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314309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老子在其传世着作道德经中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一曰 道 ,二曰 无 ,这在中国哲学史上都还是第一次。庄子在其庄子 天下篇中评价老子的哲学思想时,如是说: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以濡弱谦下为表, 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庄子也是用 无 太一 来总括老子的哲学。因此,要想真正地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就必须从这二者入手。又因为 道 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灵魂所在,要想讨论 无 与 有 的关系,则绕不开 道 ,所以在此从老子的 道 入手。什么是 道 呢?老子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 道 的确切定义,而是以 无名 、 朴 、 无象 、 无形 、 无状之状 、 无物之象 等词语代之,道

2、是 混成 之物,是先天地而生的,用老子的原话说,则是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在老子那里, 道 具体有三种含义 世界本源、世界存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后来王弼在给老子道德经做的注中说:所谓道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 道 没有形状,没有名称,它作为万物的根本而存在,所以才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什么是 无 呢?老子道德经一共八十一章,其中提到 无 的就达四十章之多,无 在辞海中的解释是: 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在老子那里, 无 是形而上之空无,是虚无飘渺的。什么是 有 呢?说文解字中 有 的解释为:不宜

3、有也。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称,引伸遂为凡有之称,凡春秋书有者皆有字之本义也。 有 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在老子那里, 有 则是指形而下之实有,是实实在在的。老子直接了当地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其意思是说, 有 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源,而 无 则是 有 的本源, 无 是本源之源,是产生 有 的精神本原。任继愈先生在其老子绎读一书的前言中说, 无 也是 道 , 道 也是 无 。 二者均为形而上之空无,是虚无飘渺的。 无 常用来指称最高本体 道 的特性, 这也是道德经中最常见的用法。 如道德经三十二章说: 道常无名, 朴虽小, 天下莫之能臣也 。三十七章说:

4、 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 。在讨论关于 有 与 无 的具体关系时,许多学者都困惑于老子道德经后半部分第四十章中提出的 有生于无 的观点,大多都认为这是与第一章中 有无相生 的观点相矛盾的,如陈鼓应先生说:今本 有生于无 之说, 显然与第1 章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无法对应。第 1 章的 无 、 有 是 同出而异名 地指称道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老子的思想,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因循守旧。故在此将对 无 与 有 这一二元辩证的关系加以详细的论述,并阐释其与西方哲学的具体不同,意欲呈现一个更加清晰的老子思想精髓。有 与 无 的关系具体可分

5、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有无相生 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 有生于无 的阶段。 有 与 无 关系的这一微妙变化,不仅反映出老子思想的不断变化性,也隐含着老子对世界更为理性的认识。2 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内容在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上,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是家族社会所孕育出来,并自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派别。该派思想家们一开始就跳出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对立思考,而把群体的和谐作为他们理论的目标和出发点。他们认为,社会安定有序就是道德价值所在。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等一系列的道德原则都是为了营造社会的安定和谐。例如,儒家强调 礼 ,要求人们的一切言

6、行都要符合礼。以使各个社会成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各奉其事,各得其所,毫不错乱,这样社会自然就会秩序井然、和谐稳定。而 仁 作为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范畴,主要体现为侍长以 孝 、侍君以 忠 。孝悌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 忠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 孝悌 的延伸。作为道德规范的 仁 ,还要求人们要以对自己亲人的爱推及对他人的爱,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形成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不难看出,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儒家是轻自己而重他人,轻个人而重群体,反分裂而重和谐的,表现出很明显的利他性、群体性和和谐型,这种对群体与和谐的强调甚至要求牺牲个人利益,这也是儒家道德思想近

7、代以来屡遭诟病的原因。一些西方自由主义者视其为中国民主建设的最大障碍。3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内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和谐 仍旧是儒家强调的核心思想。儒家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和谐一致。因此,人必须学会尊重自然,爱惜自然。把人类放在大自然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在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上,儒家提出 正德、利用、厚生 的原则。 正德 首先是指天地 生生之大德 ,即是天地生养万物之道。这种天地的大德与人的善良的 仁 性是相通的,而人的 仁 性表现于外,就是 亲亲 、 仁民 、 爱物 。孔教伦理思想的核心即是 仁爱 ,以这种仁爱

8、之心去对待万物,就能涵润万物,促进万物的生长。使万物各得其所,各得其生,使人民各得其养,这便是儒家 正德 的真实表现。 利用 是在 正德 的基础上的 利用 ,即从仁爱之心出发,对万物 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符合道德原则的 利用 ,这样既有利于人类的存续,也有利于自然万物的生命。儒家这种从爱人到爱物,天不违人,人不违天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主张,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上升到人们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对于现代社会中,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积极的意义。二、现代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今天的中国面临的最大和最根本的危机是道德危机,遑论这种看法够不够科学,但至少也道出了当代知识分子对当前中国道德现

9、状的担忧。因为我们确实无法忽视这样一个最直观的事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真贪官、假文凭、假冒伪劣商品出产地。每次官民冲突、每座楼房垮塌、每个环境灾难背后无不暴露出巨大的道德亏空。而且,整个社会道德赤字与坏账还在加速积累。最近,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密集爆发,说明中国已经到了要为这种道德亏空付出代价的时期,如果继续忽视道德问题,整个社会都要为此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其实,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在正在为道德与信仰的沦丧埋单。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世界性的环境与能源问题、跨境毒品交易、国际恐怖主义、局部武装冲突等,都在观照人类的贪婪与自私,折射人类的文化与信仰危机。西方以 个人主义 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初

10、期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但如今其缺陷越来越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中国,权利观念还没有深人到人们的潜意识中,但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人们又急于脱离传统文化的束缚,尽管短期之内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但是短短三十年间,中国的道德危机问题就已经积累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社会道德体系的崩溃、文化的庸俗化、信仰空虚问题等等,无不促使我们对现代与传统道德文化的关系进行反思。通过讨论西方现代性的框架,一些学者指出:自由、民主、科学等现代观念,虽说是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但也只是现代文明的外壳,是美好生活的外在条件,并非美好生活本身。而要使现代文明成为一个伟大的、普世的、有价值诉求的文明体系,决定美好生活的本质性的东西

11、就需要这些外壳所包裹着的内容,即古代的德行。三、儒家道德思想对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启发面对现代性进程中的道德问题,不仅是中国人,一些西方学者也开始重新重视,并积极思考儒家文化的价值。我们已不能再简单的认为现代性的就是西方的,虽然说儒家道德思想中有些因素障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成分是值得我们吸收进现代道德建设之中的,也可以为解决现代性的道德难题提供一些思路。首先,儒家德育思想中有丰富的修身养性内容,如果引入到现代德育思想中,将对在现代性背景下,人的孤独和无意义感的泛滥起到改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用价值与生命价值的位置发生了结构性的逆转,人的价值立足点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快

12、乐,躲避痛苦的 自然天性 。没有了固定、永恒、神圣的东西,剩下的只有眼前、当下、瞬间。人的生命表现出炫丽而孤独,匆忙而无意义的状态。儒家德育思想提倡的对超越型人格的追求和修身养性的方法和正好可以促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之余审视自我,修养性情,寻求人生真正意义与价值。其次,儒家伦理思想具有重他人、重群体的特性。若能发挥得当,将可能为纠正极端个人主义的偏颇,成就更为合理的人际关系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个人主义 是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现代性的重要正如西方后现代主义者在对现代性的反省中所指出的:几乎所有现代性的解释者都强调个人主义的中心地位,因为 现代性不是把社会或共同体看成首

13、要的东西, 个人 只是社会的产品,仅仅拥有有限的自主性;而是把社会理解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自愿地结合到一起的独立的个人的聚合体。当然,现代性也不得不承认个人的一些关系,尤其是与其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但她只把这些关系当作例外看待。作为一种理想,人们一直强调的是个人独立于他人的重要性。 应当说,个人主义的兴起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但是,个人主义的极端化,却给现代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追求,而不再顾忌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不仅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紧张,而且也导致了人与环境关系的紧张。而儒家以 仁 为中心,推己及人的道德体系和 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若能贯彻到现代

14、德育思想中去,则对于弥补个人主义的缺陷即使不是全面的,也是很有帮助的。最后,把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等儒家基本道德规范引入到当前的德育思想中去。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被我们当做绊脚石丢掉。人们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越来越迷失,越来越重利益而轻价值,重利润而轻诚信。 毒奶粉 、 假疫苗 、 楼歪歪 ,暴力拆迁等,无不折射出人们价值理想的失落和诚信的缺失。面对这种状况,积极借鉴儒家优秀的德育成果,培养人们的 仁爱、礼仪、诚信 等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显得尤其必要。结论儒家道德思想对于当前道德建设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贯彻。在未遭遇

15、现实的情况之下,理论总是完美的。但一些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再加上现实条件的消极作用,我们很难短期内把人们的功利思想、实用思想等撇清,然后再把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等一股脑植入到人的思维中。所以,我们所能做到的一是教育、宣传,二是通过体制的完善进行规整。两者都很重要,都值得有良知、已经醒悟的人们去践行。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论文网为您编辑了思想哲学论文:浅论实践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敬请关注!哲学理论和哲学观念的变革,本质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所谓哲学思维方式,即哲学家观察、思考和把握世界及其发展的基本模式,也是哲

16、学家思考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论文网为您编辑了思想哲学论文:浅论实践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敬请关注!哲学理论和哲学观念的变革,本质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所谓哲学思维方式,即哲学家观察、思考和把握世界及其发展的基本模式,也是哲学家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同时也就实现了思维方式的伟大变革,展示给世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实践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思维方式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则是对实践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一马克思确立了实践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在马克思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一被恩格斯誉为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中得以集中表述,并渗透、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所谓实践思维方式,简要说,就是按照人的实践活动本性及其方式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