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7252695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主要内容提示本章主要讨论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和频率调整。5-1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一、电力系统负荷变化曲线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负荷作功需要一定的有功功率,同时,传输这些功率也要在网络中造成有功功率损耗。因此,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必须满足下列平衡式: PLiGi式中 所有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i所有负荷需要的有功功率;Li网络中的有功功率损耗。P可见,发电机发出的功率比负荷功率大的多才行。当系统中负荷增大时,网络损耗也将增大,发电机发出的功率也要增加。在实际电力系统中,负荷随时在变化,所以必须靠调节电源侧,使发电机发出的功率随负荷功率的变化而变化。负荷曲线的

2、形状往往是无一定规律可循,但可将这种无规则的曲线看成是几种有规律的曲线的迭加。如图 5-1 所示,将一种负荷曲线分解成三种曲线负荷。第一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频率很快,周期很短,变化幅度很小。这是由于想象不到的小负荷经常性变化引起的。第二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频率较慢,周期较长,幅度较大。这是由于一些冲击性、间歇性负荷的变动引起的,如大工厂中大电机、电炉、电气机车等一开一停。第三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非常缓慢,幅度很大。这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引起的。这种负荷是可以预计的。对于第一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称为频率的“ 一次调整” 。调节方法一般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速器系统。对于第二种负荷变化引起

3、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 ,调节方法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频器系统。对于第三种负荷的变化,通常是根据预计的负荷曲线,按照一定的优化分配原则,在各发电厂间、发电机间实现功率的经济分配,称为有功功率负荷的优化分配。二、发电厂的备用容量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电源是发电厂中的发电机,而系统中装机容量总是大于发电容第三种负荷第二种负荷第一种负荷图 5-1 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tP量,即要有一定的备用容量。系统的备用容量包括: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总备用容量占最大发电负荷的(1520)%。然而系统中装机容量的确定,不仅考虑到最大发电负荷,而且还考虑到适当的备用容量。即为:装

4、机容量%534102maxax国 民 经 济 备 用检 修 备 用事 故 备 用负 荷 备 用备 用 容 量最 大 发 电 负 荷 PLM5-2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合理分配的目标是:在满足一定负荷持续供电的前提下,使电能在生产的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最少。而系统中各类发电机组的经济特性并不相同,所以就存在着有功功率在各个电厂间的经济分配问题。 发电机的耗量特性发电机的耗量特性反映发电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与发出有功功率的关系。如图 5-2 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料 F(标准煤) ,单位为“t/h” ,或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水量 W,单位为 “m3/s”;横

5、坐标表示发电功率 PG,单位为“kW”或 “MW”。耗量特性曲线上某一点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称为比耗量。如 点的比耗量:i或 GiiPFGiiP评价发电机组的经济特性,常常用到耗量特性曲线上某一点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增量比,我们称之为耗量微增率,以 表示。 表示单位时间内输入能量增量与输出功率增量的比值。如 点的耗量微增率:iGiiidPF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火力发电厂的能量消耗主要与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 PG 有关,而与输出的无功功率 QG 及电压 UG 关系较小,因此对于 机系统,单位时间内消耗燃料的目标函数为nnGG FFPPC 2121约束条件为等约束条件: (略网损)011LiniGn

6、i F PGiPGiFi 图 5-2 耗量特性 P GiF i不等约束条件: 、 、 minGPimaxGi minGQimaxGi minGUimaxGiU 拉格朗日函数建立一个新的不受约束的目标函数拉格朗日函数: LnLGnGGnGnn PPPFPFfC 212121 21各变量对函数求偏导,然后令偏导等于零,求其最小值。01GP002 GnGC 0解得: GnGGdPFdPFd21即: n2此式为有功功率负荷最优分配的等耗量微增率准则,满足这个条件的解为最优分配方案。GnGP21【例 51】 某发电厂装有两台发电设备,其耗量特性分别为: F1=3+0.3PG1 +0.002PG12 (t

7、/h)F2=5+0.3PG2 +0.003PG22 (t/h) 两台发电设备的额定容量均为 100MW,而最小可发有功功率均为 30MW,若该厂承担负荷150MW,试求负荷在两台发电设备间的最优分配方案。解 两台发电设备的耗量微增率分别为 2222 111 06.30.3. 4. GGG PPdPF按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分配负荷,有:21 106.304. 21GGP而等约束条件为: 50G联立式 、 ,求解 、 :121P2把 代入 式有:1250GGP9.01.6.4503.311GGGP于是解得: (MW) (MW )1P602G此分配方案符合等耗量微增率准则,即满足等约束条件,也满足不等

8、约束条件3090100、3060100,因此,可做为最优分配方案。 水、火电厂之间最优分配准则电力系统中有火电厂又有水电厂时,考虑到水电厂发电设备消耗的能源受到限制。例如,水电厂一昼夜间消耗的水量受约束于水库调度。于是,约束条件(比讨论火电厂间的最优分配时)多一个。以 表示单位时间内水电厂消耗的水量,它是所发出功率 的函WHP数, 表示水电厂在 0 至 时间段可消耗的水量。因此有约束条件:K0dtPH由此式可知,水电厂在 时间段内消耗的水量不得超过水库的容水量。水、火电厂之间的最优分配准则为:即 HTdPWdF HT其中 为火电厂的耗量微增率, 为水电厂的耗量微增率。 为拉T HdPW格朗日乘

9、数,可看作是一个煤水换算系数。相当于把 1 立方米/小时的水量通过 折算为1 吨/小时的煤量。如果系统中有 个电厂,其中 个火电厂, 个水电厂,则有功功率负荷最优nmn分配准则可表示为: HnmHTmT dPWdPFdP 111即 Hnm 22以上是不计网损时的负荷最优分配。如果网络线路较长,负荷很重,则网损较大,忽略网损就会产生分配上的误差。考虑网损后等约束条件为:011PLiniGni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HjHjjTiTi PdWdF/1/应用前面类似的方法求其满足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的函数最小值,即得最优分配方案。5-3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一、频率的一次调整通过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速器系统可进行

10、频率的一次调整。负荷与电源的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如图 5-3 所示,设在 O 点运行时负荷突然增加 ,发电机组将因调速器的一0LP次调整作用增发功率 ,负荷将因它本身的调节效应面减小功率 ,系统的频率偏差GP L为 。此时有f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GKPftg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Lft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等于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与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之和fPfKLGLGS 0所以 SLPf0可见一次调频只能做到有差调节,在运行中为减小 ,希望 大些,但负荷特性一fSK定时 为常值,只有 大些,系统中多数发电机均能进行一次调频,如果有 台机都能LKGK n一次调频, ,若某些机组已达到满发,则不

11、能参加调频,只Gnn 21有 台能调,所以 ,因此总的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也不能提的很高。mmGnf0P LP GfPLP0 P00 f0 PL O ABB A OPGP L0Pf图 5-3 频率的一次调整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与调差系数 有互为倒数关系:%10GK所以常常用调差系数 来描述一次调频时发电机组的频率特性。调差系数 与之%对应的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是可以整定的。一般整定为如下数值:汽轮发电机组: =35 203.G水轮发电机组: =24 %5K当一次调频不能使之 在允许的频率波动范围( Hz)之内时,则要ff5.02靠二次调频,将 将缩小在允许值之间。f二、频率的二次调整通过调节

12、发电机组的调频器系统可进行频率的二次调整,增加发电机组发出的功率,如图 5-4 所示,由图可见:0GPOA=OC+CB+BALOC 表示由于二次调整作用使发电机组增发的功率;0GCB= 表示由于fKBC调速器的调整作用而增大的发电机功率;BA= 表示因负fAL荷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小的负荷功率。这里分析频率偏差为不失一般性,将 仍以 表示,因此fffKPLGL00从而有 00GPf频率偏移控制在 HzSGLLKf 02.CA f0 B P0 f0 P0f0P0 PL O O ABB C A OPGPGPLP G0P L0f ffP图 5-4 频率的二次调整频率的二次调整不是所有发电机组都要进行的

13、,只能是很少的发电厂做为专门的调频厂,即二次调频是在调频厂进行的。调频厂的选择原则:具有足够的调整容量;具有较快的调整速度;调整范围内的经济性能好。三、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如果调频厂不位于负荷的中心,则应避免调频厂与系统其它部分联系的联络线上的流通功率超出允许值,然而必须在调整系统频率的同时控制联络线上的流通功率。如图 5-5所示 A、B 两系统相互联络,图中 KA、K B 分别为联合前 A、B 两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设 A、B 两系统均有进行二次调整的电厂,它们的功率变化量分别为 、 ;A、BGAP两系统的负荷变化量 、 。于是,在联合前:LAPB对 A 系统有 (5-1 )AGfK对 B 系

14、统有 (5-2)BBL在联合后,全系统的频率变化量将一致,即有 。通过联络线由 A 向ffBAB 输送的交换功率为 ,对 A 系统,可把这个交换功率看作是一个负荷功率,对 B 系abP统,可把这个交换功率看作是一个电源功率,从而有(5-3)fKPAGabLA(5-4)BB将以上两式相加,整理得(5-5)BAGBLGLKPPf令 , , 、 分别为 A、 B 两系统的功率GAL BGLABP缺额,于是 (5-6)BAKPf以此代入式(5-3)或式(5-4) ,可得:(5-7)BAAabKAP GAP LAKBP GBP LB图 5-5 两个系统联合A BP ab由上可知,互联系统频率的变化取决于

15、这个系统总的功率缺额和总的系统单位调节功率。联络线上的交换功率取决于两个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二次调整的能力及负荷变化的情况。当交换功率超过线路允许的范围时,即使互联系统具有足够的二次调整能力,由于受联络线交换功率的限制,系统频率也不能保持不变。本章基本要求掌握电力系统负荷三种变动曲线的一般规律及其同一、二、三次调频的对应关系。掌握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电源各种备用容量的概念。了解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和合理组合在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最优分配中的意义,能正确安排电力系统中各类发电厂的合理组合顺序。理解发电机组的耗量特性、比耗量和耗量微增率等概念。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最优分配有功功率负荷的等耗量微增率准则,能够熟练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