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7254081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由中国统计年鉴201X、重庆统计年鉴 201X整理. 3. 1. 2 内力培育与外力推动并重 无论是单纯以市场为主体的自下而上内生发展模式,还是单纯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的外力推动模式,都不具有现实性。重庆地处我国西部,市场机制的发育程度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 1定差距,因此市场化力量对促进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的作用还相对微弱,难以像 1些发达地区那样,主要通过乡村内部自下而上的内生式发展,逐步缩小同城市的差距进而走向 1体化。另外,由于都市区自身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力聚集有限,所以单纯依靠政府力量自上而下向乡村区域进行大规模经济和物质投入,以此来达到城乡均衡的模式也不

2、具现实性。从当前条件看,将上述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即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力量交互作用推动都市区城乡1 体化发展具有更为现实的可行性。1 方面,要善于利用市场化机制对城乡资源要素的配置作用,加强都市区特别是乡村内部经济支撑点的培育,从而自下而上积蓄起城乡 1体化的内生推动力量;另 1方面,要注重发挥政府组织等外部因素在城乡1 体化推进中的积极作用。政府在顺应市场机制的同时,要适度加大对城乡 1体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强配套政策的有效引导,从而使内外两种力量相互协同。 3. 1. 3 城乡 1体化发展与都市区产业空间、城市空间调整相结合 目前重庆都市区正面临着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调整和优化,同时

3、城乡1 体化的推进也要求区域内不同空间要逐步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所以动态的空间变动使3 者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结合的可行性。都市核心区产业向外围扩散以及培育核心区外围经济生长点是产业空间变动的重点。产业扩散并非要在区域整体范围内进行全面分散,而是要在继续保持核心区产业活力的前提下,使部分产业在核心区外围空间重新进行适度聚集,从而形成 大分散,小集中 、分工合理的 集约均衡 格局,这必然会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另外,核心区外围经济生长点的培育也需要以适宜的城市空间为背景。事实上,产业空间变动构成城市空间优化的直接动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则为产业空间调整提供了空间依托,而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的日趋合理化将

4、为城乡 1体化加速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 1定意义上看,都市区城乡 1体化的发展也是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的耦合变动过程。 3. 2 模式特征描述 3. 1 动力机制 未来都市区城乡 1体化推进的动力主要来自 3个方面:城市相关企业空间分布的重新调整、企业集群的积极培育及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目前,都市区内的工业企业分布还存在 1定问题,特别是 1些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对核心区生态环境的压力也正逐步加剧。随着城乡1 体化的推进,新建企业也将面临空间选点问题。从都市区生态环境优化的角度看,未来的企业空间调整要遵循生态环境门槛原则。都市区不同空间要制定出相应的环境准入标准,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向

5、适宜的空间转移或投放。这不仅有利于实现都市区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而且也是都市区城乡1 体化发展中推动产业空间调整的有效途径之1。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表明,企业集群作为1 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所以都市区发展可以适当加以借鉴。特别是当前都市区城乡1 体化的推进亟待建立新的经济生长点,因此可将企业集群的培育作为 1项重要举措。这包括两个方面,1是核心区产业在向外围扩散过程中,可将联系较为紧密的相关企业在 1定空间内重新进行适度集中布置,使其逐渐形成集群特征,增强产业组织的活力;2 是要在外围小城镇以集群化模式重新整合乡镇企业。当前都市区内乡镇企业存在分散发展、粗放经营等问题,

6、严重影响小城镇对周边的辐射力度,因此通过乡镇企业重新集聚整合,以集群化模式进行发展,会在 1定程度上缓解外围空间的经济弱势和生态环境压力。从企业集群的空间特征看,其与都市区产业空间调整的适度集聚原则相互吻合。 都市区外围农业空间广阔,因此以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具有良好前景。从农业产业化对都市区城乡1体化的推动作用看,主要体现在 3个方面:1 是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所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逐步建立,更多的农村人口将摆脱土地束缚向城镇转移。2是有助于促进外围地区的乡村工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需要有龙

7、头企业的带动,所以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加快农业产业化企业形成,将对外围地区乡村工业化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3 是有助于缩小都市区城乡经济差距。当前农业在都市区还是 1个弱势产业,因此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直接影响城乡 1体化的推进。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有助于农业逐步从弱质走向强质,进而也会缓解城乡经济落差。 3. 2 空间特征 当前都市区已基本形成了 有机分散、分片集中 的多中心组团式格局,今后适应城乡1 体化发展的空间形式,仍然要在遵循这1 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进行适度调整。具体来看,都市区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将进1 步强化 多中心的簇群式 城镇发展格局。首先

8、,主城核心区不同组团之间的粘连态势必须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无序 蔓延式 扩张,这是防止核心区过度开发、空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强制性限定。其次,核心区外围 11 个组团要重新进行整合。当前外围组团除个别增长较快以外,其余大多发展迟缓,因此有必要缩减数量,并根据产业布局调整重新界定,以便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带动外围地区发展。另外,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加快人口和经济活动向核心区外围1 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生长点集聚,以此进 1步增强小城镇的扩张能力。从整体上看,都市区空间将形成由核心组团、外围组团以及1 些小城镇生长点构成的簇群状布局。组团之间有机分散、自然分割,具有 1定独立性,但同时在区域层

9、面上,又具有区域空间的整体性。3. 3 政策引导 都市区城乡1 体化的推进,将主要突出:发展空间引导 诱导群、点发展。结合产业布局调整,今后都市区在空间发展上需进1 步加快外围组团群体和 1些小城镇生长点的建设,因此要在政策上创造有利环境,使经济活动、人口和资金向这些 群 、 点 有序集聚。产业政策引导 突出特色。目前都市区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仍然面临在空间上进1 步整合优化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加快产业政策的制定,引导都市区产业向特色化方向发展。不同的组团和小城镇生长点,要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避免产业趋同。建设投资引导 加快基础与公共设施建设。就整体而言,目前都市区范围内基础

10、和公共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核心区外围,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相关设施建设还相当滞后,直接影响了都市区不同空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构建起有效的建设资金投入政策,加快外围地区基础与公共设施建设具有迫切性。 4 重庆都市区城乡1 体化的战略重点 促进城乡经济 1体化。长期以来,都市核心区与外围空间在经济上1 直缺乏有机融合,这不仅不利于实现城乡均衡协调发展,同时也极大制约了城乡经济活力,所以当前急需在城乡互动的框架下,推进都市区经济1 体化进程。在具体实施上,要进 1步强化产业的1 体化配置。在遵循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原则下,不同组团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突出产业重点,从而使不同空间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为使城乡经济联系更为紧密,核心区产业要不断加快向外围地区的延伸扩散,而外围地区也要尽快完善对核心区产业的服务配套功能。总之,要通过城乡经济的不断融合,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