)制成软材,用挤压式造粒机或高速离也切碎机等制成湿粒湿粒干燥一般使用通气式干燥机、平行流干燥机或减压于燥机(减压干燥时的真

12、空度一般为 267133kpa) ,最后整粒的机械有振荡器和按筒式成粒器也可用造粒机整粒。湿法成型必须优选辅料,处方合理才能使质量稳定,确保颗粒剂的崩解性与溶出性。3直接成型 系由湿法成型演变而来,特点是炼合成软材,造粒与干燥三道工序同时进行,即流化造粒。此流化造粒是通过确定喷雾量、喷雾时间、风量、温度等条件,自动化造检,收率比其它方法均高。但由于制粒过程中,颗粒的成长如滚雪球而成的,雾滴大小与颗粒成长呈正相关,雾滴大小受到液体流量、比率的影响,当气体流量固定,液体量增大时其比率减小,同时增大雾滴也可增大了颗粒的粒度,例如粘合剂的液体流量为 85gmin 时,平均颗粒的粒径为 240m,若为

13、145gmin 时,颗粒为 278m 相反,若粘合剂溶液的流量不变,增加喷雾的空气压力,可增加比率,减小雾滴,减小照粒的粒度。例如空气压力为 o1kgcm2 时,平均颗粒的粒径为 438m,若为 2Okgcm2 时,颗粒的粒径为292m,在制粒时,不但能蒸发颗粒中的水分,同时还蒸发雾淌的水分,所以升高进风温度,可降低颗粒的粒度,如进风温度为 25时,粒径为 311m;40时粒径为272m,55时为粒径 235 m。由于在沸腾中相互密擦,所制颗粒较松,细粉多,且因大量热风,损失也大。影响流化造粒的因素大小顺序为:喷雾空气压力粉体检度进出口温度风量。流化造粒的处方组成很重要,通常中药颗粒剂的处方中

14、除主药为干燥浸膏粉末外,应加入适宜的辅料,使粉末易聚集而成粒。另一种直接造粒法是离心成型,其原理是以白砂糖为颗粒的核,先置于圆形容器内当容器的底部高速旋转时,白砂糖沿容器的周围旋转。在这种状态下,直接将药材提取液喷雾,鼓风机吹入热风干燥,可得球形的颗粒或细粒剂。此法优点是中药成方的提取液可不经处理直接使用;不论是制颗粒剂或细粒剂,其收率均高;粒度均园整,缺点是生产能力小,一次造粒所用的时间较长。近年来新辅料的出现、将逐步替代以糖为核心的工艺,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4举例例 1中药冲剂流动制粒工艺条件的试验原料为黄芩汤(黄芩 9g、白芍 6g、干草 6g、大枣 6g)水煎醇提取液和板蓝根冲剂、

15、生脉饮冲剂、脉安冲剂、感冒清热冲剂的提取液。辅料为蔗糖、乳糖,有不同粒度。利用影响因素试验,正交设计的方法考查了热风的进出口温度、雾化药液的压缩空气压力、母核粉体的粒度和流化室内沸腾流动的风量等对制粒的影响。试验结果,对制粒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压力粒度温度风量。最适工艺条件为:进口温度 110,出口温度50喷雾压力 1Kgcm2,风量 15 档,粉体粒度 4060 目。例 2养胃冲剂的制备朱婉珍等以养胃冲剂为对象,研究了直接喷雾法和超滤喷雾法两种改进工艺。超滤是一门高新技术,属物理分离方法。采用此法来代替传统的醇沉分离法,具有很多优点:(1)芍药苷含量比较:芍药苷为本颗粒剂的指标成分,以其含

16、量作为主要的质量指标。经超滤法前后的测定结果证明:若以超滤前含量为 100,超滤后可达 99以上,而同批药液经醇沉处理含量只能达到 64987498比超滤法低得多。(2)得膏滤比较:以超滤或醇沉作为分离杂质的方法,均可减少浸膏得滤。若以原工艺得膏率为 100。则超滤法为 3549,醇沉法 6376。故超法法比醇沉法能更多地保留有效成分(芍药苷)和除去更多的杂质。(3)酶解法作超滤前处理,可以提高温过速度,经试验对照得知能提高浓缩效率,若酶解前浓缩速度为 100,则经酶解处理的同批药液的浓缩速率为 111.4。酶解对芍药苷含量基本没有影响。若以末酶解液含量为 100,则同批酶解含量在 98,610114之间。例 3低糖型慈禧春宝冲剂的制备刘雪芬等利用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