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33111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2014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2014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2014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2014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第 1 页 共 8 页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综合测验卷命题人:庄丽玲 2013.12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箴言 / 缄默 否决 / 否泰 扉页 / 蜚声中外B伶俜 / 聘请 遗施 / 遗留 纯粹 / 出类拔萃C逡巡 / 疏浚 渐染 / 逐渐 数说 / 数见不鲜D慷慨 / 气概 纤细 / 纤维 拙劣 / 相形见绌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接踵而来的厄运,陈师傅与陈师母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共渡难关。B人们深深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这一道理。每逢周六日,广州图书馆

2、便人才济济,人们挤满了整个阅览大厅。C由于家道败落,父亲回到家乡开了一间小杂货铺,惨淡经营,养活妻子儿女。D在新校区的每一天,我们都会被许多事情感动。在这里,好人好事有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班集体这次荣获队列操大赛第一名,我们作为班上的一员,都感到非常荣誉。 B今年 4 月 23 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C几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D关于品三国 ,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

3、,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瓦莱里在人与贝壳一文中说:“无知是一种无价之宝, 。你随意翻阅一部字典或编撰一部辞书,便会发现每一个字都遮掩着一个无底洞。”有的人则由于不知如何利用它而任意荒废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将它任意处置我们应该在那些自认为最了解的领域内探索自己的无知这真是天大的错误有的人通过学习破坏了它人们本应珍惜它的一点一滴A B. C. D.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共 20 分,其中 5-8 题为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陈群字长文,颖川许昌人也。祖父实,父纪。 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 鲁国孔融高才倨傲,语文试卷第

4、 2 页 共 8 页 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 为纪拜,由是 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 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备遂 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 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 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 “禹承唐、虞之盛,

5、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 文、景之时,不 过一大郡。 加边 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 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 应敌? 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 “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 ”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 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节选自三国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孔融高才倨傲 倨:傲慢 B属吕布破 属:适值 C太祖以谢群 谢:道歉 D讲武劝农

6、 劝:劝说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群为儿时 辟群为别驾B以为模、逵秽德 廙深德群C今东,必与之争 备遂东,与袁术战D此安危之机也 吾亦欲赦之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臣惧百姓遂困; 群言之大祖; 吾亦欲赦之。A B C D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B陈群因为“识人” ,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主持公道,讲实话,

7、难能可贵。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诛,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 (3 分)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 8 页 (2)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 (4 分) (3)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 (3 分)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闺思 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注:“渔阳” ,在古代指征戍之地。(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1分)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3分)11默写。

8、(,任选 3 题,每空 1 分,共 6 分)(1)使负栋之柱,_;架梁之椽,_。 (阿旁宫赋 )(2)_,而不知其所止;_,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3)仰观宇宙之大,_, 所以游目骋怀,_。 (兰亭集序 )(4)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 (短歌行 )三、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回答 12-15 小题。 (16 分)浅阅读与深阅读阅读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浅阅读和深阅读既是阅读的态度,也是我们阅读不同内容时所应采取的不同方式。适合浅阅读的,我们不必去深度阅读,同样,适合深度阅读的,也不应浅阅读

9、。如何区分,这需要智慧。现在令人担忧的阅读现象是,浅阅读成为大多数人醉心阅读的方式,将阅读娱乐化、游戏化、碎片化当成时髦,对内容追求浅易,不愿做深入思考,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屏幕阅读适合浅阅读,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只要打开,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猎奇心总会驱使我们不断地进行点击搜索,可是我们又总不能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我们会轻易得到大量信息,但是我们得到的知识很少,更不用说思想和智慧。毋庸置疑,有的纸质读物也适合浅阅读,如一些生活类报纸和非学术类刊物以及导游、指南、漫画类图书,提供的多是信息和基本知识,可随手浏览翻阅,不必投入过多精力去研究。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获取的信息加以整理,

10、撷取精华,淘汰垃圾,万万不可在海量信息面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 8 页 前无所适从而被淹没。不可否认,人文经典是要求深度阅读的,并且最好的方式是纸质阅读。何为经典?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的标准,首条便是非常经典的表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 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伦在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指出:“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

11、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或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此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他们对经典的表述,绝对是经典的。经典是作者对时代、社会、历史人生深邃思索的产物,超越时间空间,具有普世价值。中国古代也有关于经典的精彩表述,魏征在隋书经籍志序曰:“夫经籍者也,神机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 ”经典的产生,不是在轻松状态下完成,大多都是经过了精神磨难。外国作家也有许多经典,有些经典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精神导师。阅读经典要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结合起来,因此,深度阅读有

12、时是伴随着对历史、社会、人生一起思考的,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痛苦,掩卷深思而苦苦寻求答案。读论语 、 老子 、 庄子 ,圣贤的思想光芒穿越几千年,仍然使我们心灵震颤。当代也有经典,如卡森的寂静的春天 、贾雷德戴蒙德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前者开启了世界环保运动,功不可没;后者探讨了世界环保问题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系。梁晓声在参加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选时发表感言,认为戴蒙德的崩溃 “像一位教士在拉动连接教堂大钟的绳索,也像中国的僧人们在下下用悬木推敲寺钟。有信仰的人面对危机大抵是不动声色的,由他们所敲响的警世钟声却是振聋发聩的” 。阅读这类经典,每一个有良知的读者都会对作者肃然起敬,对他们

13、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刻思索。我们提倡读经典,但不提倡所有人都读经典。图书是分不同种类和层次的,读者的文化水平也不同,如果让那些初等文化和中等文化程度的人读高深的经典,他们就会望而却步,硬着头皮读下去也会搞得一塌糊涂,收效甚微,不如建议他们对一些通俗浅显的读物进行深度阅读,那样收获会更大一些。比如,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与其让他读儒家、道家的经典,不如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介绍性读物来得实际;读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 ,可能比读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收获更大,尽管后者是公认的经典。因为读书最反对装语文试卷第 5 页 共 8 页 门面,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要提倡读原著,细细体会经典的深厚内蕴,不必再听别人转

14、述,因为这毕竟离经典远一些,重要的是要从经典中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可惜现在只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笼统地提倡阅读经典,而关于怎么读和读什么都讲不清楚,对读者的分层指导也不够,以致整个社会的阅读效果依然很差。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5 分)A.阅读的态度、阅读的方式应根据阅读的内容来确定,不能笼统一刀切。B.只要我们对海量信息加以整理,撷取精华,淘汰垃圾,我们就能得到思想与智慧。C.作者引用美国作家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论述,是为了明确经典的标准。D.无论是古代的经典,还是当代的经典,都有让人们心灵震撼的力量,引发人们思考。E.作者认为读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 ,可能比读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收获更大。13.作者对深阅读和浅阅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3 分)A.浅阅读的阅读方式是浏览式的阅读,对阅读的内容不做深入的思考。B.深阅读是指阅读经典著作,必须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 C.纸质读物适合深阅读,而电脑、手机的屏幕阅读适合浅阅读。D.对通俗浅显的读物应进行浅阅读,对儒家、道家的经典应进行深阅读。14.作者认为, “他们对经典的表述,绝对是经典的” ,请指出两个“经典”的不同意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