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第四中学农村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280355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蒙县第四中学农村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阜蒙县第四中学农村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阜蒙县第四中学农村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阜蒙县第四中学农村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阜蒙县第四中学农村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阜蒙县第四中学农村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蒙县第四中学农村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辽宁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申 请 书课 题 编 号 课 题 名 称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项 目 负 责 人 李国全 申请人所在单位 阜蒙县第四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3 年 11 月 20 日 辽宁省教育学会制2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辽宁省教育学会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资料和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申请者(签章):填 表 说 明1本表统一用计算机或钢笔认真如实填写后并打印。 2申请书报送一式二份。复印请用 A4 纸,于左侧装订成册。3、 “课

2、题编号”栏不填。4、 “课题组成员”栏所填人员必须真正参加项目研究工作。若批准立项后,课题组成员未经申请批准不得随意增减。3一、基本情况表课题名称 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负责人姓名 李国全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966.3.10所在单位 阜蒙县第四中 学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职务 中学高级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电子邮箱 L 通讯地址 阜蒙县文化路 125 号办公电话 04188846508 手机 18741889711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工 作 单 位吴彩荣 女 1966.2 中学高级 教育管理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张立群 男 1972.6

3、中学高级 教育管理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胡艳军 女 1973.4.11 中学高级 教育科研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史连升 男 1976.11 中学高级 学生德育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宋常青 男 1970.1.8 中学高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主要参加者 孙福元 男 1970.10 中学高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魏学辉 男 1971.11 中学高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孙璐璐 女 1987.02 中学一级 学生德育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赵颖 女 1966.6.20 中学高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蔡丹 女 1979.12 中学一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

4、学孙丽静 女 1972.8.22 中学高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徐晓刚 男 1974.12 中学高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包红 女 1979.6.29 中学一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池建新 女 19178.3.2 中学一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王艳秋 女 1981.1.25 中学一级 教育教学 本科 阜蒙县第四中学预 期成 果 CA.专 著 B.译 著 C.论 文 集 D.研 究 报 告 E.工 具 书 F.电 脑软 件字数( 单 位 : 千字 )预计完成时间 2016.24二、课题设计论证请按下面 3 部分逐项论述,合计字数不超过 3000 字1课题研

5、究背景,选题意义和价值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创新之处;3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研究方法。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1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以来,由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办学条件保障和改善困难、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存在较大规模闲置等现实情况,国家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列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提出“农村学校从现实和长远出发,更应优化结构,调整布局,适度集中办学,加速改革发展” 。阜蒙县随着社会进步、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农村义务教育阶

6、段适龄儿童数量明显减少,再有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因素相叠加。遵循 2006 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精神,分别在 2010 年和 2011 年撤并了 25 所农村初中,成立了蒙古贞中学、第三中学和第四中学。农村义务教育的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来农村中小学校规模小、数量多、办学分散的问题,优化了农村中学的教育资源配置,使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学生的教育公平,不过也给新整合学校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从社会层面表现出因各乡镇小学教育不均衡导致的学困生、问题生过多问题。各乡镇小升初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教育教学成效难

7、以和城内学校相比,学生各种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不高;从家庭教育层面讲,农村家长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对子女教育缺乏重视,虽然他们有为子女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但重视分数、轻视育人、家无温暖、粗暴冷漠、忙于赚钱、疏于管理等现象依然严重;在学校层面,原来的农村学生大多都是走读,并校后因为学校离家路途较远,学生全部寄宿,生活教师相对较少,并且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不够,学生自主能力不够,学生从娇生惯养到离家自立,学生底子薄、成绩差、升学率不高等问题相应而来。 本课题的提出,旨在为适应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中学校层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探索出适应新整合学校班级 “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班

8、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自我奋发精神,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选题意义及价值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学生在学校寄宿,学校封闭管理,离开了家长的监护,班主任又不能每天 24 小时监管,需要通过实行班级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将学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符合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顺利过渡,而且有

9、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更为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锻5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本课题符合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更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能改变班级管理的部分僵局,对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的班级管理改革作出贡献的可作为性非常大。课题在科学的研究结束后,形成的一些成功的理论框架和操作制度和规程,对整个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后新整合的学校的班级管理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教育思潮迅速在全国迅速发展,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模式,已经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近年来,裴娣娜的主体教育理

10、论和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也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实践,学生自主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模式,成为实现德育实效的新亮点。教育者从建构学生管理主体地位的宗旨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在民主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但是,由于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新整合校属于新事物,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研究” ,并没有相关的论文、课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整个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后新整合的学校的班级的有序化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新型家校关系,建设

11、和谐校园文化等均将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四、课题研究有关概念的界定1、石人炳对“学校布局”有过明确的界定,他认为“学校布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学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状况密切相关。学校布局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的发展。所谓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范先左在教育经济学中认为:所谓农村教育的布局就是在哪里办学的问题对农村教育布局进行调整,是农村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教育布局的调整过程就是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以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为目的。2、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

12、的目的。 并为了实现某个目标,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方案,并根据当前形势发展选择某一更适合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将班集体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让班主任成为班集体建设的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民主化、科学化,给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应有的权利,给班主任创造班级管理创新的宽松氛围,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形成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提高教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五、研究

13、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中学校层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对班级而言,可以促进班级健康发展。班主任通过合理地分工,让学生各尽其才,各显其能,使整个班级“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对学生而言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自为。班级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创设了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个性得以“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教师而言,为班主任提供减压的有效途6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充满快乐的一种境界。如何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

14、实现快乐的境界,学生自主管理是把班主任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的有效途径,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从根本上解放班主任,将班主任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上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上课。六、重点难点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的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与学生成长相关性研究。课题研究的难点是针对学生素质低、底子薄的现状,如何转化学困生和问题生,并把转化学困生和问题生工作与构建的班级制度相结合。七、课题研究主要创新之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下的班级管理研究”与班级自主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来源于学生自主管理,又发展了它的思想内涵。继承了班级自主管理范畴中的优秀内容,又丰富了实践内容

15、: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下的人的自主化管理教师的自主化管理和学生的自主化管理。具体表现在:课题研究的创新在于实现理论突破、模式突破和实践突破。1、理论突破.真正把班级管理的价值定位于“终身教育”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将终身教育理论与生本教育理论有机融合。形成一种突出农村布局调整后新整合学校教育的特点的管理模式。2、模式突破.建立人本化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完善课题体系的构建,促进课题理念的落实。探索更适宜教师自主性、创造性开展班级管理的长效机制,使班级管理更有效益。3、实践突破。班级管理的操作规程将追求精细划、可操作化,科学划,这更易于中学阶段班级管理的实际操作,更符合学校生活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

16、的生命规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策略,提供丰富的、大量的教育案例和经验总结材料。八、课题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和所要解决的问题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尊重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现状,以班级自主管理为研究目标,建立机制,根据研究教师的工作岗位设立子课题,体现岗位和班级特色,充分调动全校德育工作者的研究积极性、切实探索出班级自主管理的途径,营造积极主动的管理环境,形成互动制约、生成有序、和谐共进的自主管理体系。2课题研究的内容:(1)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背景下班级管理结构形式的建模;(2)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载体的打造;(3)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操作模式的建构;(4)班主任班级常规管理的评价与管理的研究。(5)新型家校关系建立、学困生、问题生转化及班级干部培训内容及方方法等3、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