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4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3391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09学期大学语文作业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09 学期大学语文作业 4单项选择题 第 1 题 在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汉族中兴时代” ,只不过是( )。 A、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 D、人民暂时做稳了主人的时代 答案:B 第 2 题 在追悼志摩中,胡适用志摩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的诗句比喻( )。 A、志摩生命的短暂 B、志摩为人的可爱 C、志摩的理想 D、志摩的信心 答案:B 第 3 题 在论气节中,用来论述 “节是有所不为,是消极的 ”这一观点的事例是( )。 A、东汉末年党锢之祸 B、宋朝太学生罢免奸臣 C、明朝东林党攻击宦官 D、陶渊

2、明躬耕农田 答案:D 第 4 题 朱光潜 文学的趣味 中谈到文学趣味的修养是一件极难的事,因为 ( )。 A、天下之口有同嗜 B、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C、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D、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答案:C 第 5 题 爱尔克的灯光的中心思想是 ( )。 A、抒写对故居的留恋 B、悼念亡姐的不幸 C、展现作者的理想 D、否定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 答案:D 第 6 题 鲁迅的灯下漫笔中多有“古人的良法美意” 、 “自然就皇恩浩荡了” 、 “就叫作天下太平” 、 “人们便要心悦诚服”等用语,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讽刺 B、反语 C、暗示 D、象征 答案:B 第 7 题 在追悼志

3、摩中提到的用 “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 ”警告志摩的是( )。 A、叶公超 B、梁实秋 C、梁任公 D、胡适之 答案:C 第 8 题 论气节阐释了气与节的内涵,下列不是文中所言 “气”的特点的一项是( )。A、敢作敢为 B、集体行动 C、有所不为 D、积极战斗 答案:C 第 9 题 在朱光潜文学的趣味 中,谈到造成人们文学趣味分歧的重要因素不包括 ( )。 A、资秉性情 B、世风时尚 C、身世经历 D、传统习尚 答案:B 第 10 题 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 ( )。 A、故居的大门 B、爱尔克的灯光 C、亡姐的悲剧 D、 “长宜子孙”四个字 答案:D 多项选择题

4、第 11 题 下列灯下漫笔中的句子,采用反语修辞法的有 ( )。 A、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B、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 C、 “复古家”尽可不必悲观。太平的景象还在:常有兵燹,常有水旱 D、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于是便“万姓胪欢”了 E、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 答案:B|C|D 第 12 题 论气节阐释了“气”与“节”的内涵,认为 “节”的特点有( )。 A、节是有所不为 B、不愿与在朝的人合作 C、节是有气节,是积极的 D、节是消极的、静止不变的 E、做人应该有高风亮节

5、 答案:A|B|D 第 13 题 贯串爱尔克的灯光全文的象征性灯光有( )。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一线微光” B、哈立希岛上姐姐爱尔克的灯光 C、照亮船只海上航行路线的灯塔 D、指引作者走了十八年的“ 心灵的灯” E、指引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灯光 答案:A|B|D 第 14 题 胡适在追悼志摩中为徐志摩辩解的材料有( )。 A、徐志摩写给作者的信 B、梁启超劝告徐志摩的信 C、徐志摩回复梁启超的信 D、徐志摩的诗句 E、徐志摩表示离婚的信 答案:B|C|E 第 15 题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谈到“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是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其罗列的三种人是( )。 A、有些人根本不知 B

6、、有些人知得不正确 C、有些人知得不清楚 D、有些人知得不周全 E、有些人知得不客观 答案:A|B|D 判断题 第 16 题 追悼志摩一文中大量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来抒情表意,将对徐志摩的为人和为文的论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诗文互证,人文统一。 答案:正确 第 17 题 朱光潜在文学的趣味中认为,趣味虽然与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文学趣味是最微妙的,也是最难以言说清晰的,因此而丧失了客观的标准,很难有是非的分别。 答案:错误 第 18 题 鲁迅在灯下漫笔的第一部分侧重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中国的现状进行振聋发聩的揭露,指出“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 答案:错误 第 19 题 朱自清在论气节中谈到,文天祥所歌咏的“正气” ,与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并不完全相同,文氏似乎在强调那消极的节。 答案:正确 第 20 题 爱尔克的灯光中, “灯光”是全文的核心意象,是作者组织材料和抒发情感的基本方式,是统贯全文的感情线索。文中三种灯光依次闪现,体现了作者思绪和感情的逐层推进过程,标志着文章思想内容的不断深化。 答案: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